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并深刻闡釋了全球文明倡議,指出“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chuàng)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全球文明倡議深刻契合國際社會對于多種文明和諧共生、美美與共的共同愿望,自提出后獲得各方廣泛關注和積極支持。在“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良渚論壇”、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等場合,多國政要高度評價全球文明倡議,認為全球文明倡議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fā)展道路的探索,與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高度契合,有助于推動以對話合作取代霸權思維。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多重挑戰(zhàn)和危機變亂交織,各種思潮激流涌蕩,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拔拿鳑_突論”“文明優(yōu)越論”沉渣泛起,加劇不同文明間的隔閡?;馊祟惷媾R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依靠物質手段攻堅克難,更需要依靠精神力量誠意正心。
站在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全球文明倡議體現(xiàn)了中國立場、中國價值和中國風格,展現(xiàn)了胸懷天下、博采眾長的國際視野和世界格局,為引領世界文明發(fā)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對于增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推進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和借鑒意義。我們要深刻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倡導文明交流互鑒的價值意蘊,與全球各國一道,努力繪就世界文明和諧與共、交相輝映的絢麗畫卷。
繁花春滿園,群生則錦繡。全球文明倡議以四個“共同倡導”為主要內容,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唯有堅持四個“共同倡導”,才能攜手解決攸關世界未來和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不斷豐富姹紫嫣紅的人類文明百花園。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前提。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魅力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ōu)越?!笔澜缟嫌?0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眾多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明的發(fā)展并非預定的、均衡的,也不是單向度、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樣性與同一性的辯證互動中不斷前行。文明沒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歷史反復證明,任何想要改造、同化,甚至想以自己的文明取代其他文明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畫卷。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文明差異不應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打破交往壁壘、消除交流隔閡,相互汲取智慧養(yǎng)分,讓文明多樣性成為世界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這樣世界文明百花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才能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文明成果。
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持續(xù)注入推動全球繁榮發(fā)展的文明力量。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指引。文明不僅具有多樣性,也具有共通性。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相通之處。“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發(fā)展既需要尊重各自差異,也需要弘揚共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不搞意識形態(tài)對抗。”近年來,全球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個別國家肆意干涉別國內政,挑動沖突對抗。弘揚共同價值不等于追求“普世價值”。長期以來,西方憑借先發(fā)優(yōu)勢將西方價值包裝為“普世價值”,不僅沒有給廣大發(fā)展中國家?guī)磉M步與發(fā)展,反而在全球制造了動蕩與混亂。究其根源就在于“普世價值”并非“普世”,其實質奉行的是西方中心主義的不平等價值觀,以“唯我獨尊”“文明優(yōu)越”來看待世界多元文明。
世界文明發(fā)展追求的是全人類共同價值,這是世界文明在漫長歷史長河中積淀而成的。凝聚著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shù),為國際社會實現(xiàn)最廣泛的團結提供了可信的價值紐帶。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fā)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以寬廣胸懷凝聚弘揚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不搞意識形態(tài)對抗,我們才能共同消除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文化壁壘,共同打破阻礙人類交往的精神隔閡,共同為世界繁榮發(fā)展注入強大文明動力。
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
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動力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蔽拿饔览m(xù)發(fā)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傳承是對文明根基的保護,創(chuàng)新是文明發(fā)展的動力。當今世界存在的各種文明,都經過了漫長歷史考驗,延續(xù)著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成為凝聚國家和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任何一種文明都有自身扎根的歷史土壤,有特有的習俗、傳統(tǒng)和價值觀,它們經歷史風霜的洗禮而留存。歷史是它們的根和魂,割斷歷史的文明沒有生命力。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一味固守會閹割文明的生命力,將會被滾滾向前的時代潮流所拋棄。
中華文明之所以歷久彌新,成為唯一沒有中斷的源遠流長的文明,就是因為它始終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形成了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氣質。這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欣欣向榮提供了豐厚精神滋養(yǎng)。中國是這樣,世界亦如是。只有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才能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不斷創(chuàng)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攜手共繪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新畫卷。
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必由之路。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wǎng)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眹H人文交流合作只有立足于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深化國家間政治互信、經貿交往、務實合作,不斷夯實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面對當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是走向共同繁榮還是沖突對抗?是走向革新進步還是停滯倒退?需要各國作出理性抉擇。只有致力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才能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從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到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到舉辦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國積極促進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以文明交流互鑒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磅礴合力。在推進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中,我們要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在交流中消弭誤解、遏制沖突,在交流中借鑒融合、共同發(fā)展,進而拉緊國與國交往的紐帶,架起人與人溝通的橋梁,不斷譜寫世界多彩文明的新篇章。
全球文明倡議的四個“共同倡導”摒棄了叢林法則,超越了強權獨霸、零和博弈,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fā)展新道路。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做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推動中華文明和世界各國文明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共同進步。
作者系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媒體編輯:崔岑
如需交流可聯(lián)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