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戀市場上,有些類型的女生正悄悄地被列入“避雷名單”。
曾經(jīng)大家對“扶弟魔”避之不及,如今,“田園女”成了新一代“紅燈警告”。
01|為什么大家開始警惕“家庭背景”?
曾幾何時,相親講的是緣分和感覺。
但現(xiàn)在,很多人男方只要聽說女方家里有弟弟,都難免會遲疑一下。
不是怕弟弟本身,而是怕遇上“扶弟魔”式的姐姐。
這種女生往往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不對等,資源傾斜嚴重。
女孩從小被教育要犧牲、要成全,一旦結婚,仍然要為原生家庭“打工”:從彩禮到房車,從生活費到醫(yī)療費,事無巨細地操心弟弟的人生。
最典型的影視形象,就是《歡樂頌》里的樊勝美——表面精致自立,內(nèi)里卻被原生家庭牽絆至深。
這種關系最大的悲哀是:她用盡全部努力想贏得家人的認可,卻始終換不來真正的尊重。
而這個代價,常常需要婚姻來共同承擔。
02|“扶弟魔”剛走,“田園女”又來?
但近幾年,一種新的“戀愛型紅燈”正在浮現(xiàn):田園女。
這里的“田園”不是田園風格、也不是喜歡田園生活,而是一種對兩性關系的雙重標準。
她們熱衷于轉發(fā)這樣的言論:
- “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 “男生掙錢是本分,女生花錢是享受”
- “不給你花錢就是不愛你”
這類觀點看似強調(diào)女性權利,實際上只強調(diào)“我要什么”,卻從不談“我付出什么”。
在婚姻或戀愛關系中,她們往往扮演“只索取不付出”的角色。
她們希望男方既是經(jīng)濟支柱,也是情緒垃圾桶;既要賺錢養(yǎng)家,也要多陪多哄;不滿足要求就是“沒擔當”,提出質疑就是“不尊重女性”。
她們一邊說要“平等與尊重”,一邊在關鍵節(jié)點強調(diào)“我是女人,你該讓著我”。
邏輯總是只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轉。
03|田園女的四大特征
總結一下這類人常見的行為模式:
- 收入不高,卻希望男方有房有車;自己不上進,卻要求對方情商智商情緒穩(wěn)定三高集齊;
- 遇到條件好的男性,就說“學歷不重要、感情最真”;遇到不如意的男性,則立馬變身學歷黨、收入黨;
- 節(jié)日送禮是理所應當,但男方的生日常常“被遺忘”;
簡單來說,她們要的不是伴侶,而是長期飯票+ATM+情緒哄娃機。
- 你和她談平等,她和你談女權;你和她談女權,她和你談責任;你一談責任,則她立馬就會用‘我是女人,你要讓著我’的理論來壓制你。
04|為什么她們會讓人避之不及?
婚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而是兩個人共同組建生活的過程。
如果彼此間無法形成有效的責任分擔和價值對等,那再甜的戀愛,遲早都會變成消耗。
男人不怕付出,也不怕辛苦,但怕被“明搶暗騙”,更怕在婚姻中被當成唯一的資源提供方。
過去是“怕你家人吸血”,現(xiàn)在則是“怕你把我當工具人”。
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理性的男生在擇偶時,會設下底線。
不是所有有弟弟的女孩都是“扶弟魔”,也不是所有強調(diào)女性權益的女生就是“田園女”。
真正讓人警惕的,是那些在婚戀關系中回避責任、放棄成長,只知道索取與抱怨的人。
好的婚姻,需要兩個獨立的人相互依靠,而不是一方養(yǎng)著另一方,還要忍受她的合理化抱怨。
愿大家都可以找一個和自己并肩而行的人,而不是一個永遠“向你伸手”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