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在德國挖掘出的一塊化石終于揭開了它的秘密:它屬于一種以前未知的侏羅紀海洋爬行動物。這種長頸生物生活在1.83億年前,其骨骼甚至還殘留著軟組織的痕跡??茖W家們最近才在仔細復查后將其確認為一個新物種。
古生物學家在德國著名的波西多尼亞頁巖中發(fā)現了一種以前未知的古代海洋爬行動物,為了解近 1.83 億年前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新的見解。
該物種的正式名稱為Plesionectes longicollum(意為“長頸近泳者”),是蛇頸龍科的新成員。這些長頸爬行動物曾在恐龍時代漫游于海洋。這塊化石幾乎完好無損,甚至還保留著罕見的軟組織痕跡。雖然它最初于1978年在德國西南部小鎮(zhèn)霍爾茨馬登的一個采石場出土,但其獨特的體征直到最近才通過深入的科學研究才被完全認識。
斯圖加特國家自然博物館中的骨架
“這件標本已被收藏數十年,但之前的研究從未充分探索過其獨特的解剖結構,”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比勒費爾德自然博物館的斯文·薩克斯說道?!拔覀冏屑殭z查后,發(fā)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骨骼特征組合,使其與所有已知的蛇頸龍清晰地區(qū)分開來?!?/p>
薩克斯和合著者、波蘭科學院的丹尼爾·馬齊亞博士發(fā)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強調波西多尼亞頁巖以其保存完好的化石而聞名,可能比科學家們之前認為的擁有更多的海洋爬行動物多樣性。
霍爾茨馬登最古老的蛇頸龍
這件蛇頸龍標本意義非凡,因為它代表了霍爾茨馬登地區(qū)已知最古老的蛇頸龍。盡管它尚未成熟,但其獨特的解剖特征并未受到發(fā)育階段的顯著影響,因此值得歸類為一個全新的屬和種。
“這一發(fā)現為地球歷史上一個關鍵時期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演化之謎又增添了新的線索,”馬齊亞博士解釋道?!斑@種動物生活的托阿爾階早期,環(huán)境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包括一場影響全球海洋生物的重大海洋缺氧事件。”
該化石永久收藏于斯圖加特州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Staatliches Museum für Naturkunde Stuttgart),編號為 SMNS 51945。
霍爾茲馬登的波西多尼亞頁巖此前曾發(fā)現過其他五個蛇頸龍物種,包括所有三個主要蛇頸龍譜系的代表。這一新發(fā)現進一步鞏固了該地層作為全球了解侏羅紀海洋生物最重要的窗口之一的地位。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