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騙子沒有變多,是相信騙子的人變多了。
當(dāng)人越來越活不明白當(dāng)下,就越容易幻想一個更好的未來。
騙子只是順著這個縫鉆進來,他們說出的每一句鬼話,都是這個時代用沉默替你寫下的幻想。
被騙的本質(zhì),往往不是相信了“邏輯”,而是渴望了“被對待”的感覺。
是的,人是很難獨自對抗幻覺的,尤其當(dāng)幻覺本身被披上了“希望”的包裝。
當(dāng)現(xiàn)實越來越沉重,生活越來越抽象,每一個聽起來“像那么回事”的解釋,就會變得特別有吸引力。
那些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騙局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騙子特別聰明,而是因為某種更深層的信任,早就在社會和人心中出現(xiàn)了斷裂。
8月5日,《法治進行時》報道了這樣一起案件:
8月2日,江蘇宿遷一位80多歲的老人家中,突然來了一個陌生男子,穿得人模人樣,一開口就先給了個敬禮,緊接著造謠自稱“有撥款”,說撥款了“1200萬億”,正在為困難群眾發(fā)放每戶5000元補貼。
在騙子嘴里,這畫餅畫得很講究。
他說話一本正經(jīng),言之鑿鑿,說得頭頭是道,不僅稱補貼政策已經(jīng)落實到各社區(qū)、村居,還“主動”提供辦理方式,說只需要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號這些常規(guī)資料,便能立刻“入賬”。
這不是群發(fā)短信,不是電話詐騙,而是直接登門入戶。
不是遙遠(yuǎn)的網(wǎng)絡(luò)騙子,而是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掏出假文件、敬禮、假章,甚至一套“解釋”的說辭。
面對這樣一個看起來“像是懂政策的人”,再加上敬禮、關(guān)切、主動“上門服務(wù)”,對于老人來說,這不只是信息傳遞,更是一種久違的“被認(rèn)真對待”的體驗。
這是更高級的情緒操控:
不是打感情牌,不是打恐嚇牌,而是用“溫情加服務(wù)”的面具,讓你覺得這不是騙局。
而這種感受,本就應(yīng)該來自真實的公共服務(wù),卻被騙子們扮演出來了。
老人為什么會上當(dāng)? 他也許只是覺得:
這個人不像壞人,講得挺真誠的。
這也是當(dāng)下很多詐騙成功的核心邏輯:
騙術(shù)不靠謊言的荒誕,不是靠話術(shù)的精妙,而是靠現(xiàn)實的缺席。
當(dāng)“真實關(guān)懷”變得稀缺,虛假的關(guān)心便會迅速填補空缺。
當(dāng)公共資源的觸角夠不著邊緣人群時,那些專門盯著邊緣人下手的人,反而成了“最早送來希望”的人。
在那一瞬間,騙子說出的話,未必是最可信的,但卻是“唯一有人對我說的話”。
騙子們很懂人性,他們不用騙所有人,他們只要找到“最可能被忽略的人”,那些沒有人告訴過他們世界如何運作、也沒人愿意多聽他們一句話的人。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騙局,是“挨家挨戶”,是“下沉式欺詐”,是精準(zhǔn)“定向投喂”。
騙術(shù)不再是廣撒網(wǎng),而是精準(zhǔn)營銷。
對象不是誰都行,而是“你最需要相信我”的那一類人。
那類人,往往是老年人,是下沉地區(qū),是獨居者,是一生都沒享受過什么“被服務(wù)”的人。
你很難去責(zé)怪他們。
因為他們信的,不只是騙子。
他們信的,是這個社會也許終于給他們一點回應(yīng)了。
所以,如果我們只去討論“老人信息不夠、手機不會用、子女不在身邊”,那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
我們得問:
為什么一個80多歲的老人,能在一瞬間把信任交給一個陌生人,而平常連一個能解釋補貼的窗口都找不到?
這些問題,比“怎么防騙”更值得追問。
到底是誰,給了騙子“代入”的機會?
騙局能成立,往往不是因為信息不對稱,而是情感不對等。
騙子填補的,是服務(wù)的空白,是人和社會之間的縫隙。
騙子不會憑空出現(xiàn),他們只是看到了一個空洞,然后鉆了進去。
而我們真正應(yīng)該修補的,是這個空洞本身。
這是一面鏡子。
它照見了結(jié)構(gòu)中的某些斷裂,照見了某些人群如何長期處于“沒人搭理”的狀態(tài),也照見了一個真相:
不是騙子變多了,而是人們越來越無助了。
騙子演的,是另一個可能世界。
而這個世界的設(shè)定,就是“每個人都是值得被認(rèn)真對待的”。
這是騙局真正可怕的地方。
不是洗腦,是替代。
不是謊言太真,而是現(xiàn)實太空。
所以我們要反對的,從來不只是騙子,而是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的那片沉默。
當(dāng)然,我們與這些老人之間的距離,胖胖自認(rèn)為從來沒有我們自以為的那么遠(yuǎn)。
任何一個被邊緣化、被忽視的群體,都是騙子眼中最理想的獵物。
因為他們連被提醒、被告知、被拯救的渠道都沒有。
今天他們是目標(biāo),明天你可能也是。
所以,真正防騙的第一步,是得重新搭建一套“讓人感受到尊重與清晰”的服務(wù), 是一種不需要騙子來扮演“好人”的真實。
騙子能演到家門口,不是他們太能編,是有人太久沒來敲這扇門了。
每一個人,都該活在“有回應(yīng)”的生活里,而不是在沉默中等待一場騙局的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