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美國對巴西輸美商品加征的50%關稅正式生效時,78歲的巴西總統(tǒng)盧拉在總統(tǒng)府接受路透社采訪,他的語氣里帶著憤怒,也帶著無奈。"我不會自取其辱,"他說,"如果特朗普不想談,我也不會求著他談。"這句話背后,是一個拉美大國在貿易戰(zhàn)中的真實處境——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巴西單打獨斗幾乎沒有勝算,但盧拉并不打算認輸。
這場關稅戰(zhàn)的導火索是美國政府在7月頒布的行政令,巴西輸美的肉類、咖啡、水果等商品被加征40%的"專案關稅",再加上此前已有的10%基礎關稅,綜合稅率直接飆升至50%。巴西農業(yè)部評估,這一政策可能導致今年對美出口下降30%,損失超過60億美元。對于一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當頭一棒。
但盧拉的反應很有意思。他沒有立刻宣布報復性關稅,而是先做了一件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了磋商請求,指控美國違反國際貿易規(guī)則。這一步看似常規(guī),實則暗藏深意。因為盧拉很清楚,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早已被美國架空,真正想靠WTO扳回一局幾乎不可能。那么,他為什么還要這么做?答案很簡單:這是一場政治表演,目的是向世界傳遞一個信號——巴西不會坐以待斃,而且它要找盟友了。
果然,盧拉緊接著就放出了第二個大招。他在采訪中透露,自己計劃"先和中國、印度通話",討論如何讓金磚國家聯合應對美國的關稅風暴。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句口號,但背后的算計卻極為現實。
盧拉這一招"聯金磚抗美",表面上是為了應對關稅危機,但實際上有三重目的。
- 經濟突圍。巴西現在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填補美國市場留下的缺口。而中國,正是盧拉眼中的"最優(yōu)解"。盧拉顯然想趁熱打鐵,進一步擴大中巴貿易,甚至推動簽署長期采購協(xié)議,確保巴西的出口基本盤不會崩盤。
但光靠中國還不夠,盧拉還想拉印度"入伙"。不過,印度在這件事上的態(tài)度很微妙。莫迪政府雖然也對美國加征了摩托車關稅以示反擊,但印美貿易額仍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換句話說,印度不太可能為了巴西和美國徹底翻臉。盧拉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真正的目標,或許只是讓印度在金磚框架下象征性支持巴西,哪怕只是發(fā)個聯合聲明,也能給國內民眾一個交代。
第二,政局維穩(wěn)。盧拉現在的處境并不輕松。特朗普不僅在貿易上對巴西下狠手,還在政治上公開支持巴西前總統(tǒng)博索納羅,甚至指責盧拉對博索納羅進行"政治迫害"。這一招非常狠辣,直接點燃了巴西國內的反對聲浪。就在關稅生效的同一天,巴西多個城市爆發(fā)了支持博索納羅的示威活動,抗議者甚至打出"感謝特朗普"的標語。
這種情況下,盧拉急需一個外部敵人來轉移國內矛盾。而"對抗美國霸權"無疑是最佳劇本。每當盧拉在演講中強調"金磚團結"時,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會顯著下降。這種"外患轉內憂"的策略,雖然老套,但確實有效。
- 金磚野心。盧拉真正的長期目標,或許是借這次危機推動金磚機制的升級。
盧拉的愿景很美好,但現實卻很骨感。金磚國家雖然嘴上喊著"團結",但各自的利益盤算卻大不相同。
印度是最典型的"騎墻派"。莫迪政府雖然偶爾會對美國展現強硬姿態(tài),但印美貿易關系實在太緊密,年增速保持在15%左右。
中國則更務實。中方多次強調"金磚是發(fā)展平臺,不是對抗工具",這意味著中國不會輕易被拉入一場針對美國的貿易戰(zhàn)。
換句話說,盧拉想靠金磚國家"抱團"反擊美國,難度極大。最可能的結果,是金磚峰會通過一份不痛不癢的聯合聲明,表達對巴西的"道義支持",但不會出臺任何實質性反制措施。
盧拉這一仗打得很聰明,但也很難贏。他清楚巴西單挑美國沒有勝算,所以試圖用金磚國家的集體力量來施壓。但問題在于,金磚從來就不是一個軍事或政治同盟,而是一個松散的經濟合作平臺。成員之間的利益差異,注定了它很難在對抗美國時形成合力。
不過,這場博弈仍有其意義。至少,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拉美大國在面對霸權時的掙扎與反抗。而盧拉的真正目標,或許也不是立刻擊敗美國,而是為巴西爭取更多談判籌碼,同時在國內塑造一個"抗美英雄"的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