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上熱鬧歸熱鬧,可都是修仙打怪、談情說愛那一套,觀眾嘴上嫌俗,手卻照點不誤??尚睦锩靼?,這玩意兒吃不飽人。真讓人盼著的,是那種有歷史厚度、有泥土味的戰(zhàn)爭劇。《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這些老牌硬貨,隔著屏幕都能聞到火藥味,可惜這些年不見蹤影,留下的空檔讓人心癢得很。
戰(zhàn)爭劇難不難拍,全看有沒有真功夫
拍戰(zhàn)爭劇,史料就擺那兒,想糊弄觀眾?沒門。歷史是有記憶的,瞎編亂造是砸招牌。一拳打穿鬼子、一手撕飛機的抗日神劇,別說觀眾,演員自己看回放都得忍笑。要想拍得真,導(dǎo)演得舍得下苦功夫,演員得愿意往泥里趴。
《歸隊》一亮相,就透著股硬氣
這部戲不是小打小鬧,國家廣電總局親自指導(dǎo),幾個省的宣傳部聯(lián)合出品,還進了央視一套的片單。這就是“官方蓋章”的意思,說明它不是拿來充數(shù)的。更牛的是,主演清一色老戲骨,國家一級演員壓陣,光這陣容就讓人心安。
胡軍:背影里都是戲
胡軍演的“老山東”,一身正氣又帶點倔勁。背著行囊去參軍那一幕,兒子在身后喊“爹”,他眉頭一皺,嘴上答應(yīng),死活不回頭——這不是冷血,是怕一回頭就走不動。戰(zhàn)場潰散,他冒雪回家,臉黑得像炭,胡子拉碴,看見家人笑著笑著就紅了眼。那種又劫后余生又想哭的表情,真能扎到人心里去。
蔣欣:柔情也能燒成火
蔣欣演的是酒館歌伎,心卻向著國家。送男人上戰(zhàn)場時,眼淚打著轉(zhuǎn),硬是憋著不讓自己哭出聲。等鬼子欺到家門口,她二話不說站出來,帶著全村婦女舉著火把,眼神亮得像能燒穿夜色。這才叫“家國一肩挑”。
李乃文:化妝師怕不是下了狠手
李乃文在劇里的樣子,真得讓人“二次確認”才敢認。他滿臉疤痕,腮幫子腫得嚇人,眼里只有愁和恨。那股勁兒,不用開口就讓人覺得這人從戰(zhàn)火里爬過來?;瘖y師這回是立了大功,演技和造型配套,才有這股真味。
袁姍姍:哭得讓人心疼,拿槍時像變了個人
袁姍姍的反差感巨大。丈夫去世,她跪地嚎哭,閉眼咬牙,頭發(fā)亂成一團,像把所有的痛全壓進那一聲聲哭喊里。轉(zhuǎn)身拿起槍,整個人像變了個物種,眼神凌厲、手穩(wěn)如山,恨不得一口吞了仇人。誰說她只能演格格公主?
導(dǎo)演是把自己當(dāng)兵用的
這導(dǎo)演是真不怕累,把演員全扔到北方農(nóng)村,吃住都在實景里。木屋得做舊,衣服得臟舊,連春聯(lián)都得自己寫。群演被拖到操場上跑步、俯臥撐,導(dǎo)演親自示范動作。真不是擺拍,是要把人“熬”進那個年代。
配角陣容,穩(wěn)得跟長城似的
林永健、倪大紅、劉佩琦這些名字一出來,觀眾都知道穩(wěn)了。這些老將不靠大喊大叫刷存在感,他們一個眼神、一個停頓,就能把戲撐住。這樣的配角陣容,根本不用擔(dān)心演崩。
這類劇為什么不能斷
觀眾要的不只是故事,更是那份真實的熱血感。戰(zhàn)爭劇拍得好,就是活教材,讓人記得那些年有人替我們擋在前面。拍得爛,就是浪費感情,還糟蹋歷史?!稓w隊》敢這么玩真格的,如果能保持這股勁兒,很可能成下一個被反復(fù)刷的經(jīng)典。
戰(zhàn)爭劇不能只當(dāng)消遣看,它該讓人心里有波瀾、有敬意?!稓w隊》有陣容、有誠意,還真有點“重回硬核時代”的味道。你說,這樣的戲,不該多來幾部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