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視頻在網(wǎng)上傳開,引發(fā)網(wǎng)友的關注和熱議,事情發(fā)生在四川江油,幾個十幾歲的女孩,把一個14歲女生圍在角落里一遍毆打,一邊辱罵,被打女生瑟縮在地上,絲毫不敢反抗。更讓人憤怒的是,旁邊居然還有人舉著手機在拍視頻。
按理說,欺負別人多少會有點心理負擔,害怕事情暴露,但這幾個施暴者顯然沒有一絲顧忌,邊打邊叫囂“你以為我們怕你嗎?又不是沒進去過!”甚至還讓人用手機記錄下施暴過程,可以說是毫無顧忌。
十幾歲的孩子,為何會如此毫無顧忌,身上有這樣的戾氣?從“又不是沒進去過”這句話我們也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以前肯定也因為類似的事被處理,但是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在,他們并沒有受到什么實質(zhì)性的懲罰,所以 在她們看來,只要沒成年,打人最多被批評教育,根本不用擔真責任。
作為教育工作者,也接觸過一些未成年人毆打他人的事件,最終要不是責令家長嚴加管教,要么是學校給個警告處分什么的,能采取的措施非常有限,即便是受害者家屬報案,警察一般也不能采取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江油這起事件里的施暴者,她們敢明目張膽圍毆同學,敢拍視頻挑釁,就是吃準了 “批評教育” 傷不了她們分毫。更可怕的是圍觀者的冷漠 —— 舉著手機拍攝的孩子,臉上沒有絲毫不忍,反而帶著看熱鬧的興奮,仿佛在記錄一件 “有趣的事”。這種對他人痛苦的漠視,比暴力本身更讓人揪心。
為什么十幾歲的孩子會變成這樣?施暴女生家長接受采訪時說的話,或許能找到答案:“平時忙生意,孩子放學就自己待著,她跟誰玩、干了啥,我真沒精力管?!?多少家長都是這樣,把 “養(yǎng)活” 當責任,把 “管教” 當負擔。孩子在外面闖了禍,要么打罵一頓完事,要么用 “孩子還小” 當擋箭牌。就像一棵小樹,長歪了沒人扶,最后只會越長越扭曲。
不過,這次這幾個施暴者想錯了,江油警方的處理讓網(wǎng)友們點贊,打破了 “未成年人犯錯就免責” 的怪圈。對 15 歲的主犯劉某甲和 14 歲的彭某某,警方?jīng)]有簡單放過,而是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更關鍵的是啟動了 “專門學校矯治” 程序。在那里有心理老師做疏導,有行為矯正課程,還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目的是幫這些走偏的孩子重新找回方向。比起放回家繼續(xù)被縱容,這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
對 13 歲的從犯劉某乙和圍觀拍攝的孩子,不僅當面批評教育,更把責任壓給了家長:“責令監(jiān)護人嚴加管教”。孩子犯錯,家長別想甩鍋,多少霸凌事件里,家長都覺得 “事不關己”,這次警方直接把板子打到家長身上,讓他們不得不正視自己的失職。
對受害者 “積極安撫慰問,開展心理疏導”。被圍毆的女孩才 14 歲,這種暴力經(jīng)歷可能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江油警方安排專人跟進受害者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做法是很有溫度的。
但現(xiàn)實中,太多家長忙著打工賺錢,把孩子丟給老人,連孩子交了什么朋友都不知道;有的家長覺得 “孩子大了管不住”,索性撒手不管,孩子犯錯就用錢擺平;更有的家長自己就一身戾氣,在家動輒吵架罵人,給孩子做了最壞的榜樣。
每次看到未成年人霸凌事件,總有人感慨 “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越來越暴戾了”。但其實更該問的是:我們到底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成長環(huán)境?
家庭這道關,永遠是第一道防線。有個教育專家說過:“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你是什么樣,孩子就會學成什么樣?!?學校和社會也得搭把手。學校不能只盯著成績,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現(xiàn)霸凌苗頭及時干預;社區(qū)可以多搞些親子活動,教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我們每個人看到霸凌,別當旁觀者,哪怕只是告訴老師、報警,都是在幫孩子。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最后變成什么樣,離不開家庭的引導、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守護。別讓家庭的失職,把孩子推向黑暗;別讓規(guī)則的縱容,讓暴力蔓延;更別讓受害者在陰影里獨自療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