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正式邀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出席 10 月慶州 APEC 峰會,朝中社隨后披露相關消息。這一邀約如同一顆投入半島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讓整個國際社會的目光再次聚焦這片充滿復雜歷史與現(xiàn)實糾葛的土地。
特朗普(資料圖)
李在明上臺后,政策轉向緩和。6 月 11 日,韓國國防部通過官方渠道證實,已全面停止對朝鮮的擴音廣播。要知道,這些廣播曾是韓方對朝宣傳的重要手段,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長期以來被朝鮮視為 “心理戰(zhàn)” 的工具,也是引發(fā)雙方邊境摩擦的重要導火索之一。8 月 4 日,韓國軍方開始組織人員拆除邊境的廣播設施,國防部在聲明中明確表示,此舉旨在為恢復南北之間的信賴關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7 月,韓方又做出一項引人關注的決定,解禁了部分此前被禁止傳播的朝鮮影視資料。
李在明的政策調整源于多重考量。烏克蘭局勢的發(fā)展讓韓國深刻看清了美國對盟友的真實態(tài)度,當烏克蘭在戰(zhàn)場上陷入困境,急需美國持續(xù)援助時,美國卻常常因國內政治斗爭等因素拖延甚至削減援助,這讓韓國擔憂自身未來若陷入類似困境,可能也會被美國當作博弈的棋子隨意丟棄。從軍事角度看,韓國的軍事實力雖在地區(qū)內處于較強水平,但面對擁有核武器及龐大常規(guī)軍事力量的朝鮮,若失去駐韓美軍的支持,其安全架構將面臨嚴重動搖。經濟層面的因素同樣不容忽視,2023 年中韓貿易額達到 2600 億美元,中國已連續(xù)多年保持韓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兩國在電子、汽車、化工等多個產業(yè)領域存在深度合作,緩和半島局勢無疑有利于穩(wěn)定中韓經濟合作,為韓國經濟發(fā)展提供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
朝鮮對邀請反應冷淡。金與正 7 月 28 日通過朝鮮中央電視臺發(fā)表談話,言辭犀利地稱韓方的邀約是 “白日夢”。她在談話中指出,韓國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將朝鮮定為 “主敵”,在軍事、政治、外交等多個領域采取敵對政策,如今僅憑幾句緩和的話語,就想改變長期形成的敵對現(xiàn)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朝方認為,李在明政府雖然表面上釋放緩和信號,但在實際行動中仍盲從韓美同盟,其對抗朝鮮的根本意圖并未改變,韓美聯(lián)合軍演等軍事活動依然在按計劃進行就是最好的證明。此外,APEC 成員身份問題也成為朝鮮參會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朝鮮并非該組織成員,按照 APEC 的相關規(guī)則,其參會缺乏機制基礎,這也讓朝鮮有了拒絕邀約的合理理由。
特朗普(資料圖)
半島局勢緩和,中國地緣政治壓力減輕。長期以來,美軍在韓國部署的大量戰(zhàn)略資產,包括先進的戰(zhàn)斗機、導彈防御系統(tǒng)、核潛艇等,不僅是針對朝鮮,也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形成了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壓力。如今隨著朝韓關系出現(xiàn)緩和跡象,美軍在半島的戰(zhàn)略支點作用逐漸弱化,其軍事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質疑,中國面臨的外部安全壓力自然隨之減輕。與此同時,中韓經濟合作也顯現(xiàn)出新的活力,2025 年 4 月,中韓雙方在北京舉行了自貿協(xié)定第二階段第十一輪談判,40 多人的談判團隊齊聚一堂,圍繞服務貿易、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規(guī)則對接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磋商,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在具體合作項目上,三星西安閃存廠的擴建工程已進入實質性階段,SK 海力士無錫廠也宣布了新的增資計劃,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半島局勢緩和對中韓經濟合作的促進作用。
李在明推行新政面臨阻力。國內層面,反對黨國民力量黨對李在明的對朝緩和政策提出嚴厲批評,認為這可能會動搖韓美同盟的根基,削弱韓國的安全保障。不少保守派議員也紛紛發(fā)聲,質疑李在明的對朝路線過于軟弱,可能會讓韓國在南北對峙中陷入被動。國際上,美國國內的一些政治勢力將李在明貼上 “親華” 標簽,不斷向韓國施壓,要求其在供應鏈、技術領域等方面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發(fā)展。7 月 17 日,李在明在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金鐘仁會面時,不得不公開強調韓美同盟的優(yōu)先地位,試圖緩解美國的不滿情緒,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其推行新政所面臨的巨大外部壓力。
特朗普(資料圖)
半島未來走向仍存變數。李在明的緩和政策已經打破了半島局勢的僵局,為南北關系的改善帶來了一絲曙光,但這一政策能否持續(xù)推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韓之間的互動。如果美國繼續(xù)對韓國施加壓力,要求其放棄緩和路線,李在明政府可能會在內外壓力下做出妥協(xié)。朝鮮雖然態(tài)度強硬,明確拒絕了此次邀約,但也沒有完全關閉溝通的大門,其立場仍有松動的可能性,關鍵在于韓國能否拿出更多實質性的行動來消除朝鮮的疑慮。美國若能審時度勢,調整對朝策略,放棄一味的施壓和制裁,半島格局可能會迎來重塑的機會。特朗普時代構建的 “壓力制裁” 框架,在李在明政府的緩和政策面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半島的未來正朝著一個充滿不確定性但又蘊含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