文 | 蘇夢陽
來源 | 看電視
近期,微短劇《念念有詞》播放量突破30億,主演何聰睿與劉念的“百念好何”cp成為紅果平臺史上最高播放量的組合,制作方旋即宣布二人即將迎來第四次合作。
與此同時,最近大熱的古裝劇《朝雪錄》收官后,李蘭迪與敖瑞鵬因“考拉抱”互動也掀起不少浪花,演員和總制片全浩進、總導演李慧珠更是表達了再度合作的意愿,關于二人現(xiàn)代劇二搭的討論也持續(xù)升溫。
在此前的劇集中,cp的復用率也并不低。這個暑期檔,趙今麥和張凌赫繼古裝劇《度華年》后,攜手二搭青春劇《櫻桃琥珀》,“今夕何夕”組合再續(xù)前緣。
此前,林更新趙麗穎在《與鳳行》里間隔七年相視一笑,也讓《楚喬傳》中的遺憾有了著落;趙露思劉宇寧從《長歌行》中隱忍克制的配角cp搖身變成《珠簾玉幕》中明朗主動的主角cp;虞書欣丁禹兮則從《月光變奏曲》的星河路跳轉到《永夜星河》的小兔子蘋果……
“二搭cp”這個曾經帶著偶然性的詞匯,正逐漸從特例變成一種行業(yè)內熱門的現(xiàn)象。
在整個行業(yè)降本增效的當下,二搭組合自帶的初始流量和市場價值讓其成為行業(yè)規(guī)避風險的本能選擇。無論是微短劇,還是長劇集的二搭現(xiàn)象,都是行業(yè)尋找確定性和踏實感的體現(xiàn),但在深挖觀眾情感訴求的基礎上,除了行業(yè)安全牌以外,或許可以窺見二搭cp的更多可能性。
親密關系確定性供給
二搭cp的社會心理與行業(yè)邏輯
影視二搭現(xiàn)象最核心的魅力,源于它提供了一種稀缺的情感確定性。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媒體社交平臺的便利,產生了“搭子文化”,但走進心里的“搭子”卻很少,當下大多數(shù)碎片化的相處,使親密關系變得極為難得。
二搭正是對這種稀缺性的彌補,當熟悉的熒幕cp多年后又以另一種身份和組合形式講述新的故事時,好像平行時空的他們從未走散,而是一直幸福穩(wěn)定地生活:趙麗穎和林更新在《與鳳行》中跨越七年的對視,仿佛讓宇文玥和楚喬的故事在另一個時空得到了圓滿。
觀眾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嘗試和擁有的穩(wěn)定的親密關系,在熒幕上出現(xiàn)了:帶著“偶像劇色彩”的情節(jié),以更加美滿的形式補足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缺失。
正因如此,即使觀眾們深知“這樣的感情只會在偶像劇里”,一邊斷言“男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在影視化的世界里,人們也一邊心甘情愿地信服于這樣短暫的“情感代償”,為角色們真摯寶貴的情感而動容。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二搭cp實現(xiàn)了z時代的某種不可能——兩個人建立起跨越時間的、深達靈魂的、雙向奔赴的親密關系。虞書欣和丁禹兮從《月光變奏曲》編輯初禮、作家晝川的職場愛情,到《永夜星河》中腹黑慕聲和機靈小仙女凌妙妙的奇幻羈絆,正是這種“不可能”的情感在銀幕上的實現(xiàn)。
《櫻桃琥珀》在優(yōu)酷開播迅速沖熱,抖音宣傳視頻點贊近百萬,其火熱開局不僅僅是因為劇情本身,更因為二人全新的關系模式滿足了觀眾內心對于親密關系多種可能性的探索欲。
現(xiàn)代親密關系的碎片化使得人們習慣在不同的關系中去尋求不同的情感需求。同樣,觀眾對于二搭CP的期待也從單一化進化成多元論——既要《度華年》中的對抗路性張力,也要《櫻桃琥珀》中的純情和治愈。
這種演變實際上是觀眾對于多元化親密關系的渴望——反差的,新穎的,因人而異的。人們希望在不同的親密關系中接受不同的情感信息,不僅僅是出于磕糖的淺層原因,更是想要在現(xiàn)實世界探索和建立親密關系的多種存在形式。
從更隱秘的角度上來講,二搭也映射了一定的情感連接需求。
二搭的組合除了勾起不少觀眾的回憶,也容易引發(fā)一定范圍內的討論。在不少二搭作品的評論區(qū)中,也會看到反對的聲音。
比如,一旦新作和前作的反差太大,就會有觀眾認為二搭演員在前作中的情感模式已經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再次搭檔如果類型改變太強硬,很可能帶來觀感上的挑戰(zhàn)。此外,由于角色類型轉換引發(fā)的關于外形匹配度的討論,也折射出觀眾對于銀幕CP化學反應的多元標準。
總之,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上投入的情感,看似矛盾,卻也反映了現(xiàn)代人復雜的情感狀態(tài):渴望穩(wěn)定深入的關系又畏懼風險,于是希望通過虛擬但安全的方式體驗親密關系的濃度。
二搭恰好提供了一種安全的代償體驗——讓觀眾在熟悉的面孔和嶄新的故事中,短暫地沉浸于一種跨越時間、深度聯(lián)結的情感關系?!稒烟溢辍分辛謾烟液褪Y嶠西跨越十五年的感情堅守,正是這種代償性的體現(xiàn)。
這種代償?shù)暮诵膬r值,在于它提供了探索多元化親密關系模式的可能性。觀眾對二搭的期待,已從單一的情感滿足,進化到對關系多樣性的好奇。這也對影視行業(yè)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對現(xiàn)實中難以盡數(shù)體驗的親密關系模式進行銀幕化的探索。
從創(chuàng)作惰性到創(chuàng)作新意
二搭cp的自我解構
觀眾的情感訴求和影視工業(yè)的避險需求,在二搭現(xiàn)象中巧妙達成共識。然而在二搭盛行的同時,其頹勢和弊端也漸顯——大部分二搭的熱度往往很難突破預期,甚至在前三集的棄看率上超過了前作。
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二搭滋生的創(chuàng)作惰性,當選角過度依靠“主演的cp超話排名”等流量指標,而非角色和演員特質的深層契合度時,其隱患是雙重的:一方面,擠壓了新人演員的機會和成長空間,削弱了行業(yè)的活力;更關鍵的是,很可能動搖創(chuàng)作的原則——角色適配度。由此可能導致故事和人物的真實感被削弱,作品也容易逐漸失去刻畫復雜人性的能力。
當創(chuàng)作端漸生的依賴性和創(chuàng)作乏力對上觀眾的高期待,如何讓二搭的價值再現(xiàn),走出創(chuàng)作舒適區(qū),成為二搭的關鍵突破點。
“安全的關系可以成為創(chuàng)新的起點”。在熟悉的組合里,演員對角色關系的勇敢嘗試也是藝術突破的實現(xiàn)途徑。
在《龍骨焚箱》的湘西取景地,景甜飾演的孟千姿從《司藤》里的高嶺之花,轉變?yōu)楸池撟迦好\的山鬼王座。這種角色反差也為二搭CP提供了破局樣本:當兩人的命運與湘西頗具特色的吊腳樓、瀑布、土家文化相互融合時,觀眾看到的不再是生硬的工業(yè)糖精,而是角色成長與鏡頭美學的交相呼應,是作品藝術價值立體化的升級過程。
這種「人設升級」策略,也已經被《白色橄欖樹》等劇應用——陳哲遠和梁潔從古裝的歡喜冤家到東國邊境的靈魂救贖,通過「和平與硝煙」新的敘事視角,實現(xiàn)CP感的維度跨越。
在制作層面,《永夜星河》的團隊在新劇使用“兔子蘋果”道具的形式,既勾起了觀眾對于舊作情感基礎的回憶,也巧妙地使二搭的情感有了“命定之緣”的意味,讓符號化語言為新作的情感過渡提供了新的范本。但其真正的創(chuàng)新,在于打破題材復刻的桎梏。
新劇本讓二人從《月光變奏曲》的職場愛情轉向奇幻異世界,用「穿書+游戲系統(tǒng)」的新題材顛覆了觀眾對于二搭cp的舊印象。這種對二搭cp關系的主動解構和重塑,不僅需要差異化的敘事能力,也需要制方在保留cp真摯情感的同時,創(chuàng)造新的戲劇沖突和價值。
于演員而言,二搭是機遇也是枷鎖。本質是想迎合把握觀眾的情感訴求,但過度綁定很可能導致演員戲路固化,當演員因為某一類型的角色出圈時,后期接到的劇本和合作往往和前作具有相似性,這正是類型固化風險的具象化,由此衍生的很可能是觀眾的審美疲勞。
演員和團隊在成功塑造某一特定類型的角色后,主動顛覆舊人設,挑戰(zhàn)新的角色關系,表演出新意和差異,不僅是藝術追求,也是出于維系職業(yè)生命力的考量。
二搭再思考
情感需求與藝術價值的平衡
當二搭現(xiàn)象成為常態(tài),指引著我們去思考:如何平衡觀眾的情感訴求和影視的藝術價值?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熟面孔帶來的確定性?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的新鮮感?
問題的核心不是二搭本身的對錯,而是二搭不該成為唯一的選擇。
當市場、創(chuàng)作、觀眾的期待都被聚焦在已經證實的情感紅利上,它無形擠壓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勇氣。當原創(chuàng)精神的信號衰微,我們習慣性地消耗關系,而非創(chuàng)造關系。破局不在于拋棄二搭與否,而在于堅持以人物和故事為核心的創(chuàng)作理念,讓二搭cp成為創(chuàng)作的解法之一,而非唯一解法。
創(chuàng)作倫理的重塑正是對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的貫徹:將眼光從“cp適配度”轉移到“角色適配度”上,把目光從cp濾鏡上移走,回歸到角色本身。
《朝雪錄》中敖瑞鵬與李蘭迪的化學反應之所以吸引人,除了邏輯縝密的探案情節(jié)以外,更重要的是人物貼合度、男女主感情自然流露,沒有表演痕跡的相處方式。沒有刻意的工業(yè)糖精,而是用劇情事件去推進情感線。正因為將角色適配度優(yōu)先于cp預設,原本沒有大IP支撐、未被寄予厚望的《朝雪錄》在這個暑期為影視行業(yè)的湖面擲下了一塊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水花。
在面對觀眾的情感期待時,行業(yè)的正向引導也很重要。平臺和宣發(fā)需要承擔起引導的責任,不能將作品簡單化為cp的物料合集,如何在主題定制、內容評級等方面向注重角色適配度、故事創(chuàng)新性、核心價值的作品傾斜也是亟待考慮的問題。
當《國色芳華》的宣傳重心從楊紫李現(xiàn)“再續(xù)前緣”的邏輯跳脫出來,轉向盛唐美學、傳統(tǒng)文化、女性價值、時代群像的探討時,觀眾的興趣不僅僅是審視cp之間有沒有糖磕,而是反思作品帶來的文化和思想價值。
真正具有長尾效應的粉絲粘性,來自作品能否提供超越簡單的情感代償?shù)?、更深層次的價值認同和思考空間。這需要創(chuàng)作者拿出足夠的誠意,也需要平臺在算法推薦和話題營造上,更多地關注復雜敘事和多元情感的表達。
總的來說,對于行業(yè)生態(tài)而言,從“唯數(shù)據論”到“多元價值”的優(yōu)化格外重要。二搭文化不在于鼓勵二搭,而在于認可人物關系、視聽語言、角色塑造等多方面折射在“cp感”上的結果和反饋,我們想要的不是安全牌的重復,而是藝術生命力的延續(xù)。平衡好觀眾情感訴求與藝術創(chuàng)新,突破“情感代償”挖掘深層價值,是“高要求”的核心挑戰(zhàn)。
擁有講好故事的勇氣,才是影視行業(yè)的終極安全感。
主編:羅姣姣
文:蘇夢陽
排版:蘇夢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