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童喂馬被咬傷手指”的事件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6月28日,北京王先生一家在河北承德豐寧中國馬鎮(zhèn)皇家馬廄游玩,其7歲女兒在投喂汗血寶馬的過程中,右手食指被馬咬傷,導致指甲及手指前端缺失。
事發(fā)30多天后的8月4日,中國馬鎮(zhèn)旅游度假區(qū)才公開發(fā)布情況說明。在說明中,度假區(qū)雖表示愿承擔全部醫(yī)療費,先行支付10萬元賠償款,并稱要增派工作人員加強現場監(jiān)察管理,但度假區(qū)僅承認傷者“指甲斷裂”,刻意淡化女童手指前端缺失、終身殘缺的醫(yī)學事實,這種避重就輕的態(tài)度實在難以令人滿意。
動物互動項目讓人與自然生靈近距離接觸,帶來新奇體驗,但也潛藏風險。事實上,媒體曾多次報道過兒童被馬咬傷的事件。馬看似溫順,但其咬合力約為人類的2.5倍,足以咬斷人的手指,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而7歲的孩子,對動物更多是出于好奇,缺乏對潛在危險的預判能力。此次事件中,家長或許存在一時疏忽或對危險預估不足的情況,但景區(qū)的安全管理漏洞才是事故發(fā)生的關鍵。
馬的咬合力、動物應激反應的不可預測性,都是可提前預判的風險點。景區(qū)將互動作為吸引客流的噱頭,卻在風險防控的投入上“缺斤少兩”。發(fā)生事件的皇家馬廄雖設置了安全告知牌,卻沒有指導游客正確的投喂方式,也未配備專門的喂食工具,使得游客在投喂過程中,手指暴露在馬齒之下。此外,目擊者稱女童被咬傷后血流不止,現場卻沒有工作人員及時響應,暴露了景區(qū)現場管理的嚴重缺位。
兒童與動物的互動是安全前提下的親近,若脫離了風險防控,互動便可能變成傷害。景區(qū)應該重新審視動物互動項目的安全性,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從動物習性、設施防護、人員培訓等多方面筑牢防線。
正值暑期,親子出游迎來高峰。家長帶孩子外出游玩時,務必將安全放在首位,提前了解游玩項目的潛在風險,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護措施,切不可掉以輕心。
編輯: 宮明華
責編: 王力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