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8月6日報道,一個神秘的星際天體在穿越浩瀚宇宙數(shù)十億年后,目前正飛速掠過我們的太陽系。這個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7月1日發(fā)現(xiàn)的被命名為3I/ATLAS的天體,是迄今在我們這片宇宙區(qū)域探測到的第三個來自其他恒星的訪客。
3I/ATLAS將于10月30日抵達距離太陽最近的點,距離太陽約2.1億公里,隨后將再次消失不見。在這顆天體徹底消失之前,科學家們希望發(fā)射一艘航天器對其進行攔截。科學家們正在探索從太陽系各處調遣航天器,在3I/ATLAS離開太陽系前與之會合的可能性。然而,鑒于該天體以每秒逾60公里的速度飛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研究人員希望及時抵達3I/ATLAS,以進一步了解其起源,甚至解答有關星系形成的一些重大問題。包括哈佛大學的阿維·勒布教授在內的一些人甚至認為,這或許能解答該天體是否真的是外星探測器這一問題。
與其他太陽系相比,來自其他太陽系的天體極為罕見,而已知的來自我們自身太陽系的流星則有數(shù)千顆。此前,已知的其他星際天體僅有2017年的“奧陌陌”和2019年的鮑里索夫彗星。這使得觀察3I/ATLAS飛掠太陽的時刻,對全球科學家而言都極為令人興奮。
目前,夏威夷的北雙子座望遠鏡和智利的甚大望遠鏡等大型望遠鏡已對該天體進行了觀測。
同樣,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上的靈敏儀器進行更近距離觀測的計劃也已提上日程。
但科學家們認為,要真正了解3I/ATLAS的構成,我們需要讓航天器離它更近一些。
問題在于,目前3I/ATLAS飛行速度太快,且距離地球太遠,從地球發(fā)射的航天器無法及時抵達該天體。在最近的一篇預印本論文中,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計算出,一艘航天器需在該天體被發(fā)現(xiàn)當日以每秒24公里的速度從地球發(fā)射,才有可能及時抵達。
因此,研究人員提議,像NASA這樣的航天機構應考慮讓已在其他行星軌道上運行的航天器轉向飛向3I/ATLAS。勒布教授建議,NASA應使用目前正在木星軌道上收集數(shù)據的“朱諾”號航天器。
勒布教授表示:“2026年3月中旬,3I/ATLAS將在距離木星約5400萬公里的范圍內經過。
“‘朱諾’號目前正繞木星運行,原計劃于2025年9月中旬結束其任務?!?/p>
勒布教授建議,不要按計劃讓“朱諾”號墜入木星大氣層,而是用剩余的所有燃料推動該航天器朝3I/ATLAS的方向飛行,或許能在明年3月14日左右與之相遇。
如果“朱諾”號能及時完成這次旅程,其配備的一系列先進設備將能提供有關這個星際天體的前所未有的數(shù)據。
勒布教授說:“‘朱諾’號上的儀器都能用于近距離探測3I/ATLAS的本質,這比地球上任何天文臺都要好得多?!?/p>
這一大膽計劃已獲得佛羅里達州眾議員安娜·保利娜·盧娜的支持。
盧娜在寫給特朗普新任命的NASA局長肖恩·達菲的信中,敦促該航天機構考慮這一方案。盧娜寫道:“建議NASA開展一項研究,評估‘朱諾’號發(fā)動機剩余燃料量,我支持將‘朱諾’號任務至少延長至2026年3月中旬,從目前的2025年9月中旬到期日起算,每6個月費用約為1500萬美元?!?/p>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認為“朱諾”號有足夠的動力或燃料逃離其軌道并抵達3I/ATLAS。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杰森·賴特教授在X平臺上寫道:“‘朱諾’號沒有足夠的燃料去訪問3I/ATLAS。它的主發(fā)動機也出現(xiàn)故障。
“延長‘朱諾’號任務固然很棒,但去訪問3I/ATLAS毫無意義?!?/p>
據報道,歐洲航天局(ESA)正在考慮使用其自己的木星探測器“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該探測器目前正在飛往木星的途中。
雖然“木星冰月探測器”的燃料可能比“朱諾”號多,但歐洲航天局仍不確定能否改變其航線以與3I/ATLAS對齊。目前,尚無將“木星冰月探測器”調離當前軌道的具體計劃。
歐洲航天局近地天體協(xié)調中心的馬爾科·費努奇博士表示:“歐洲航天局目前沒有訪問3I/ATLAS的計劃。”同樣,費努奇博士補充說,“據我所知”,目前沒有航天器能夠及時抵達該天體。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目前正在繞火星運行且即將結束任務的航天器,如“火星奧德賽”號或“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込淵篤宏及其合著者表示,這些航天器中的一艘最晚可在9月出發(fā)抵達3I/ATLAS。
在距離太陽最近的點,該天體將在距離火星約3000萬公里的范圍內經過,即剛好在火星軌道內側。通過將火星軌道飛行器的速度提升每小時17400公里,這些探測器中的一艘可以在3I/ATLAS離開太陽系前與之相遇。
込淵篤宏說:“這將需要大量燃料,也需要地球上的人們迅速行動起來。“但接近一個星際天體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繞火星運行的任何航天器是否有足夠燃料完成這次旅程。如果一艘航天器能夠及時抵達3I/ATLAS,那將為我們對星系的理解帶來重大突破。
費努奇博士說:“這樣的任務無疑將帶來極高的科學回報,但代價是任務設計復雜且時間緊迫。星際天體是我們直接窺探其他恒星系統(tǒng)構成的獨特機會,為研究我們的太陽系與其他行星系統(tǒng)的相似程度提供了難得的機遇?!?/p>
通過接近該天體,一艘航天器或許能夠對圍繞該天體的塵埃和冰進行直接分析,并收集高分辨率圖像。這些數(shù)據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甚至了解生命所需的化學物質是如何被輸送到宜居星球的。
此外,鑒于有人猜測3I/ATLAS可能來自外星,我們自己的探測器對其進行訪問或許有助于解決這一爭議。
盡管科學界的共識是3I/ATLAS是一顆彗星,但勒布教授堅持認為它可能是一艘人造飛行器。
勒布教授說,像這樣大小的天體應該每1萬年才會抵達太陽系一次。
此外,3I/ATLAS的飛行路徑十分可疑,它徑直穿過太陽系中心。鑒于該天體極為罕見,勒布教授說,3I/ATLAS自然抵達的概率只有0.005%。
然而,隨著3I/ATLAS逐漸靠近太陽,未來的觀測應該會揭示更多彗星活動跡象(如果它是一個自然天體的話),這些擔憂很可能會得到解答。
(原文標題:Scientists want to send a spacecraft to intercept the mysterious interstellar object racing through our solar system – amid fears it could be an alien probe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