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篇章:倏忽一生 記錄
我很喜歡“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我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這句詩。它出自蘇軾《前赤壁賦》的千古絕唱,它以極其精煉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勾勒出人生短暫、宇宙浩瀚的深刻對比,引人深思。
這句詩的意思畫面是:人類在這無垠的天地之間,就如同那朝生暮死的蜉蝣,渺小得如同滄海中的一粒粟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們的一生,相較于這永恒流轉(zhuǎn)的宇宙,不過是短暫的一瞬,如同白駒過隙,匆匆而逝。因此,我們不禁會為短暫一生而哀嘆,轉(zhuǎn)而羨慕那滔滔長江,它自遠(yuǎn)古而來,向未來奔去,似乎永遠(yuǎn)沒有窮盡。
蜉蝣,這一自然界中的微小生命,成為了這句詩中最為關(guān)鍵的意象。它們是一類生存周期極短的昆蟲,幼蟲階段在水中悄然度過。成蟲的蜉蝣口器退化,無法進(jìn)食,它們的生命幾乎完全依賴于幼蟲時期儲存的能量,存活時間多以小時計,有的甚至只有短短幾分鐘。這種朝生暮死的生物特性,使得蜉蝣成為了“微小生命”與“短暫存在”的象征,讓人在感嘆生命之脆弱。
將蜉蝣的命運與我們自身相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盡管人們擁有著比蜉蝣長得多的壽命,但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們的存在同樣顯得如此渺小和短暫。誠如天地日月相比,你我之茍活,與蜉蝣無異。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擁有足夠的時間去規(guī)劃未來、實現(xiàn)夢想,卻往往忽略了時間的無情流逝。那些看似漫長的一生,實際上在時光的匆匆腳步中,倏忽而過,當(dāng)我們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青春已逝,歲月已老,許多事情已經(jīng)來不及回味,就已經(jīng)殘存過半。
然而,正是這樣的對比與反思,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更加懂得生命的寶貴與不易。蘇軾的這句詩,不僅僅是對生命短暫的哀嘆,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探尋。
因此也領(lǐng)悟到:雖然生命有限,但我們可以在這有限的時間里,追求無限的可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價值,讓生命之花在短暫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正如長江之水,雖終將匯入大海,但其奔騰不息的姿態(tài),卻永遠(yuǎn)銘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曼妙之人生精彩,體味之生活點滴。
一定要去珍惜現(xiàn)在,趁早做些自己中意的事,因為:今天過去不再有,時光流逝不可留。不要等到最后徒留遺憾,繼而怨恨當(dāng)初。
另外,我們不要滿足于物質(zhì)的享受和世俗的功名利祿,而應(yīng)該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價值。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留下一些能夠超越時間的痕跡,讓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
誠如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更新文章一般,我就是想要留點什么,為今天,為現(xiàn)在,為此刻,我也知道我的文字亦是暫存,但是不影響我之心跡。
森林 2025年8月3日星期日 13:38 晴轉(zhuǎn)雷陣雨 乙巳蛇年六月初十 于北京市大興區(qū)黃村西大街 大興圖書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