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8日是第17個全民健身日。過去一年,通化市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實現(xiàn)多元化供給,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加速提檔升級,群眾體育深度融合,科學健身成為更多市民的共識和選擇……以構(gòu)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目標,交出了一份“設施優(yōu)、活動熱、服務實”的民生答卷。
四季源源不斷的賽事,為全市群眾體育運動交流提供了平臺。創(chuàng)新“夏驛站·22℃通化”夏季運動IP,舉辦通化市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打破傳統(tǒng)賽事“短期集中”模式。同步推進“體育+文旅”融合,在歐亞商圈舉辦吉林省健身健美錦標賽、在集安市舉辦邊境森林馬拉松、在白雞峰景區(qū)開展森林越野跑,全年舉辦各類賽事100余項。
同時,依托“中國滑雪之鄉(xiāng)”品牌優(yōu)勢,突出冬季群眾體育項目,承辦2024年吉林省“全民上冰雪邊疆行”啟動儀式暨“健康吉林 樂動冰雪”系列活動,吸引5000余名冰雪愛好者參加。本土特色項目“腳滑子”成功申報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連續(xù)舉辦9屆“通化市大眾滑雪挑戰(zhàn)賽”、12屆“冬泳邀請賽”等品牌賽事,年均吸引周邊省市游客2萬余人,拉動旅游消費超1000萬元。
全市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在“量”和“質(zhì)”上逐年提檔升級。全年市本級投入300余萬元,配建健身路徑23套,維修更換室外健身設施80余處,建設籠式足球場4個,輪滑場1個,可移動自然冰場2個。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各類體育場地3225塊,總面積477.237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98平方米,提前達到《吉林省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平方米以上的目標,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4個公共體育場館全面免費開放,累計服務時長超8萬小時,惠及市民80萬人次,初步構(gòu)建起“15分鐘健身圈”全時域服務網(wǎng)絡。
在體育場館、體育公園等場所設立多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站,創(chuàng)新“愿望清單”服務模式,由場地管理員“一對一”對接,進一步了解群眾健身需求,幫助健身愛好者找到更適合自身的健身項目,累計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結(jié)合賽事活動同步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健身指導從“粗放供給”向“精準服務”轉(zhuǎn)變。
接下來,通化市將以創(chuàng)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為目標,持續(xù)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xié)同、社會參與”的大群體工作格局,讓體育成為提升城市活力、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引擎。
通訊員:李鵬飛 記者:關瑩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劉佳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