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夏天,朝鮮戰(zhàn)場殺紅了眼,美軍突然加快節(jié)奏,把重兵壓向鐵原。
63軍上了,一守就是13天。不是靠奇跡,是血肉死扛。
為什么一支普通部隊,能讓李奇微戰(zhàn)術破產(chǎn)?
1951年5月28日,天還沒亮,鐵原的山溝就炸開了鍋。
63軍三個師已經(jīng)提前布防,187、188、189,全線攤開,像條繃緊的鋼絲,他們知道這次不好打,可誰都沒料到,美軍不是“摸著打”,是“猛砸”。
五萬美軍,四百多輛坦克、上千門火炮,像個龐然怪獸沖了上來。
美軍打的第一炮,直接把189師一個連埋了。
炮彈落下來,爆炸波卷起的泥土把人活埋了。炸出一個大坑,連戰(zhàn)友都找不出尸體,蔡長元當晚就下令,把陣地全拆成小塊。
不是撤,是拆——把一個個連,打碎成幾十個小點,像撒出去的石子,散在山林里。
這些小陣地,有的只埋三挺機槍,有的就兩排反坦克雷。
火力不強,但靈活,美軍一頭撞進來,打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不是人沒打完,是方向根本找不對。
189師一天換了三次陣地,夜里又摸回去。
白天散,晚上合,跟打太極似的,美軍開著坦克追到山腳,卻發(fā)現(xiàn)山路全被炸斷。
天黑一片寂靜,剛一亮天又被打得滿地滾。
這不是一次戰(zhàn)術動作,是戰(zhàn)場上的“蜘蛛網(wǎng)”布陣,蔡長元說:“不是圍困敵人,是讓敵人困自己?!?/strong>
可敵人太多,炸藥快用光,火炮只剩不到300門,炮彈按天配,子彈要掰著用。
6月2日,美軍第三裝甲師,強攻189師正面陣地,單次炮火傾瀉4500噸,地皮像被刨平的葦席,山頭被削掉半邊。
189師第2團守在那座山上,陣地失聯(lián)六小時,最后聯(lián)系上,只剩一個排,副排長李炳章帶人死守。
晚上敵人突圍,他帶7人爬到崖頂,拉響最后一顆手雷跳了下去。
下去之后,三個活著的被救出來,腿都斷了。
上級問他為什么不退,他只說一句:“陣地沒炸完,我們不能退?!?/strong>
那天晚上,189師還有幾個小陣地點著柴火,用尸體堆了反坦克壕,有的哨兵,趴在尸體上開火。
6月3日,189師幾乎全滅,全師只剩不到一個團能打。
傅崇碧聽完匯報,臉都綠了,可誰也沒退,188師的563團頂上,接住這一攤爛仗。
1600人上山時,山上還燒著火,濃煙嗆得人睜不開眼,不到三天,團部只剩下一個副團長在調(diào)兵,電話線接到手發(fā)抖。
美軍怎么還打不下來?李奇微都急了,按照“磁性戰(zhàn)術”,志愿軍打三五天就該沒子彈,主動后撤,他只要用火力壓住,等彈藥耗盡,就能反沖殲滅。
可這次卡了,卡在63軍“打一寸換一寸”的死耗上。
美軍夜襲失敗、空襲命中率低,干脆把坦克、火炮全湊在一起打陣地戰(zhàn),密密麻麻一排坦克,像鐵皮烏龜,后邊全是炮,往山上一通猛炸。
這種打法號稱“鋼鐵滾軸”,能把人壓成土豆泥,但這回栽了。
187師的徐信看準了這一點,調(diào)來所有還能動的火炮,244門,全是舊貨:蘇聯(lián)造、美造、繳獲的日軍殘炮,還有個炮連用的是抗戰(zhàn)時修的山炮。
6月10日凌晨兩點半,徐信下達開炮命令,全軍所有炮兵一齊開火。
目標不是敵人,而是敵人中間的彈藥車和指揮所。
炮火集中打了半小時,炸了美軍整整一個連的火力點,還引爆了一個彈藥庫,火光騰起五十多米,照亮整片山頭。
那陣地直接被點成焦土,美軍步兵跳出掩體,全身燒得通紅,往后跑還踩著自己人尸體滑倒。
李奇微親自趕來戰(zhàn)區(qū)看戰(zhàn)報,一看減員數(shù)字愣住——這半夜,少了快兩千人,他第一次在公開簡報中說:“這支部隊,有強硬意志?!?/strong>
63軍這一下,不只炸了敵人陣腳,也炸碎了“磁性戰(zhàn)術”的核心邏輯。
美軍還沒收尾,戰(zhàn)區(qū)命令就來了:停止攻勢,重新評估戰(zhàn)略走向。
炮火打出去,人還是得守住陣地。
徐信一炮把美軍打懵后,187師成了靶心,李奇微不甘心就這樣罷手,調(diào)來第1騎兵師、25師輪番上陣,從東西兩面夾擊187師殘部。
當時187師實際可用兵力只剩一個團——559團,編制不到2000人,加上從189師拼湊來的補充兵,總共3100人,傷員都拄著棍拿槍。
傅崇碧清楚,一旦187師失手,之前13天的犧牲就全白費。
于是調(diào)來師屬工兵營、通信營,連師部參謀都帶槍上了陣地。
命令下達:“死守一天,一小時都值?!?/strong>
559團搶占高地、埋設地雷、架設機槍,用僅剩的幾十門迫擊炮做封鎖圈,陣地上連個遮擋都沒有,火力全靠人頂。
6月11日上午,美軍再度發(fā)起沖鋒,空中五架戰(zhàn)斗機先行掃射,地面炮火跟上,坦克緊隨其后。
高地被打塌了三米,機槍手一個接一個倒下,副團長親自端著沖鋒槍,站機槍陣地上。
敵人一度打穿右翼陣地,傅崇碧在臨時指揮所,抓著電話線,直接罵了過去:“用人堵!還有誰能走得動,就拉去填!”
命令剛下完,爆炸聲響起,指揮所墻體塌了,傅崇碧當場被震昏。
身邊警衛(wèi)員把他拖出來,滿臉是血,現(xiàn)場軍醫(yī)說:“完了?!?/p>
可沒人動撤退,187師的政委邢劍平接手指揮,他只說一句:“人不走,命不要。”
下午三點,559團打光最后一箱機槍彈,美軍坦克,已經(jīng)壓到距離主陣地,150米的位置。
山口里突然冒出一支小隊,八個人,一人背著一捆炸藥包,沒說話,沖著坦克就去了。
一輛、兩輛、三輛,炸毀五輛后,第六個沖上去的人,被坦克直接碾成兩截。
那天晚上,559團陣地被收復,187師再沒收到新的進攻。
這個團從早打到晚,剩下不到500人,死守換來一個傍晚的喘息,也徹底斷了李奇微最后一口氣。
13天,從5月28日到6月10日,鐵原沒丟,63軍也快打光了。
全軍原編制2.5萬人,戰(zhàn)后清點,還能走動的只剩3100人,其余不是陣亡就是重傷躺著,甚至一些輕傷員,扔掉包扎布又摸槍上陣。
戰(zhàn)后不久,美軍戰(zhàn)報承認:第五次戰(zhàn)役期間,損失最重的一戰(zhàn),是“鐵原”。
被炸掉的坦克至少32輛,丟掉的火炮數(shù)十門,死亡失蹤21000人,這個數(shù)字,不比長津湖少多少。
而美軍這邊更重要的,不是數(shù)字,是心態(tài)崩了。
李奇微曾在內(nèi)參報告中自信寫道:“磁性戰(zhàn)術可將中共軍拖入火力陷阱,以機械化打其人海戰(zhàn)術?!?/p>
可鐵原一戰(zhàn),他自己刪掉了那段話,取而代之的,是“需考慮停戰(zhàn)前的戰(zhàn)略消耗控制?!?/p>
李奇微第一次在會議上表態(tài):攻勢戰(zhàn)略應轉(zhuǎn)向談判準備。
從鐵原之后,志愿軍退回三八線以北,美軍卻不敢再冒進。
軍事上,這叫“戰(zhàn)略防御”,實際上是李奇微認輸了。
而志愿軍這邊,彭德懷一句話總結戰(zhàn)果:“鐵原勝,不在攻,而在守,守住了陣地,就守住了天平。”
更重要的是,從這之后,談判桌開了,板門店,1951年7月,第一次會談,雙方正式坐下。
鐵原之戰(zhàn),成了這個談判的起點。
它的意義,是軍功章,更在于——告訴敵人,志愿軍打不光,退不空,談必須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