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彩繪讓青春活力在弄堂墻面上流淌;走出家門就能享受美好的花園生活;花園圍欄改造成雙層晾衣架......近期,靜安寺街道愚園路520弄“上海老弄堂”微更新項目正式完工。百年弄堂訴說著“老弄新語”,也讓藏在煙火氣和人情味里的“治理密碼”變得更加鮮活可觸,正如一位居民所說,“這里的每一磚一瓦都沒變,但日子越過越有新意。”
從民意出發(fā),書寫大家滿意的“幸福賬單”
愚園路520弄是一條始建于1936年的西班牙風格老弄堂。時光流轉(zhuǎn),居住在老弄堂里的居民們卻因為基礎(chǔ)設施老化、公共空間缺少等原因發(fā)出聲聲嘆息:晾曬衣服不方便、下班回家還要搶車位、公共綠化雜亂......面對居民們的期盼,四明居民區(qū)黨總支通過開展“四百”常態(tài)化走訪、召開意見征詢會等形式,把居民們的訴求、提議如同剝洋蔥一般,梳理和歸納為基礎(chǔ)類、完善類和提升類三個類別,并把“活動空間擴容”這塊“最難啃的骨頭”作為微更新的第一步。
治理難不難,全民參與是金鑰匙。四明居民區(qū)黨總支把這個樸素的工作理念落實到愚園路520弄微更新項目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推動居民從“治理旁觀者”變?yōu)椤凹覉@營造師”,攜手把“問題清單”轉(zhuǎn)化成“幸福賬單”,讓社區(qū)變成最滿意的模樣。于是,11場專題民主協(xié)商議事會成了“民意加工廠”——需求提出者、居民代表、黨員骨干、樓組長、物業(yè)公司、設計團隊、專業(yè)部門等坐到一起,圍繞弄堂路面修繕、晾衣架選址、花壇綠植維護、自治公約修訂等民生事項共商共議,既兼顧絕大多數(shù)居民的需求,也不忽略少數(shù)持不同意見居民的利益。最終,改造方案以95%的高贊成率通過。
面對居民們希望增加公共晾曬空間、讓衣物能多曬曬太陽的共性需求,民主協(xié)商議事會與會各方凝結(jié)“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生活智慧,找到“向立體空間要效率”的全新解題思路。經(jīng)過對弄堂里全部可利用空間的摸底和丈量后,確定將晾衣架安裝在樓底花圃的圍墻上,既充分利用垂直空間,又確保晾曬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時選用拼接組裝的晾衣掛鉤,兼顧不同衣物的晾曬需求??紤]到老年居民的晾曬需求,花園圍欄被特別改造成高度較低的雙層晾衣架。改造完成后,居民紛紛表示新晾衣架既美觀又實用,是“曬出幸福的好發(fā)明”。
共享+自治,滋養(yǎng)和傳遞看得見的幸福
“這里,以前長期‘落鎖’,現(xiàn)在變成大家共享的公共花園,隨時隨地都能進來散步、運動,陪家人和寵物玩游戲?!北痪用裥埓罅Α包c贊”的就是愚園路520弄微更新重點項目之一的“十景共享花園”。
將弄堂里的10個封閉空間全部打開,并重新規(guī)劃形成包括萌寵樂園、健身天地、綠色園藝等5個共享空間的“十景共享花園”,這背后是四明居民區(qū)黨總支對“開放院落會不會丟東西”“晾曬空間被占用怎么辦”等居民顧慮的真誠回應,是“吾愛鄰”志愿者團隊挨家挨戶上門進行“情理+法理”動員的真情“回響”,也是以“小院落主理人”培育機制走出居民自治新路徑的主動創(chuàng)新。
“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居民從‘受益者’變成‘管理者’甚至是‘創(chuàng)造者’,大家一起唱好自治共治的‘大合唱’?!彼拿骶用駞^(qū)黨總支書記郁誠楠介紹說,把封閉空間打開,串聯(lián)成一條一條人人可用、人人可享的520弄堂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數(shù)的序曲,“落地”“小院落主理人”培育機制,構(gòu)建“人人參與、人人主理”自治新生態(tài)和“共享活力+自治共治”社區(qū)治理新模式才是更精彩的主旋律。
經(jīng)過一番深度挖掘,從居民骨干、退役軍人、新就業(yè)群體中“浮出水面”的共享空間“主理人”,不僅把一方“小天地”打理得有聲有色,串聯(lián)成弄堂鄰居們喜歡來的“百家樂享園”,更為“居民出題—居民答題—居民享題”的治理閉環(huán)添上鮮活的注釋和可復制、可持續(xù)的高密度城區(qū)治理創(chuàng)新樣本。
再累都值得!“弄堂情”化為“治理力”
愚園路520弄的“弄堂新生”,離不開居民的支持和“吾愛鄰”志愿者團隊的深度參與。整個微更新施工期間,這群可愛的志愿者始終出現(xiàn)在最需要的地方,把對弄堂生活的濃濃情意轉(zhuǎn)化成有溫度的社區(qū)治理合力。
弄堂主干道路面鋪設過程中,他們制定每日值班表,從早上八點輪班值守到晚上九點,一方面勸阻外來車輛進入弄堂,另一方面主動幫助受施工影響的車主協(xié)調(diào)停車資源,引導其前往附近停車場停車。志愿者們還自發(fā)成立監(jiān)督小組,每天巡視施工現(xiàn)場,記錄項目進度,收集居民反饋并及時上報居民區(qū)黨總支,確保微更新項目改造“按圖施工、按心施工”。在被鄰居問起“你們天天這樣跑進跑出,不累嗎?”時,志愿者徐阿姨活力滿滿地說道:“看著弄堂一天天變美,再累都值得!”
“基層治理的密碼,藏在‘黨建引領(lǐng)’的凝聚力里,藏在‘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的智慧里,更藏在‘吾愛吾鄰’的溫情里。”郁誠楠告訴記者,從提供“遠親不如近鄰”的互助友愛,到如今成為參與社區(qū)共建共治的生力軍,“吾愛鄰”志愿者團隊不僅守住了弄堂生活的“煙火氣”,更在持續(xù)書寫“小而美”“精而暖”的社區(qū)共治實踐范式,讓“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治理愿景在老弄堂里溫暖綻放。接下來,愚園路520弄還將以“春天音樂會”“夏季清涼屋”“秋季運動會”“冬季公益集市”的“四明四季”品牌為主線,推出院落主理人培育、社區(qū)微心愿結(jié)對等自治共治項目,留住更多的善意和溫暖,繪出更圓滿的社區(qū)“同心圓”。
(圖片來自:靜安寺街道)
上觀號作者:上海靜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