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春祭
文/李少君
回到山坳里,回到祖居老家
就知道祖先還在,祖先與青山共在
站在樹下,清風就會吹來
祖先就在你耳邊低語
走到田野間,細小的蟲鳴聲中
祖先就沉默下來,鄉(xiāng)村異常安靜
桃樹李樹楊樹桂花樹
整整齊齊圍護祖居
代替你們陪伴祖先、照料院子
麻雀燕子青蛙仍舊居住四周
子孫們舉牌捧碑敲鑼打鼓排列而上
放鞭炮,燒紙錢,齊頭跪拜
紙扎的高樓大廈頃刻灰飛煙滅
祖先在遠處注視這一切
儀式熱熱鬧鬧,鄉(xiāng)間紅白皆喜事
但青山不動,祖先不語
人間春如舊,柳色年年新
子孫一茬一茬出生成長
祖先在山崗上,守護著此地
賞析
今天分享的是《詩刊》主編李少君的詩《春祭》,詩歌以祖先和青山為主要描寫對象,以自然環(huán)境和人物為襯托,展現(xiàn)了祖先和青山永在,體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生命意識,以及對祖先的敬畏之心,絲毫不敢怠慢。詩人從城里,千里迢迢回到山坳,只為給祖先掃墓,不忘根,不忘本,保持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這是對子孫后代最有影響的身教。另外,詩人以上帝視角活化祖先,說祖先注視著人間的一切,繼續(xù)守護著后代們,這是鄉(xiāng)間最樸素的愿望和念想,這是永不退色的信仰。接下來,根據(jù)詩人的描寫,進一步分析下這首詩。
第一節(jié),詩人寫歸家,一回到祖居就能感受到祖先的氣息,祖先與青山同在,象征著祖先的永生。仿佛只要一站在祖居,祖先就自動顯靈一樣,這種心理的刻畫,是根文化的天然親近感。詩人著重寫祖先與青山的關系,這是借勢的體現(xiàn),更加堅定祖先的永生。
第二節(jié),詩人特意描寫了兩處場景,展現(xiàn)祖先的存在和生命跡象。一是當詩人站在樹下時,風中就會有祖先的低語,這是借風的呼嘯模擬祖先說話,賦予了祖先新的生命形態(tài)。二是當詩人走在田野間,聽著蟲鳴,祖先就沉默了,仿佛在和詩人一起聆聽自然之聲,形成心與心的交流與感知,所以鄉(xiāng)村也異常安靜了。這具有代表性的地點和景物描寫,是詩人賦予祖先生命的方式,這種特殊的交流方式,更體現(xiàn)了祖先的親近感。
第三節(jié),詩人寫桃樹李樹楊樹桂花樹,以及麻雀燕子青蛙,仿佛有它們的陪伴,祖先就不孤單了一樣,而且是代替人陪伴著的。這是詩人的一種心靈寄托,身在外,而心在祖居和祖先身上。間接說明,詩人對此地和祖先的情感是深入心靈的。
第四節(jié),詩人書寫的是祭祀時的場景,給人一種熱鬧的感覺,如此嚴肅的事情,而在子孫們身上卻沒有那種深刻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種祭祀儀式的體現(xiàn)。詩人寫道祖先在遠處注視一切,這就像是生死的無聲交流,莫名有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感受。
第五節(jié),詩人以免引起誤會,開頭就解釋“儀式熱熱鬧鬧,鄉(xiāng)間紅白皆喜事”,這也很符合普遍的國情。接著寫青山不動,祖先不語,展現(xiàn)出威嚴和氣場,兩者都自帶一種無形的力量。接著又寫景物的生長和子孫的出生成長,這是不斷變化著的,只有祖先在山崗上守護著根。在一動一靜之間,生命的多種形態(tài)顯現(xiàn),詩人化抽象為具象,是為了表現(xiàn)祖先永遠與青山,與我們同在。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祖先的虔誠和念想。
詩人通過春天祭祀,抒發(fā)了對祖先和和祖居的情感,以成熟的角度在書寫,所以沒有顯得那么悲凄凄,反倒有種別樣的祭祀體驗,這也反映了現(xiàn)代祭祀的共性,更多的體現(xiàn)在形式上,在情感上的淡化,這與情感的鏈接深淺有關。即便如此,但是傳統(tǒng)依然保持著,這是最深的血脈連接,也是敬畏之心的體現(xiàn)。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qū)交流。
詩人簡介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鄉(xiāng)人,1989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新聞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神降臨的小站》等。被譽為“自然詩人”。曾任《天涯》雜志主編,現(xiàn)為《詩刊》主編。
往期詩評
格命草
格命草,自稱詩者,讀睡詩社創(chuàng)辦人,《讀睡詩選》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主編出版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目前選評經(jīng)典詩歌,名人名詩500余首,《格命草詩評(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詩評系列叢書正在持續(xù)創(chuàng)作中。付費評詩,付費寫詩評集,付費推廣詩歌,可加格命草微信: gemingcaoa 詳談)。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jīng)典
格命草主編出版詩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