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烏魯木齊8月5日電 (史玉江 王曉燕)近日,新疆農業(yè)科學院研究員張宏芝蹲在田埂邊,指尖劃過“核春3號”的麥穗,抬頭對身邊的技術員說:“這品種株型緊湊,抗病性強,按現在的長勢,畝產上800公斤有戲?!?/p>
這片麥田,正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優(yōu)質特色糧食作物創(chuàng)新中心的核心區(qū)。
專家查看“核春1號”高產小麥品種長勢。王曉燕 攝
如今,以該中心為先鋒,聯(lián)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下稱“中棉所”)在紅星二場建成的優(yōu)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chuàng)中心,讓“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今年百畝試驗田種了633個品種,僅小麥就有112個,千畝示范區(qū)試種了7個品種。”紅山農場四連負責人姜順旺介紹,第十三師新星市優(yōu)質特色糧食作物創(chuàng)新中心聯(lián)合第十三師農科所、青島農業(yè)大學等單位,聚焦黑小麥、硬粒小麥等特色糧食育種與高產技術。
紅山農場提供的140畝試驗田成“品種擂臺”。目前,第十三師新星市優(yōu)質特色糧食作物創(chuàng)新中心已對接相關種業(yè)公司開展春小麥萬畝良種繁育,抗逆高產品種累計推廣10萬畝。
位于紅星二場的優(yōu)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chuàng)中心,依托中棉所優(yōu)勢,聚焦棉花抗鹽堿、耐旱品種選育,已培育3個抗逆棉花新品系。
“鹽堿地試種畝產突破350公斤?!敝忻匏芯繂T葉武威表示,這為干旱鹽堿地區(qū)種棉辟新徑。
“兩中心雖分別側重糧食、棉花,但目標一致:讓技術落地,讓職工受益?!钡谑龓熮r科所副所長管利軍說。
“培育一個品種需10年以上,推廣好同樣要下功夫。”張宏芝說,其團隊帶來的“核春1號”“核春3號”等品種目標畝產800公斤以上,還需摸索水肥一體化、化學調控防倒伏等本地適配技術。
張宏芝團隊與第十三師農科所技術員常開“田間研討會”。管利軍說,下一步要將數據轉化為職工們易懂的種植方案。
“以前推廣新品種,大家總說‘先看看’,現在見了試驗田收成,都主動來要種子。這就是技術落地的最好證明?!毙陆r墾科學院研究員徐紅軍表示。(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