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暑假已過半,各位媽媽們還好嗎?
你們的暑假都在干嘛呢?
是把日程填滿,公式與單詞輪番上陣,埋首書本“內(nèi)卷”;還是拖著行李箱穿梭在不同的國家城市,踏遍山河“放縱”;抑或像我一樣,在某個火爆的運動夏令營門口咖啡廳,看著鄰座媽媽對著電腦敲方案,屏幕亮著夏令營活動表,里面是熱門國家旅游攻略和優(yōu)質(zhì)營地信息。
其實,暑假前兒子的同學生日會上,聊得最熱烈的話題就是“暑假安排”,媽媽們各有各的安排,目的地遍布全球,要讓孩子多見見世面:有的說美國名校眾多,教育資源豐富,可以近距離觀察美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思維邏輯;有的說英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孩子可以插班Outstanding級別的公立校,還能參觀牛津、劍橋等G5名校,感受學術氛圍;還有的說,去德國親手操作先進的工業(yè)生產(chǎn)設備,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思維…… 最厲害的已經(jīng)做完了未來5年的假期PPT!
過去聽到這些,我早都被刺激得焦慮了,忍不住下意識對照自己琢磨:“是不是我安排得太隨意了?”“孩子會不會被落下?”“孩子見世面,到底該怎么見?”
孩子小時候,我也滿心幻想自家孩子是個天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習成績一路開掛。等孩子慢慢長大,才發(fā)現(xiàn)童話都是騙人的,別人家孩子已經(jīng)在某個領域暫露頭角,我們家雖多才多藝但沒一樣拿得出手的。上了小學,輔導作業(yè)更是“大型崩潰現(xiàn)場”。同樣的知識點,講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一臉懵。
學校假期多,暑假、寒假、春假、圣誕假……都說真正的學習,不只發(fā)生在書本之間,更發(fā)生在孩子邁開的每一步里。于是總是提前規(guī)劃,費盡心機查攻略、排路線,但在兒子眼里最亮的光永遠是酒店的泳池;兒子喜歡歷史,我好不容易約到優(yōu)秀的1對1講解員,對著古跡講得眉飛色舞,他滿腦子想的是“什么時候能去買根文創(chuàng)冰棍”;作息更是徹底“放飛”,12點還在酒店房間蹦跶……
在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焦慮和自我拉扯后,我慢慢釋懷了,你以為的“玩中學”,在他這里就是“玩中玩”。酒店里的滑梯、浴缸里的泡泡、路邊撿到的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這些在我們看來“不值一提”的東西,恰恰是孩子眼里的“寶藏”。
猛然發(fā)現(xiàn),比起“見世面”的形式,不如先“看見孩子本身”——知道孩子對什么眼睛發(fā)亮,對什么會皺起眉頭,知道孩子的小腦袋里在想什么。有的孩子看到博物館里的恐龍骨架會尖叫著跑開,卻對小區(qū)里的流浪貓念念不忘;有的孩子聽不慣交響樂,卻能跟著RAP律動共鳴。這時候,與其硬拉著孩子“必須看懂畫展”“必須記住景點”,不如順著他的好奇心走。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小區(qū)里的樹涂白了。他問,樹涂白是為了保暖防蟲,那為什么只涂大樹不涂小樹?我先是認真地夸了他的觀察力和思考力,回家一起查資料,請教農(nóng)場主,并參加了“樹皮探秘+大樹涂白”的活動。兒子涂的特別仔細認真,尤其是樹皮有損傷的地方,都涂得厚厚的白白的。
去年暑假,云朵劇場出品的英文音樂劇《山海經(jīng)》到我兒子學校來選角,要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中馬建交50周年”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演出。兒子說他想?yún)⒓?,雖然沒有音樂、舞蹈和舞臺經(jīng)驗,英語也是磕磕巴巴,但是或許是為了嘉許孩子的勇氣和不設限,結果他竟真的被選上了,大概老師也看中了他的自信和松弛吧。
長時間連軸轉(zhuǎn)的排練累到起不來,但孩子一想到我們是代表中國來的,我們是文化的小使者,我們要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身體的疲憊明明還在叫囂,但心里那團火立馬燃燒了起來,“一骨碌起來”的不只是身體,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即使他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
在吉隆坡回來的飛機上,我在書里看到一段話:“超常體驗,讓孩子在高低中間自由穿行,心性就培養(yǎng)起來了!”于是我跟孩子說:“我們?nèi)バ心_(徒步)吧。你剛從舞臺上下來,回歸生活,你是獨一無二的主角,你積攢了很多能量,你愿不愿意把它們傳遞給更多人?”
孩子不假思索地說好。于是我們第二天就出發(fā)了。大夏天,每天走二三十公里,給環(huán)衛(wèi)工人老人送吃的、送祝福。我們吃路邊攤、住鄉(xiāng)村旅店,曬得黝黑。孩子不僅堅持了下來,還鼓勵、帶領同伴前進,從一個有潔癖的小孩到隨時隨地都能坐下、趴下……遇到問題還安慰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凡事發(fā)生皆有利于我!
生活即世面!帶他看了多少世界,不如讓他理解別人的世界。
看到孩子的成長,很慶幸自己懂得慢下來,不著急教育。
徒步中偶遇兩個“師父”,很瘦小的女生,背著大大的雙肩包,從浙江徒步到四川峨眉山,2000多公里,歷時120天,炎炎夏日風餐露宿。她們邀請我們一起走一程,但是孩子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你們是你們,我是我!”旁邊的我,因為孩子的不禮貌尷尬到滴汗,但好在我聽到了孩子背后的聲音:“你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并不是我覺得有意思的事情?!?/strong>
種子成熟需要時間。這些“跟著孩子走”的時刻,看似沒去什么“大地方”,卻在悄悄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很重要,你的好奇有價值,當勇氣破殼,世界自然會延展。而當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被看見、被尊重時,他自然會帶著這份篤定,慢慢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這種由內(nèi)而外的舒展,比任何“見世面清單”都更有力量。
不急著讓他“懂”,也不用糾結“白來了”。他記不住兵馬俑的年代,但可能會記得你抱著他擠過人群時的溫度;想不起古城墻的歷史,但或許會念叨酒店早餐里那個特別好吃的干菜餅。甚至只是在陌生的街道上跑了一段,那種“這里和家里不一樣”的模糊感受,也會悄悄在心里埋下一顆種子。這些當下說不出、道不明的碎片,或許要等很久以后,某個瞬間突然冒出來。
有天上學路上,我們聽到一句話:人生的快樂有兩種,一種是在山腳的快樂,一種是在山頂?shù)目鞓罚 皨寢?,山腳下的快樂就是你做出租車到了山腳看到了美景,很容易就獲得了;山頂?shù)目鞓肥悄惴皆綆X,通過努力,一覽眾山小的快樂!”他說,“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實現(xiàn)目標獲得成功是山頂?shù)目鞓?;吃喝玩樂、游戲手機是山腳下的快樂!”
今年五一,我們請假去了一趟意大利和瑞士。兒子在威尼斯圣馬可廣場追了一下午的鴿子。傍晚步行回酒店的路上,他說,這里的海跟我過去見過的海都不一樣。的確,這里的海感覺像走在油畫里,水波倒映著百年建筑,在陽光的照耀下,變成閃爍的星光,璀璨星河。
在瑞士,我們有幸參觀了百年企業(yè)V-ZUG和SIKA,小朋友說給我們做實驗的叔叔跟蛋頭博士同款胡子,企業(yè)把每個細節(jié)做到極致,連胡子都一絲不茍。哈哈,小朋友的視角總是那么有趣與眾不同。他看到印有自己名字的訪問牌,看著爸爸在臺上演講,眼里泛著光。
我想這也是一種獨特的“見世面”。臺下的他,或許聽不懂那些專業(yè)的詞匯,卻能看見爸爸眼神里的專注與篤定;能感受到爸爸語氣里的力量;甚至能注意到他握緊又松開的手勢里,藏著多少認真的準備。
這些細節(jié),比任何遠方的風景都更貼近生活——它讓孩子看見,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努力,在自己的領域里發(fā)出聲音;讓他明白,“優(yōu)秀”未必是遙不可及的傳奇,也可以是身邊人日復一日積累出的光芒。這種在熟悉的人身上,看見陌生力量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成長。
那天回到酒店,孩子第一件事,畫出了自己未來公司的模樣,進門不是常規(guī)的前臺,而是一片開放式的共享空間——有人在綠植環(huán)繞的長桌前開腦暴會;有人蜷在落地窗邊的懶人沙發(fā)里寫方案;角落里的迷你吧臺旁,剛結束遠程會議的同事正和咖啡師閑聊……
所以,什么是見世面?看到孩子在不同的風景里睜大眼睛,在陌生的文化中試著理解,在小小的挑戰(zhàn)里悄悄挺直脊背,我認為:所謂見世面,不只是“我去過哪里”的清單,更是“我能成為怎樣的人”的底氣 —— 知道世界的廣闊,便不會困于眼前的瑣碎;感受過多樣的美好,便更懂得包容與尊重。
本文作者:予彧
家庭教育指導師
育有魔都雙語學校十歲男娃
孩子成長路上的觀察者
孩子眼里“總能看見他人優(yōu)點”的媽媽
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當孩子踏上留學之路,父母既欣慰又牽掛。那些關于擇校、申請、送別、跨時差溝通的經(jīng)歷與感悟,都是值得分享的寶貴財富。
《留學生日報》是230萬留學生家庭的交流平臺。我們誠邀留學生家長加入“家長委員會”,用真誠的文字記錄孩子的留學故事:可以是海外趣事、陪伴中的困惑與經(jīng)驗,或?qū)α魧W意義的思考,這些都能給其他家長帶來溫暖與啟發(fā)。
加入后,您的作品將發(fā)布在頭部留學媒體平臺,結識志同道合的家長,甚至幫助更多留學生家庭走出迷茫。我們提供報酬與家長私享會機會,助您與教育專家面對面交流。
期待您的加入,用文字傳遞愛與希望。有意請聯(lián)系我們。
添加編輯微信
詳情請見: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收不到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