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5 日下午,華盛頓特區(qū)的雨絲斜斜掠過克林頓基金會總部的玻璃幕墻。當聯(lián)邦快遞員將那封蓋著眾議院印章的傳票遞進門衛(wèi)室時,社交媒體上 #克林頓必須作證# 的話題已突破 500 萬討論量。這封由眾議院監(jiān)督委員會發(fā)出的法律文件,要求前總統(tǒng)比爾?克林頓和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分別于 10 月 14 日和 9 日出面,就杰弗里?愛潑斯坦案接受質(zhì)詢。六年前在曼哈頓監(jiān)獄離奇死亡的性犯罪者,此刻正通過這張傳票,將美國政壇最有權勢的夫婦重新拖入輿論漩渦。
一、從 "洛麗塔快車" 到鍍金相框:證據(jù)鏈的裂痕
愛潑斯坦曼哈頓豪宅的最新照片在傳票發(fā)出當天意外曝光,《紐約時報》公布的圖像顯示,這座七層聯(lián)排別墅的會客廳里,懸掛著克林頓與愛潑斯坦的合影,相框邊緣的鍍金已因歲月斑駁。這與克林頓發(fā)言人反復強調(diào)的 "從未進入其住所" 形成刺眼對比 —— 而飛行日志顯示,2002 至 2003 年間,克林頓曾四次登上愛潑斯坦的 "洛麗塔快車" 私人飛機,其中一次甚至沒有特勤局陪同。
更耐人尋味的是法庭文件中那個著名的代號:"無名氏 36"。在 2024 年公開的 50 多份訴訟材料里,這個指代克林頓的匿名標識共出現(xiàn) 53 次,其中受害者約翰娜?舍貝里的證詞提到,愛潑斯坦曾對她直言 "克林頓就喜歡年輕的"。盡管這些表述缺乏直接證據(jù),但結合最新曝光的豪宅內(nèi)部 "按摩房"—— 墻面掛滿裸女畫像且裝有隱蔽攝像頭 —— 公眾的質(zhì)疑聲浪愈發(fā)高漲。
希拉里的處境同樣微妙。傳票指向她 2014 年與愛潑斯坦同伙吉斯蘭?麥克斯韋爾的私人晚餐,而后者當時已因性侵指控被調(diào)查。更值得注意的是,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 2019 年封存的監(jiān)控視頻中,愛潑斯坦自殺前 2 分 53 秒的畫面至今缺失,這讓 "權貴滅口" 的陰謀論在社交媒體上持續(xù)發(fā)酵。
二、共和黨人的算盤:傳票背后的政治算法
發(fā)出傳票的眾議院監(jiān)督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詹姆斯?科默顯然深諳輿論節(jié)奏。他選擇在 8 月休會前的關鍵時刻行動,既避開了國會立法議程的干擾,又能讓克林頓夫婦的作證時間(10 月)恰好撞上 2026 年中期選舉的預熱期。這種時間安排絕非偶然 —— 委員會同時傳喚的還有六位前司法部長和兩位 FBI 局長,幾乎涵蓋了愛潑斯坦案調(diào)查的所有關鍵環(huán)節(jié)。
共和黨人的策略充滿政治博弈的算計。一方面,他們高舉 "司法透明" 大旗,指責司法部 7 月發(fā)布的 "無客戶名單" 聲明是 "掩蓋真相";另一方面,卻對特朗普與愛潑斯坦的交往細節(jié)諱莫如深 —— 后者不僅曾稱愛潑斯坦 "是個很棒的家伙",2025 年 7 月還因寄送 "挑逗性生日信件" 的報道對媒體提起訴訟。這種雙重標準在國會辯論中被民主黨人抓住把柄,眾議員瑪麗?亞當斯質(zhì)問:"如果真要透明,為何不調(diào)查特朗普與愛潑斯坦的十七次白宮會面?"
特朗普陣營的分裂更添戲劇性。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年初宣稱 "名單就在我桌上",如今卻以 "保護受害者隱私" 為由拒絕公開文件,引發(fā) MAGA 支持者強烈不滿。這種內(nèi)訌讓科默的傳票行動更像一場政治自救 —— 試圖將公眾注意力從共和黨內(nèi)部矛盾轉(zhuǎn)移到對克林頓夫婦的調(diào)查上。
三、三個未解之謎:作證能否揭開真相?
法律專家普遍認為,這場聽證會的實質(zhì)效果存疑。CNN 指出,眾議院并無強制前行政官員作證的權力,2022 年特朗普就成功拒絕國會傳票??肆诸D夫婦的律師團隊已暗示可能援引 "行政特權" 抗辯,尤其涉及希拉里擔任國務卿期間的外交活動。
證據(jù)鏈的斷裂同樣令人擔憂。愛潑斯坦 2019 年死亡后,其加密服務器中的數(shù)據(jù)至今無法破解,而關鍵證人麥克斯韋爾雖在 7 月接受閉門審訊,但其律師正為她爭取最高法院上訴豁免權。最關鍵的是,司法部堅稱不存在所謂 "客戶名單",這讓調(diào)查失去了最核心的突破口。
更深層的懸念在于特朗普的角色。他 8 月 1 日突然表態(tài) "希望公布所有文件",卻又附加條件 "不希望有人因此受傷",這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引發(fā)猜測:這位曾與愛潑斯坦比鄰而居的總統(tǒng),究竟在掩蓋什么?
當傳票上的墨跡在潮濕的空氣中漸漸凝固,華盛頓的權力游戲仍在繼續(xù)。克林頓夫婦的豪宅外,抗議者舉著 "要么作證要么入獄" 的標語,而社交媒體上,愛潑斯坦豪宅照片中的鍍金相框已被 PS 成各種諷刺圖案。這場由一張傳票引發(fā)的風暴,最終或許不會帶來法律意義上的判決,但無疑將成為觀察美國政治分裂的最新標本 —— 當真相變得次要,黨派立場成為唯一標尺時,受傷的從來都是公眾對制度的信任。
【互動話題】
你認為傳喚克林頓夫婦的核心目的是?
A. 徹查案件真相
B. 黨派政治攻擊
C. 兩者兼而有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