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
孩子們回歸家庭
接觸手機(網(wǎng)絡)的時間大增
詐騙分子也蠢蠢欲動
緊盯學生這一群體下手
層出不窮的詐騙套路
簡直讓人防不勝防
為守好家庭的“錢袋子”
希望廣大學生和家長
抽出寶貴時間
認真學習以下真實案例
了解更多防騙技巧
切實提高防范意識
警惕“網(wǎng)絡游戲”類詐騙
2025年6月27日,學生張某(11歲)在家中使用家長手機玩“和平精英”游戲時,添加了一個陌生游戲好友。對方稱其是游戲主播可以送絕版武器。張某心動,遂按照對方指示登錄對方提供的QQ賬號,并使用此QQ號進行溝通。
在溝通中,對方先后引導張某登錄家長微信、告知家長銀行賬戶、驗證碼等信息,使用該銀行卡付款。張某家長直到看到銀行消費短信提醒,才發(fā)現(xiàn)被騙。
無獨有偶,一中學生放假在家玩手機時,在某短視頻軟件瀏覽到評論區(qū)自稱“收購”游戲賬號的小廣告,于是就與對方私信聊買賣號的事情,對方表示能以138元收購他的游戲賬號,但需走平臺交易,在對方的誘導下,該學生從釘釘軟件進入,在右上角加號進入會議,并在對方的“指導”下查看了家長的手機支付寶、微信等,還被忽悠發(fā)送了銀行卡驗證碼,導致學生家長卡內(nèi)余額被轉(zhuǎn)走。
警惕“虛假交易類”詐騙
7月6日,學生小楊(13歲)在線下購買卡游徽章后,在“小*書”APP上發(fā)帖轉(zhuǎn)售,隨后便有人私信聯(lián)系稱想要購買,并讓小楊下載“*東”APP進行交易。
交易過程中,對方稱已將錢付給交易平臺,讓其添加平臺“客服”進行收款。隨后小楊將自己的收款碼發(fā)送給“客服”,“客服”稱小楊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過父母手機“墊付押金”才能發(fā)貨。
在對方誘導下,小楊通過視頻電話拍攝其母親手機,并按對方遠程指導操作其母親手機進行匯款。對方以“退押金”為由,反復要求小楊掃碼。直至母親手機無錢支付后,仍未能退回押金,小楊意識到被騙。
追星有度 謹防詐騙
7月5日,學生小賀(9歲)在“小*書”APP刷到某明星視頻,出于好奇,便通過視頻中的二維碼添加了所謂明星的微信。
后有人聯(lián)系小賀,對方自稱為該明星的律師,聲稱小賀添加明星微信后,涉嫌泄露明星隱私,要求小賀接通視頻“配合調(diào)查”,并出示了虛假“證件”。同時威脅,如不配合,其父母也需承擔法律責任。
小賀看到證件后信以為真,在對方誘導下與其視頻通話,并按對方要求,索要母親手機,展示母親手機電子支付賬戶相關(guān)信息,并按要求掃描對方提供的微信二維碼。直至家人發(fā)現(xiàn)其被騙。
警方提醒
1.家長要妥善保管好手機及支付密碼,不讓孩子知曉,避免孩子因缺乏判斷力而受騙。
2.詐騙手法不斷更新,請同學們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防詐能力,也不要低估騙子的詐騙技巧。除上述案件外,還有收費解除游戲限制、免費領(lǐng)皮膚、充值返利、零門檻高薪兼職等各種針對學生實施的詐騙案件類型,請大家主動了解,積極防范。
3.請學生注意,凡涉及“保證金”“押金”“解凍金”“認證金”等要求先付款的,一律是詐騙!但凡涉及掃碼、輸密碼、驗證碼的一定要慎之又慎。
4.接到公檢法工作人員來電時不必驚慌,公檢法不會線上辦案,凡是通過電話、QQ、微信、網(wǎng)絡等辦案、做筆錄的“公檢法機關(guān)”,都是詐騙!公檢法機關(guān)辦案時會當面向當事人出示工作證件或者相關(guān)法律文書,絕對不會通過網(wǎng)絡給當事人發(fā)送通緝令、逮捕證、拘留證等法律文書,更不會要求當事人轉(zhuǎn)賬匯款!
5.除防被騙外,還要注意切勿參與出租出借出售個人銀行卡、手機卡及相關(guān)電子賬戶,跑腿取現(xiàn)買黃金、架設(shè)“手機口”等涉詐違法犯罪行為,成為電詐“工具人”。
西充公安
編輯:李劍鋒
審核:向 艷 李丹鳳
來源:浙江公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