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FIRST 青年電影展的主競賽單元入圍短片中,一部溫柔又克制的《母親與尤利西斯》悄然出現(xiàn)。它來自沐時,一位從文學轉向影像的年輕創(chuàng)作者。這部影片不僅是她在倫敦電影學院的畢業(yè)短片,更是她為一位朋友真實經歷所做出的深情回應。
影片講述了一位住在英國小鎮(zhèn)的母親安娜,在圣誕節(jié)前夕,帶著“為丈夫買燈泡”的借口,悄然踏上前往倫敦的旅程,只為在影院里看一眼兒子執(zhí)導的首映電影。
這部片子在FIRST放映后,我們找到了沐時,和她聊了聊她作為女性電影人這一路的心路歷程,《母親與尤利西斯》不僅是一段關于親情的無聲旅程,也觸碰了諸多值得被更多人看見的議題:在代際沉默之中,愛要如何被說出?女性創(chuàng)作者能否用溫柔力量,去抵達更深的現(xiàn)實?
從文學到電影,她始終守護著人性中最柔軟也最堅韌的部分。她說:人可以不拍電影,但不能不去愛。在她的鏡頭中,每一位主角身上,都流淌著她的意志與情感。
采訪:李秋萌
排版:莉莉貓
責編:朱學振 劉小黛
策劃:拋開書本編輯部
1
Q
談一談你寫這個劇本的初衷是怎樣的?
沐時
我希望呈現(xiàn)母愛的復雜面貌,也反映每個藝術家都可能面臨的困境。電影只有在影院與觀眾相遇時,才真正擁有生命力——當陌生人聚集在黑暗中,共同期待一場集體體驗時,才得以完整。
作為電影人,我們致力于以原創(chuàng)的方式表達自己,最終可能會發(fā)現(xiàn),賦予我們原創(chuàng)性的,正是我們的母親。
2
Q
劇本是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在處理這個故事的時候,你如何處理電影和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
沐時
改編自我的朋友Rafael Kepelinski的真實故事。他是一位波蘭導演。他的媽媽獨自一人乘公交車去托倫(Torun)看他的《蝴蝶親吻》。那部影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jié)的水晶熊獎。
他無意間當成笑話講給我,我聽了很難過。我沒有照搬《蝴蝶親吻》,而是用了他的一部短片《Emily Cries》。那個短片對我來說就是他——我電影里的這個缺席的兒子。
Rafael Kepelinski《蝴蝶親吻》
這個電影是我對他與現(xiàn)實的情感反應。他教我學會客觀地看待我的電影和現(xiàn)實的關系:你不需要非用當時那個一模一樣的物件,你表達的真相是非物質性的。這是你的故事。他使我擺脫了多愁善感,獲得了作者的自由。
3
Q
影片的膠片質感很棒,可以談談你是如何和攝影師溝通這個故事的電影語言的?
沐時
攝影師Pablo Garrido Carreras是我的學長。我們拍攝時電影色調參考了《卡羅爾》。
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在讀這個劇本時印象最深刻的一副畫面是什么?他說是媽媽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我們就從那一副畫面擴展出了整個影片。最后爭執(zhí)最大的反而是這個畫面——他想只拍一兩排座位,干凈;而我想展示整個空間。
最后兩個都拍了。
我們就坐在每一次堪景附近的咖啡店,我會把每個鏡頭畫下來。我的畫風很抽象,副導演拿著我畫的圣誕花環(huán)問這個馬桶圈是哪一場?Pablo按著我畫的分鏡找了很多參考圖來明確燈光。他給我的想象帶來了光明。
Pablo是一位小天使。他總是會從制片的角度替我考慮,有時甚至會犧牲他作為攝影的bonus。比如他本來和一家公司談好了最新的燈,與此同時我又在Panalux談到了更便宜的贊助價格,Pablo抓耳撓腮,說他們給的燈又老又破,都是已經淘汰了的,現(xiàn)場燈光組會很難很慢。
我想到學校那些燙手的燈,立刻說那我們就多花點,用最新的燈。他說但是他們給你的這個offer我無法拒絕,實在為你省太多了。你知道嗎,如果省了一點我就不會猶豫。拒絕這個offer是不道德的,我快一點就行了,你別擔心。
雖然我們最后一致認為being cheap sometimes is expensive,但我收獲了一位打著燈籠難找的好朋友。
導演和攝影師在拍攝路上
4
Q
很多創(chuàng)作者想使用膠片但都出于成本和洗膠卷的問題放棄了,想問問你為用膠片的原因?在使用中碰到了什么困難?
沐時
我在學校學習和導演的片子都是膠片。我喜歡膠片的色彩和質感。現(xiàn)在后期能把膠片效果做得特別逼真,還有人用數(shù)碼拍再印成膠片。但真實地拍膠片有一種此時此地只有一次的感覺,讓我學會節(jié)制。就像我手機里可能幾個星期就有一千張照片,但我的膠片相機幾個月才拍36張。
很多鏡頭都只拍了一條,我希望能表達更精確。
柯達送了我們一些膠卷。Pablo還帶了他拍剩的膠卷。在Kodak、Panavision和Panalux的慷慨解囊之下,我們花得很少。
困難是我看不太清楚監(jiān)視器,我能確定的只有構圖,神情有時候只能通過肉眼確認??墒且暰€的確認必須通過監(jiān)視器或取景器。很費勁。也沒有回放。
風險也是巨大的,三場戲出現(xiàn)了漏光,買票的戲(那場監(jiān)視器沒電了)全虛掉了。
但這是我的選擇,再來一次還是會拍膠片。
5
Q
電影里母親角色十分出彩,你是如何選定這位演員的?電影里的母親是在你的理解里是怎樣的角色?
沐時
主演蘇珊娜·漢密爾頓(Suzanna Hamilton)是英國倫敦一位富有經驗的演員,她曾出演過《1984》《苔絲》等電影,我冒昧地要她來試鏡,被她經紀人拒絕(在英國邀請履歷可觀的演員,只有直接offer經紀人才有可能進一步把劇本推給演員)。
我解釋說這次試鏡也是一個相互選擇的機會,蘇珊娜本人讀了劇本非常喜歡,破例同意參加試鏡,我意外發(fā)現(xiàn)她吸引我的不是老練,是一種鮮活感。
試鏡時她在扮演一個具體的人,而不是所有的母親,這可能是我在尋找的。雖然我想表達的的是母愛,但母親除了是誰的母親以外還是她自己。蘇珊娜是會忘了自己是母親的母親。我非常欣賞她的個體性。她也不把自己當成一個老練的演員,不把我當成一個缺乏經驗的導演。我們的關系很平等。
蘇珊娜讀了劇本說,這位母親一看就是典型的英國人,我問典型的英國人是怎樣的,她說就是嘴上說這啦那啦,心里又有所保留。
我理解的這位母親是在表達自己真實感受時感到困難,她讓我認識到我的故事不需要依靠年齡去獲得共情。我尋找的不是所有的母親,或所有70歲以上的母親,而是一個有個性的人。
6
Q
在電影里“尤利西斯”有怎樣的含義?
沐時
我當時在讀詹姆斯·喬伊斯的這本書。它和我的電影一樣都發(fā)生在一天之內。我不想讓片名太具體,重點是她(母親)的經歷而不是他(母親對兒子)的電影。
同時我也有意識地想讓觀眾有個大致的想法——他拍的是什么電影:不是商業(yè)電影,也不是太爛的電影。我想對于每一個誠實地表達自己的人,他們的作品都是他們的尤利西斯。也許潛意識里尤利西斯也象征一種流浪和回歸,萬水千山走遍只為回到你身邊。
7
Q
在電影里出現(xiàn)了很多倫敦特有的場景(curzon影院/裝點圣誕樹的house等)你在電影場景的選擇上有怎樣的設計?
沐時
我拍的都是我很熟悉的地方,希望把這些場景變成有人物的,予以回報那些慷慨的幫助。
我聯(lián)系了倫敦幾乎所有的電影院。攝政街電影院是英國電影誕生之地。他們對我們非常友善;在Curzon拍了外景是因為Mayfair的那間可以停車;房子的主人以原本一小時的價格讓我們拍了兩天。堪景時我發(fā)現(xiàn)屋子里有一張《卡羅爾》的海報。
我們還拍了All Souls Church,倫敦巴士,Waterloo Bridge
8
Q
你在學生時代拍了很多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情侶之間,姐弟之間,母子之間,你覺得你拍的片子里有什么是你一直想表達的呢?你覺得電影對于你是怎樣的存在?
沐時
嘿嘿,你咋知道。我一直想表達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
電影讓我更敏銳地感受生活。
9
Q
你未來還想拍怎樣的故事?
沐時
九月會在西安拍一部由山一女性導演扶植計劃出品的短片《渺小的死亡》。講了我對女孩的柔情和一只奶牛。
10
Q
最后談談這次FIRST電影節(jié)的感受?
沐時
我拍電影的時候沒有想過電影節(jié),因為我心里特別確定好電影是什么樣子的,我知道我的距離,我還在努力接近我心目中的好的電影。我看過很多我永遠也拍不出的好電影都沒有入選電影節(jié)。
我和攝影師有過這樣的對話——
Pablo:這個鏡頭這樣拍不夠電影節(jié)。
我:我不去電影節(jié)行不行。我們先按我想拍的來,下部再去電影節(jié)。
Pablo:行。
這一次參加FIRST,我才真實地感到電影和觀眾的親密,很多好久沒見的好朋友都遠道而來。拍電影的時候很孤單,看電影的時候很溫暖。我很感激每一位向我認真分享感受的人,是他們花費的時間和情感,讓這部擁有諸多不足的影片在我的心里變得很珍貴。
我媽媽也來了,然后我們吵了一架她就走了。
電影節(jié)的危險在于你會短暫地以為電影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但事實上遠遠不是。對我來說人始終比電影重要。
電影拍得好壞都可以再拍,與真實的人的心靈相遇才是epiphany。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