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13時51分,閏六月十四,晚立秋撞中伏。
農(nóng)諺說“六月立秋禾谷豐”,今年正屬此列??蓜e被“秋”字騙了,中伏還沒走,熱得正兇呢。老輩人常說“秋老虎不咬人,哪來晚涼天”,說的就是這股子后勁。
白天35℃往上躥,早晚涼意剛冒頭,冷熱交替最磨人。莊稼倒歡喜,灌漿期就盼著太陽足、積溫夠??稍廴说米⒁?,這節(jié)氣有講究,1不洗、2不穿、3不動、4不吃。
頭一樁,不洗冷水澡。中伏暑氣未消,圖涼快沖冷水?
老話說“秋不忙涼”,陽氣正收,冷水一激容易傷元氣。
白天再熱,洗澡水溫別貪涼,溫乎點才穩(wěn)當(dāng)。第二樁,不過早加衣。
早晚涼絲絲的,有人急著套秋裝。農(nóng)諺講“立秋不忙添衣,早晚涼意自知”,穿太厚反削弱抗寒力。
但也別凍著,“秋凍不過骨”,冷得打顫就得加件薄外套。
第三樁,不動大情緒。
天熱心更躁,中伏悶得慌,脾氣容易冒火。古人說“秋三月,此謂容平”,收收脾氣才順節(jié)氣。
“莫惱秋風(fēng)起”,心平氣和,日子才過得穩(wěn)當(dāng)。
第四樁,不吃太油膩。貼秋膘是老傳統(tǒng),可中伏還沒出,腸胃還怕膩。
“天熱吃肥膩,脾胃先罷工”,大魚大肉難消化,反添堵。貼膘要巧,瘦肉、魚蝦、豆制品,清補才對路。
有人問,這些講究是迷信?農(nóng)諺傳了幾百年,哪條不是日子里摸出來的經(jīng)驗?
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今年晚立秋,熱得更久。
再看“一場秋雨一場涼”,雨沒下透,熱勁就散不了。莊稼人最懂,節(jié)氣里的講究,都是和老天爺打交道的智慧。
有人貼秋膘猛吃肉,結(jié)果肚子脹得難受;有人沖冷水澡,第二天就頭疼。
這些例子可不少,老講究不是擺設(shè),是前人踩過的坑。那咋貼膘才對?
清補為主,百合、銀耳、秋梨,潤秋燥;小米、山藥、茯苓,護(hù)脾胃。
“一口膘,三分動”,補完得活動,別窩在屋里不動彈。今年立秋特殊,閏六月加晚立秋,熱得比往年久。
田野里玉米灌漿、大豆結(jié)莢,農(nóng)忙正緊,人更得顧好身子。記不住的收藏,提醒家里老人小孩,別把老講究當(dāng)耳旁風(fēng)。當(dāng)然,個人體質(zhì)不同,具體還得看情況。
比如脾胃弱的,貼膘更得清淡;體寒的,洗澡水再熱點。但大方向錯不了,順節(jié)氣,日子才過得順當(dāng)。立秋不是涼秋的開始,是熱與涼的拉鋸戰(zhàn)。
老輩人的話,聽著土,可管用。記好1不洗、2不穿、3不動、4不吃,這個秋才過得穩(wěn)當(dāng)。有啥沒說到的講究?
評論區(qū)聊聊,互相提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