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那門村,藏著廣西水果之鄉(xiāng)的甜與苦。
村史能追到明朝萬歷,鄧家寡婦帶三子落了戶。清朝康熙年間,李黃趙張許梁,陸續(xù)搬來扎了根。老地名叫“閥門”,因渡口像閥門得名,后來改“那門”。
明末“西六斬西八”,白骨堆成山,差點砍絕一村人。
民國霍亂更狠,千口人剩不足百,墳頭草比人高。分單干后日子難,每年得啃半個月蔗米,嚼著扎嗓子。
蔗米是陳倉米,糖廠發(fā)票換的,難吃但頂餓,沒轍才吃。1988年扶貧貸,一隊人咬著牙貸了800,種荔枝賭一把。1994年荔枝熟,8塊一斤搶著要,村道堆成紅山坡。
90年代末最風(fēng)光,修市場、建街道,差點評上小康村。2000年后荔枝賤,1塊錢都沒人要,小康夢碎了一地。好在種了上萬畝火龍果,“胭脂玉”地頭價5-6元,保住水果名。
今年荔枝又要破1元,沒流轉(zhuǎn)地的農(nóng)戶,兜里比臉還干凈。
金穗生態(tài)園黃皮果,10元任吃,甜得人直咂嘴。
良興村陽光玫瑰熟了,客商開著貨車,蹲地頭等采摘。
年輕人都往城里跑,村里剩些老頭,天天打牌到飯點。老頭們有百來塊養(yǎng)老金,中午回家吃飯,下午接著打,倒也自在。
火龍果基地200畝,畝產(chǎn)4000-5000斤,能收80-100萬斤,夠銷北上廣。水果能甜了一村人,也能苦了一村人,守著土地的,都是硬骨頭。
“西六斬西八”咋回事?
霍亂咋鬧的?
點關(guān)注,下回細嘮。文中數(shù)據(jù)來自村民回憶,具體以官方為準(zhǔn),咱不瞎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