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chuàng)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guān)注。
2025年第五十期(總第922期)
中考前一個多月,一天晚上八點多鐘,我從學校回到家,鎖好電動車,剛上樓,還沒打開家門,就聽到外面乒乒乓乓的一陣巨響,慶幸一路上雖然有大風,偶有雨點飄落,但沒有挨澆。不一會兒,微信朋友圈中,就開始有人曬撿到的冰雹了,不是常見的黃豆粒大小,而是乒乓球那么大,甚至還有雞蛋那么大的,很多在停在露天的汽車都被砸得坑坑洼洼了。
感慨一下自己的好運氣,如果剛剛還在路上騎車,這么大的冰雹砸到腦袋上,哪怕是戴了帽子,大概率也會被砸暈過去。一邊翻看朋友圈中的有關(guān)冰雹的照片,一邊一些問題在我的頭腦中浮現(xiàn)出來:為什么會下冰雹?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冰雹?為什么冰雹不是一整塊兒?……好奇心驅(qū)使我上網(wǎng)去查找一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比參照搜到的各種文章,終于把這些問題搞明白了。
一個月多后,北京市中考語文作文,出了這樣一道題。
世界是一個科學大課堂,時時學科學,處處用科學。閱讀經(jīng)典作品、參與社會實踐、暢游海底遙望星空……我們增長科學知識,領(lǐng)悟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yǎng)。請以“一堂科學課”為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很多同學反映看到這樣的題目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我看到這個題目,頭腦中就閃現(xiàn)出一個多月前下冰雹那天我查資料,研究問題的場景,這不就是一堂生動的科學課嗎?我把這個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一定能拿高分的作文了啊。
又過了幾天,有出版社的編輯朋友問我能不能幫他們在我的公眾號上推一本關(guān)于天氣的科普書,我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要他們先把書寄給我,讀過了之后才能確定是否幫忙。
這本名為《好脾氣的天氣和壞脾氣的天氣》的科普書,其中這樣介紹冰雹:
水像變形金剛一樣,可以從液體變成氣體,水還能變成固體呢。它能變這么多的花樣,要不怎么說它像變形金剛呢? 天上不僅下雨,還下冰雹呢??諝鈩×疫\動,并伴有陣雨,水珠有可能會突然降溫到零度,這時,水就從液體變成固體,小小的水珠,就會結(jié)出小小的冰粒,這些冰粒結(jié)合成冰雹。水就這樣和我們玩起了魔術(shù),就像魔術(shù)師把雞變成鴨一樣,在炎熱的夏天,也能從雨變成冰雹。
冰雹由好幾層冰組成。由雪和結(jié)冰的雨水形成的冰粒,多次被風吹到空中,每次,冰粒的外面都會黏附更多的冰粒,一次又一次,就像我們玩的滾雪球一樣,冰粒滾成了冰雹。冰雹有時像雞蛋一樣大,砸壞房屋、車輛、樹木,甚至砸壞成片成片田地里正待收割的莊稼,不過,如果冰雹只是下在一塊地里,隔壁田地里的莊稼就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冰雹和陣雨一樣都是區(qū)域性的。冰雹不過是雨變化了一次花樣,喬裝打扮,披一身冰的盔甲,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
這個關(guān)于冰雹的介紹深入淺出,比我前一段時間在網(wǎng)上查資料看到的相關(guān)科普知識短文可要生動有趣多了。
當然了,冰雹屬于罕見天氣,但是,風云雨雪,這些天氣現(xiàn)象就再常見不過了,可是,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這又引發(fā)了我的一個思考,初中階段,在語文教材中有哪些介紹氣象知識的文章呢?我能想起來的只有一篇——《看云識天氣》,這還是我當年上初中時學到的課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藝性說明文,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在新版的教材中就沒有了。另外還有一篇,是《大自然的語言》,也是一篇很經(jīng)典的文藝性說明文,但是嚴格來說,這篇不是介紹氣象知識,而是介紹物候的相關(guān)知識。
擴展開來,關(guān)于天氣的相關(guān)常識,雖然在初中地理課中有介紹,但都是一板一眼的“教材體”,學生不一定覺得有趣,如果還要當知識背誦下來應對考試,那就會更令人厭煩了。小學呢?語文課本中也很少有這類關(guān)于氣象知識的課文,科學課中倒是有一些介紹,但大多也是一板一眼的知識短文,可讀性并沒有那么強。
風云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而言,實在是“熟悉的陌生人”,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一旦追問起這些天氣現(xiàn)象的成因,做一回“十萬個為什么”,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準確說清楚,就更不用說展開來詳細講一講了。
深入了解這些天氣現(xiàn)象,有什么用呢?這與一個人的科學素養(yǎng)密切相關(guān)。教材上雖然有,但內(nèi)容不夠豐富,而且呈現(xiàn)方式又相對古板,所以大多數(shù)人在這方面是個短板。那如何彌補這一缺憾呢?讀一些優(yōu)秀科普讀物,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而且閱讀科普讀物,提高科學素養(yǎng)這件事應該從孩子抓起。
讀過《好脾氣的天氣和壞脾氣的天氣》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有助于孩子在生動有趣的描述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各種天氣現(xiàn)象。整本書的語言風格,都像前面引用的關(guān)于冰雹的介紹那樣,既生動形象富有情趣,但又不會跑題,而是緊緊圍繞各種氣象知識展開。本書的作者是德國人,所以在其寫作時,更傾向于以德國或者歐洲的視角來寫,引入中國后,由著名作家肖復興(他的一些作品曾經(jīng)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做了本土化的改編。應該說,改編之后,既很好地完成了這本科普讀物的本土化,同時兼具全球化的視角。
另外,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不能不提,那就是書中有大量插圖。本身關(guān)于天氣的插圖很難畫,因為風云雨雪要么是無形的,要么就是很難表現(xiàn),但這本書中的插圖卻做得相當好。在描繪風云雨雪的同時,配一處小房子,或者一兩個只有背影的小人兒,很能引發(fā)讀者的遐想。
我在讀這本書時,看到這些插圖之后,常常會掩卷沉思,結(jié)合著自己的閱讀或者生活經(jīng)歷,有很多復雜而微妙的感受。當然了,這是本書的一個優(yōu)點,但同時也是一個缺點,因為這些高質(zhì)量的插圖,使得其印刷成本大幅增加,因此這本書的定價也就偏高了一些。不過,總體從閱讀收獲來說,還是很值得的。
最后,說一說這本書適合多大的孩子來閱讀。
這本書的主要讀者群應該已經(jīng)具備自主閱讀能力的小學生,或者是初中低年級學生。讀了有什么好處呢?往大了說,可以提升了科學素養(yǎng);往小了說,其實也有助于考試取得好成績。畢竟現(xiàn)在試卷常常強調(diào)跨學科學習,不要說在地理等學科的考試中會涉及這些知識,就是在語文考試的非連文本閱讀中,也常常會出現(xiàn)相關(guān)材料,有了這種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相關(guān)知識的儲備,再應對那些考試題,就容易多了。
對這本書感興趣,想要閱讀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購買。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涉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qu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