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次把印度關稅打到“天花板”!
8月6日,特朗普政府甩出了一張“罰單”——理由是印度買俄羅斯石油等于養(yǎng)肥莫斯科的戰(zhàn)爭機器。關稅一下子飆到50%,全球的眼睛都盯著:莫迪這回,是硬頂還是換籌碼?
說實話,華盛頓這次不是扔顆石子,而是砸下一塊巨石。
按照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24財年印度對美順差 458億美元,紡織、珠寶、汽車零件是大戶。特朗普直接在臺上點名:“印度的錢去了俄羅斯,那就是幫它打仗?!?/strong>
原本25%的關稅,又疊上一層25%的“罰息”,干脆拉滿到 50%。你可以想象成給印度出口商的門口掛了一把“大鐵鎖”——鑰匙還握在別人手里。
這下,印度成了亞洲被征稅最狠的美國貿易伙伴,跟巴西并肩進了特朗普的“特別關注名單”。
莫迪政府沒等散會,外交部當天就用上了強硬詞——“unfair”“unjustified”。
還丟了兩顆“數據手雷”:
- 歐盟去年還買了 675億歐元的俄羅斯天然氣
- 美國自己也在進口俄羅斯的六氟化鈾
意思很簡單:別裝,雙標看著呢。
甚至,印度陸軍東部戰(zhàn)區(qū)的社交號還翻出了1971年的老賬本——當年美國給巴基斯坦20億美元軍援,就是為了對付印度。這種歷史和現實綁在一起的回擊,不說有多高明,至少讓人咂摸出幾分諷刺。
莫迪的“三板斧”
板斧一:多邊施壓
印度已經遞交WTO文件,說要對美國農產品、高科技商品加稅——“你要動,我也不坐著等”。
板斧二:東方走近
宣布重啟對華旅游簽證、推動中印直航恢復。這動作不光是對北京放個溫信號,更是告訴別人:我還有別的出路。
板斧三:油路加深
印度石油部干脆擺明:2024年俄羅斯原油進口 8900萬噸,后面還打算加碼。很明顯,短期沒打算聽華盛頓的。
印度的GTRI機構算了一筆賬——50%關稅會讓GDP掉 0.37%,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可能立刻少掉十來萬工作崗位。
可別以為只有印度疼,美國GDP也會少這么多。這就是“雙輸”,問題是,兩邊誰都不太想先退。
日本野村證券說,這種關稅幾乎等同于半封鎖,印度的紡織、珠寶出口三個月內就會像被“掐斷氧氣”一樣萎下去。
老實講,不全是因為俄油。美印的貿易談判早就在農業(yè)和乳制品問題上死磕:美國想要印度市場,莫迪為了 7億小農死撐著不放。這事兒,即使戰(zhàn)爭壓力沒了,照樣談不攏。
特朗普想用這招震懾各國——特別是在“盯著中國”的大背景里,把印度視作一顆可擺弄的棋子??蓡栴}是,這么一來,反而逼得印度給金磚陣營系了更緊的安全帶。
莫迪會不會為了豁免,象征性減點俄油進口?還是干脆硬杠,把金磚+SCO的能源和金融合作推得更快?
月底他就要訪華——這是2020年加勒萬流血沖突后第一次。外界都盯著他這趟,是單純外交,還是一次“印度戰(zhàn)略自主”的宣誓。
說到底,這場沖突,不只是關稅表格上的數字。它是在能源、產業(yè)、政治聯盟上同時拔河。
要是你是莫迪,在這20天的談判期,你會怎么選?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是一步不讓,趁機把東方牌打得更響?評論區(qū)等你上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