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觀點總說中國汽車工業(yè)落后歐美上百年,這話仔細想想還真有道理——咱們的汽車工業(yè)起步確實比歐美晚了一百多年,早期只能走"引進-消化-創(chuàng)新"的路子。
那時候國內車企大多和國外品牌合作,搞合資生產,比如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廣汽豐田這些,都是靠引進技術慢慢積累經驗。
要是繼續(xù)在燃油車這條路上死磕,中國汽車工業(yè)想超過歐美確實難。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些核心技術,不是短時間能追平的。
但新能源汽車的爆發(fā),讓中國找到了"換道超車"的機會——不跟你們拼燃油車,直接從新能源車切入。
這一步走對了?,F在中國的電動車占全球比例超過60%,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咱們正在向全球輸出電動汽車。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一次產業(yè)重構——從電池到電驅,從供應鏈到整車制造,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上已經實現了全面領先。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銷量。今年6月全球汽車銷量數據里,比亞迪以35.79萬輛的成績排到第三,前面是豐田(69.63萬輛)和大眾(42.72萬輛)。這是中國車企第一次進入全球銷量前三,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要知道,過去全球銷量前十的榜單里,連中國車企的影子都看不到。
資本市場的反應更直接。全球車企市值排名前十里,現在有兩家中國品牌:小米排第三,比亞迪第四,把BBA、保時捷、法拉利這些傳統(tǒng)豪車品牌都甩在了后面。這說明市場不僅認可中國新能源車的技術,更看好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jié)摿Α?/p>
當然,比亞迪的崛起最典型。從"中國冠軍"到"世界明星",它用新能源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汽車巨頭的壟斷。現在路上跑的電動車,每三輛就有2輛是中國造;全球每賣十輛電動車,至少六輛來自中國。這種變化,放在十年前誰能想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