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出消息:中國搞9.3閱兵,我們就搞廣島紀念!日本完全忽略對他國的侵略歷史,并且聲稱自己是“受害者”?
日本老是強調(diào)自己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這種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
80年前,廣島和長崎挨了原子彈,幾十萬條命沒了,留下的傷痕至今讓人心痛,每年8月,日本都會搞紀念儀式悼念那些在原子彈爆炸中失去生命的平民。
2025年8月6日,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又聚集了大概5.5萬人,默哀那一刻的悲劇,這樣的場景確實讓人感慨,但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tài)度,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對勁:他們好像更愿意講自己受的苦,卻對當年侵略他國的歷史輕描淡寫。
廣島和長崎的悲劇,確實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道疤,原子彈的破壞力太恐怖,戰(zhàn)后日本通過這些苦難,慢慢把自己塑造成戰(zhàn)爭的“受害者”。
他們在教科書里、紀念活動中,反復(fù)講原子彈的慘狀、空襲的痛苦,還有戰(zhàn)后重建的艱難。
這種“受害者”意識在日本社會扎了根,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教育和文化,比如,教科書里關(guān)于原子彈的描述,常常比侵略歷史的篇幅多得多。
這種敘事不是沒來由的,戰(zhàn)后日本想重塑國家形象,突出自己受的傷,打造一個“和平國家”的名片,但這種說法有個大問題,就是它悄悄回避了日本在二戰(zhàn)中的“加害者”角色。
19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上臺,軍隊四處擴張,想在亞洲搞什么“大東亞共榮圈”,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中日戰(zhàn)爭,日本的侵略給中國、韓國、東南亞等地帶來了深重災(zāi)難。
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的生化實驗、強征“慰安婦”,這些都是日本軍國主義干下的血腥勾當,可這些事在日本的公共話語里,常常被淡化,甚至有些右翼勢力直接否認。
2000年那本《新歷史教科書》,因為美化侵略、否認南京大屠殺,引發(fā)了巨大爭議,最后大部分學(xué)區(qū)都沒用。
只記住自己的傷痛,卻不提給別人造成的傷害,這種歷史觀不完整,也讓人覺得不真誠。
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比如9月3日的閱兵,日本國內(nèi)總有些人跳出來說這是“反日宣傳”,然后拿這個當借口,強化自己的“受害者”形象,這種反應(yīng)不僅沒用,反而讓鄰國間的關(guān)系更緊張。
日本國內(nèi)還有些人想改寫歷史。有的右翼團體和政客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甚至說日本當年是為了“自衛(wèi)”或“解放亞洲”。
2008年,日本航空自衛(wèi)隊的一個高官因為發(fā)表這種言論被免職,說明這種想法在日本還有市場,這種歷史修正主義,不僅傷害受害國的感情,也讓日本的“和平”口號聽起來有點空。
要真想做和平的引領(lǐng)者,日本不能只盯著自己的苦難,廣島和長崎的悲劇確實是警鐘,但別忘了,這都是日本軍國主義挑起侵略戰(zhàn)爭的后果。
如果只講原子彈的破壞,不提戰(zhàn)爭的起因,這種“和平”敘事就沒根基,真正的反省,不只是悼念自己的受害者,還要為他國的受害者負責(z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