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前言·】——》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王史上,有一位皇帝,他既不是嫡長子,也不是軍功起家,甚至連他的皇族血統(tǒng)都讓人懷疑。
這個來自浙江紹興鄉(xiāng)下的普通青年,原本可能一輩子都跟皇位沾不上邊,卻在權臣的算計下意外登基。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在皇位上一坐就是四十年,還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政治奇跡。
這個人就是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趙昀[yún],一個草根逆襲的傳奇,那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鄉(xiāng)下小子的意外人生
公元1224年,浙江紹興的一個普通村落里,二十歲出頭的趙昀正在自家田地里干農活。
這個年輕人雖說姓趙,祖上據(jù)說是宋太祖的后代,可到了他這一輩,早就跟普通農家沒什么兩樣了。
趙昀的父親趙希瓐只是個小小的山陰縣尉,母親全氏更是出身平民。
要說趙昀跟皇室有什么關系,那得往上數(shù)十代,算起來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世孫。
這血統(tǒng)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關鍵是到了趙昀這一代,家里早就沒落了。
趙昀從小在鄉(xiāng)下長大,讀過幾年書,認得些字,平時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將來能考個功名,當個小官,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條件。
誰能想到,他的命運卻突然發(fā)生逆轉。當時的南宋朝廷,實際掌權的是權臣史彌遠。
這個人在朝廷混了幾十年,手段老辣,黨羽遍布朝野。宋寧宗在位時,史彌遠就已經(jīng)是說一不二的人物。
宋寧宗沒有兒子,立的太子是趙竑。這個趙竑性格剛烈,早就看不慣史彌遠的專權跋扈,私下里沒少說要等自己登基后好好收拾史彌遠。
史彌遠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開始在皇室宗親里物色合適的人選,想找個聽話的“傀儡”來代替趙竑。
找來找去,史彌遠的目光落在了遠在紹興鄉(xiāng)下的趙昀身上。
這個年輕人血統(tǒng)不純,出身卑微,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簡直是最理想的傀儡人選。
“裝傻充愣”的政治天才
公元1224年9月17日,宋寧宗在福寧殿病逝。史彌遠立刻發(fā)動政變,廢掉了趙竑,把趙昀從紹興接到臨安,扶上了皇位。
這一年,趙昀二十歲,突然從一個鄉(xiāng)下青年變成了九五之尊,史稱宋理宗。
剛登基的趙昀表現(xiàn)得特別老實聽話。史彌遠說什么就是什么,朝政大事一概不過問。
每天除了在宮里讀書寫字,就是跟后妃們吃喝玩樂。
朝臣們私下議論,說這個皇帝就是個活脫脫的“傀儡”。史彌遠聽了這些議論,心里更加得意,覺得自己選對了人。
可實際上呢?趙昀心里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根基不穩(wěn),知道史彌遠手握重權,知道朝中大臣都是史彌遠的人。
硬碰硬?那是找死。趙昀選擇了最聰明的做法——裝傻。
這一裝就是整整十年。十年里,趙昀表面上唯唯諾諾,私底下卻在悄悄觀察朝局變化。
他記住了每一個大臣的性格特點,了解了每一個派系的利益關系。
更重要的是,他在暗中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
對那些不得志的年輕官員,趙昀會私下里給予關照;對那些被史彌遠排擠的老臣,他會暗中表示同情。
趙昀還有個聰明之處,就是從不露出半點鋒芒。
史彌遠試探過他很多次,故意在一些小事上征求他的意見,趙昀總是說:"此事臣不懂,全憑相公做主。"
時間長了,史彌遠徹底放松了警惕,覺得這個皇帝真是個草包,永遠翻不了天。
紹定六年,也就是趙昀登基的第九年,史彌遠病重。這個掌控南宋朝政二十多年的權臣,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臨終前,史彌遠還在擔心趙昀能不能撐得起這個朝廷。他哪里知道,趙昀早就等這一天等得不耐煩了。
“端平更化”的輝煌時刻
史彌遠一死,趙昀立刻變了個人。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發(fā)現(xiàn),平時唯唯諾諾的皇帝突然變得雷厲風行。
趙昀首先下令清查史彌遠的黨羽,該撤職的撤職,該流放的流放。接著,他提拔了一批被史彌遠壓制的正直官員,讓他們擔任要職。
朝臣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皇帝這十年不是真傻,是在裝傻!趙昀的政治手腕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他沒有大開殺戒,對史彌遠的舊部采取懷柔政策,只要愿意效忠朝廷的,既往不咎。這一招很高明,避免了朝局動蕩,也收買了人心。
親政后的趙昀,推行了著名的"端平更化"改革,整頓吏治,減輕賦稅,獎勵農桑。
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不少,朝廷的財政收入反而增加了。文武百官都說,皇帝英明神武,有中興之主的氣象。
最讓趙昀揚眉吐氣的,是端平元年的“滅金之戰(zhàn)”。當時金國已經(jīng)被蒙古打得奄奄一息,趙昀抓住機會,派兵北伐,與蒙古聯(lián)手滅掉了金國。
要知道,金國可是當年滅掉北宋、俘虜徽欽二帝的死敵??!這個仇,南宋人記了一百多年。趙昀親自下詔,說這是為祖宗雪恥,為天下報仇。
消息傳來,老百姓奔走相告,說咱們的皇帝了不起,終于給祖宗報仇了。
朝臣們更是紛紛上表稱頌皇帝的豐功偉績。趙昀站在大殿上,接受群臣的朝賀,心里那個得意??!
一個出身卑微的鄉(xiāng)下小子,居然完成了歷代皇帝都沒能完成的大業(yè),這種成就感,簡直無法形容。
巔峰跌落的心理崩潰
滅金之后,趙昀有點飄了。他覺得自己文治武功都有了,應該趁熱打鐵,收復中原失地。
于是下令出兵占領了原來金國的河南、陜西等地,史稱"端平入洛"。
這個決定太草率了。當時的南宋軍隊,打打殘破的金國還行,要跟如日中天的蒙古對抗,根本不是對手。
蒙古大軍很快就打了過來,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不但新占的地盤全丟了,連原來的防線都快守不住了。
這次失敗對趙昀的打擊太大了。他原本信心滿滿,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能夠光復大宋江山。
結果呢?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更要命的是,朝臣們開始議論紛紛,說皇帝好大喜功,不自量力。
趙昀的自信心徹底崩潰了。
他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一個鄉(xiāng)下出身的人,血統(tǒng)又不純正,憑什么當皇帝?憑什么跟蒙古人對抗?這種自卑感像毒藥一樣,慢慢侵蝕著他的內心。
從那以后,趙昀就像變了個人。他不再關心朝政,整天沉迷于聲色犬馬。
后宮佳麗三千,他夜夜笙歌;奇珍異寶無數(shù),他日日把玩。大臣們勸諫,他充耳不聞;邊關告急,他視而不見。
一次,大臣真德秀冒死進諫,說皇帝應該振作起來,不能這樣頹廢下去。
趙昀聽了,冷笑一聲說:"朕一個鄉(xiāng)下來的,能坐穩(wěn)這個位子就不錯了,你們還想要什么?"這話說得真德秀啞口無言,只能嘆息而退。
賈似道專權與最后的沉淪
趙昀晚年最大的錯誤,就是重用了賈似道這個奸臣。
賈似道這個人,要才能沒才能,要品德沒品德,就是會拍馬屁,會哄皇帝開心。
他知道趙昀自卑,就天天說皇帝英明神武,天縱奇才;他知道趙昀愛享受,就想方設法搜羅奇珍異寶,美女佳人。
趙昀被哄得團團轉,把朝政都交給賈似道打理。賈似道得了權,那還得了?
他排除異己,貪污受賄,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忠臣良將不是被貶就是被殺,朝堂上剩下的都是些阿諛奉承之輩。
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賦稅越來越重,徭役越來越多。
邊關的將士們缺糧少餉,士氣低落。蒙古人看準時機,不斷南侵,南宋的地盤越來越小。
公元1264年,趙昀病重。躺在病床上的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心情復雜得很。
從一個鄉(xiāng)下青年到九五之尊,從裝傻充愣到大權在握,從滅金雪恥到一蹶不振,這一生真是跌宕起伏。
臨終前,有大臣問他有什么遺憾。
趙昀苦笑著說:"朕這一生,前半生裝孫子,后半生當爺爺,到頭來還是個失敗者。"
說完這話沒多久,這位在位四十年的皇帝就駕崩了,終年六十歲。
趙昀駕崩后,南宋又茍延殘喘了十五年。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zhàn)”失敗,南宋徹底滅亡。
有意思的是,元朝軍隊攻破南宋皇陵時,獨獨沒有破壞趙昀的陵墓。據(jù)說是因為當年宋蒙聯(lián)手滅金時,趙昀對蒙古有恩,所以網(wǎng)開一面!
《——【·結語·】——》
宋理宗趙昀用十年的隱忍換來了親政的機會,用政治智慧創(chuàng)造了短暫的輝煌,卻因為內心的自卑和一次失敗而徹底沉淪。
說到底,出生和血統(tǒng)從來不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關鍵在于能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意志。
趙昀的悲劇告訴我們,自信可以成就一個人,自卑也能毀掉一個人!
參考資料:
· 《宋史·理宗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 《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八至一百七十二,中華書局
· 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
·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2004年
· 王稱:《東都事略》,齊魯書社,200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