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
田城開江,詩與遠方。
有這樣一群執(zhí)筆為犁的女性,她們以筆墨為舟,穿梭于柴米油鹽與詩酒年華之間,在巴山蜀水間擺渡著人間煙火與文學理想——她們是正在崛起的開江女子作家群。
近年來,在開江縣宣傳文藝單位的關心下,在開江縣創(chuàng)辦主任映錚的影響下,在開江縣作協(xié)的培育下,開江女子作家群在2019年時悄然萌芽,至今已匯聚近30位才華嶄露的女作者。創(chuàng)作上,她們風格各異,文風鮮明,用裊裊炊煙編織故鄉(xiāng)情;題材上,她們在平凡的生活里,捕捉四季閑時里的浪漫因子;體裁上,她們在散文、詩歌、理論、小說等多元化的文體里,辛勤耕耘著文學的土壤。她們用獨特的視角記錄時代的變與遷,用深情的筆觸抒發(fā)生活的情與愛,用生動的文字敘說人生的感與悟。
比如,映錚以文會友,通過散文、詩歌、戲劇等形式,在柔情中展現(xiàn)人間百態(tài);軍中玫瑰姜皓雪以剛柔并濟的筆鋒,既鐫刻邊關冷月,又溫暖雪域兵心;盧德燕堅持以非遺題材為主,聚焦民族文化與當代社會生活,構建別樣的小說世界;胡冀蘭用真情暈染生活,以真摯純樸的文風,守護人間真情……
今天,隨著開江女子作家群的發(fā)展,隨著映錚主編的《風動書香》開江女子文集第二輯的出版,讓我們不僅感受到女作家們對家鄉(xiāng)、對生活、對文學的熱愛,更能感受到來自女作家們身上獨有的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未來,她們將繼續(xù)用文字記錄真情,用真情敘述煙火,用煙火對話生命,繼續(xù)尋找藏在巴山田城角落里的詩意!
艾雪
艾雪,90后,四川開江人。四川省散文學會、達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年文學家》理事。中學時開始發(fā)表文章,作品入選《新中國成立71周年文藝作品大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巴蜀史志》《詩天子》《中國美文》《十指文學》《文經(jīng)時訊》《達州日報》《達州晚報》《魅力開江》《開江作家報》等。
眼眸中的深情
——艾雪
凌晨3點,五月的北京還殘留幾許微涼,濕冷的空氣在墨色的夜空下流淌,昏黃的路燈深情守望著熟睡的城市,街道靜謐得像一幅油畫,直到——一輛旅游大巴緩緩駛來。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聲整齊嘹亮,卻難掩滄桑之感。唱歌的是一群老人,為了前往天安門觀看升旗儀式,他們已激動得好幾天沒怎么合眼。大巴車3點出發(fā),而早在凌晨1點,他們就已等候在車旁。早晚十多攝氏度的溫差讓身著短袖的他們冷得瑟瑟發(fā)抖,但眼角的笑容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內心的歡愉。
天色還未破曉,一切沉浸在深沉的夜幕之中。一行人剛下車,便被滾滾人流簇擁著向前,經(jīng)過層層安檢,終于抵達天安門廣場。此時,偌大的廣場已被人群圍得嚴嚴實實,回頭看,還有一撥接著一撥的游客正在匆匆趕來。
廣場上,頑皮的孩子在嬉戲打鬧,衣著時尚的年輕男女在同步直播,導游高高舉起的旗幟分散在了廣場的各個角落。在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中,我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空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透過縫隙看見了旗桿,而此時,一抹耀眼的蒼白卻讓我為之一振。那是一位白發(fā)婆娑的老人,她哆哆嗦嗦地坐在輪椅上,激動地凝望著天安門,眼中噙滿了淚水。“是這里……就是這里!”老人努力克制著抽搐的雙唇,急促地喘息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人民,站——起——來——了!”話語中盡顯風霜疲憊,仿佛從遙遠的地方傳來,又好似從心底爆發(fā)出沉積多年的歡呼。耄耋之年的她不斷顫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上下抖動,衰老與艷麗形成鮮明對比,此刻,是凋零,亦是盛放!
“國旗出來啦!”有人大喊一聲。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天安門城樓,四周剎那之間只剩一片寂靜。
“啪——啪——”國旗護衛(wèi)隊的士兵們邁著整齊雄壯的步伐,沿著中軸線前行,每一步都鏗鏘有力。男女老幼自發(fā)脫下帽子,肅然起敬,熾熱的目光緊隨著國旗跨過金水橋,停留在升旗臺上。
“敬禮!”在萬眾矚目之下,擎旗手振臂揚起國旗。
戴著紅領巾的孩子將右手高高舉過頭頂,人群齊刷刷揮動手中的五星紅旗,廣場瞬時成了紅色的海洋。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萬人齊唱的國歌聲一浪高過一浪,只是眨眼間,便已響徹云霄。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恍惚間,我看見了至暗的渣滓洞內,那面手制的國旗;我看見了搶險救災的“戰(zhàn)場”上,那面迎風飄揚的國旗;我更看見了千千萬萬少年兒童,清澈的眼眸中所呈現(xiàn)的國旗,那抹嫣紅,映照著孩子們胸口的丹心,也預示著火熱的希望!
想起了曾經(jīng)學過的《燈光》,在震天動地的爆炸聲中,年輕的郝副營長憧憬著:“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戰(zhàn)爭結束了,可無數(shù)革命先烈寶貴的生命卻永遠被定格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而今,書聲瑯瑯的校園,熱鬧非凡的街市,幸福美好的萬家燈火,這漫天的繁華,您看到了嗎?這雄壯有力的國歌聲,您聽到了嗎?
不覺間,人們已是熱淚盈眶。面對無數(shù)中華兒女共同的祖國媽媽,我們興奮,我們激動!我們感念先烈的熱血拼搏,更珍惜今日的來之不易;我們心疼祖國的滄桑巨變,更祝福她的繁榮富強!
儀式在熱烈持久的掌聲和歡呼聲中落下帷幕,老人們紅著眼眶回到大巴車內。一位年過古稀的爺爺,一邊咧嘴笑著,一邊顫巍巍地用衣角擦著皺紋里的淚水:“沒想到啊,我能來北京,能親眼看見國旗升上去……”
婆婆哽咽著:“是啊,我們這一輩人,對北京是有執(zhí)念的?!?/p>
“就算明天死了,我也沒得遺憾了!”來自四川的大爺,爽朗地笑著。
“沒得遺憾了!”全車人異口同聲地重復著。
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我,不曾懂得老人的那份執(zhí)著,但我想:無論是鶴發(fā)的深情凝望,還是青絲的莊重矚目,每一個眼神都是獻給祖國的最好答卷,眼眸中的每一個畫面都寫滿了深情。
本文轉自《達州文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