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依舊有許多的婚姻是包辦制度,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這個時代的枷鎖就算是我們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孫中山先生也無法避免。
那是1885年,孫中山和盧慕貞在香山第一次見面,兩個還可以被稱為少年期的“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在縣翠亨村結(jié)了婚。
1891年,盧慕貞產(chǎn)下一子,取名孫科。
有了孩子后,孫中山可以在外完成學業(yè)了,而作為新手母親的盧慕貞被留在家孝順父母、照顧孩子,成為了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孝順媳婦。
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對孫中山來說,更像是完成父母兄長交予的任務。
因此他求學期間很少回家,不過對于一直在家里侍奉父母的盧慕貞他還是十分敬重。
在后來的日子里,他們陸續(xù)有了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個女兒。
這三個孩子也在后來成為了盧慕貞的精神支柱。
在國家記錄中有一張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先生原配夫人盧慕貞與三名子女在檀香山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
這張珍貴的歷史影像現(xiàn)存于夏威夷孫中山紀念館,照片中盧慕貞女士面容憔悴,三名子女衣著簡樸,直觀反映了革命先驅(qū)者家屬在海外流亡時期的艱難處境。
孫中山在外為革命奮斗,生死存亡之際他的家庭也陷入了危險之中。
1894年10月,孫中山起義失敗逃往日本,而盧慕貞被陸燦護送往檀香山,避居于在茂宜島經(jīng)商的孫眉的家里。
檀香山土地局1909年地契記錄顯示,孫氏家族在茂宜島的住所為一處占地不足兩畝的簡易農(nóng)舍。
夏威夷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恩·戴維斯的研究指出:“盧慕貞在此種植蔬菜、飼養(yǎng)家禽以維持生計,其生活狀況與當?shù)厝A僑勞工階層相當?!?/strong>
盧慕貞作為孫中山的妻子,一生都過的十分勞苦。
在他們投奔到孫眉的住處時,孫眉已經(jīng)傾盡家產(chǎn)資助革命,家族經(jīng)濟也因此陷入困境。
盧慕貞只能依靠變賣嫁妝來支付孩子們的學費,只是盧慕貞的家庭也只是普通經(jīng)濟,她的嫁妝對于3個孩子的培養(yǎng)費用不過是杯水車薪。
這個情況在《我的祖父孫中山》一書中引述家族信件證實,這本書是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所寫。
書中明確提出在1910年期間,盧慕貞曾多次變賣嫁妝以支付子女學費。
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1910年賬本也顯示,該教會也曾為孫科提供過一筆助學捐款。
就這樣三個孩子的學費就在一次一次的救濟和變賣嫁妝的情況下,一直堅持了下來。
當然在這期間,孫中山也曾求助于生活在檀香山附近的朋友,希望可以照看一下苦苦支撐的孤兒寡母。
孫中山在信中寫到:家眷在檀,衣食難周。
雖然不知道他的好友是否有去照看盧慕貞一家5口,但是對于遠在他鄉(xiāng)的孫中山,這已經(jīng)是他可以做到的最好的辦法。
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還是盧慕貞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庭。
對于盧慕貞的付出孫中山研究中心主任金沖及研究員指出:“盧氏獨自承擔家庭重擔,使孫中山得以專注革命事業(yè),其貢獻不應被歷史遺忘?!?/strong>
這一點說的很好。近年來,學界對盧慕貞的歷史評價也日趨客觀。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捷就曾指出:“作為傳統(tǒng)女性,盧慕貞在16年婚姻中與丈夫?qū)嶋H相處不足三年,卻完整履行了孝養(yǎng)姑舅、撫育子女的責任。
并且她在1915年主動同意離婚以成全宋慶齡與孫中山的婚姻,更顯其胸懷?!?/strong>
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盧慕貞的付出和自我犧牲。
作為一個傳統(tǒng)女性,她一生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相夫教子。
她的一生都在被安排,少時聽從父母的安排和不熟悉的孫中山結(jié)婚。
婚后面對英俊儒雅的孫中山,盧慕貞一定是心動的,但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在婚后不到三年時間就和丈夫分開,往后的歲月只能依靠自己去養(yǎng)育三個孩子和一個疾病纏身的老母親。
那個時候的盧慕貞也不過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
20歲在現(xiàn)在還可以被稱為孩子的年紀,她卻已經(jīng)是背負四個責任的“孫夫人”。
在流亡時期帶著孩子和婆婆四處躲藏,食不果腹無家可歸是他們生活的常態(tài)。
裹著小腳的她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了刀尖上,可她不能退卻。
她裹著小腳流亡、種地、照顧長輩。
那纏繞在腳上的殘布雖然禁錮了她的身體,卻無法禁錮她的心。
或許是長時間的流亡生活,讓盧慕貞見到了太多的人間疾苦,原本傳統(tǒng)的盧慕貞被慢慢激發(fā)了自由的意志。
在1941年,盧慕貞曾多次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抗日游擊隊。
雖然已經(jīng)沒有多少糧食,她也會拿出一部分支援游擊隊。
臺灣至今藏有盧慕貞晚年口述史料記載:”在檀香山時,常以番薯芋頭充饑。科兒放學后即幫忙種菜,娫女十歲已會燒飯。“這種生活狀態(tài)與同期革命同志胡漢民日記中”孫夫人賢德,含辛茹苦“的評價相符。
在日復一日的革命熏陶下,盧慕貞原本賢淑的性格變得“利落”起來。
再知道宋美齡的存在后,她十分爽快的選擇和孫中山離婚。
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離婚對于女性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個一直生活在傳統(tǒng)教育中的女性,可以自主的做出這個決定可以看出她的變化之大讓人贊嘆。
在離婚后,盧慕貞依舊照看著婆婆和三個孩子。
這個時候她的選擇不再是因為古老教育的枷鎖,而是處于自心的責任感。
她一直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的知識已經(jīng)不在適合孩子們。
立刻將孩子們送到了現(xiàn)代化的學校去,哪怕在最困在的時候也沒有放棄。
在她的教育下,孫中山在三個孩子心中都是英雄的樣子。
當然她的付出和犧牲都被孫中山看在了眼里,對于孫中山來說盧慕貞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或許他們二人之間是有愛情的,只是教育造成的差異讓他們注定無法成為一對佳偶。
就像兩條無法相交的平行線注定只能越走越遠。
離婚后,孫中山也會時常給盧慕貞寫信,在信中他不在稱呼盧慕貞為夫人,而是稱呼她為盧夫人。
是的,離婚后盧慕貞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并不需要再被冠以夫姓。
但孫家的一切事物還是交由盧慕貞來處理,孫中山的這個決定為盧慕貞提供了平穩(wěn)的生活環(huán)境。
對于外人來說,無論是否離婚,只要孫家還是盧慕貞做主,那么就不會有任何的風言風語會傳到盧慕貞的面前。
這就是孫中山對盧慕貞獨有的溫柔,而灑脫放手的盧慕貞也在離婚后終生未嫁。
他們的一生短暫的相遇有很快分道揚鑣,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看起來一直非常健康的孫中山會在1925年3月12日,因癌癥逝世于北京。
只留下了長子孫科、長女孫娫、次女孫婉三個孩子一直陪在盧慕貞身邊。
后來漫長的歲月中,盧慕貞經(jīng)常往返于南京拜謁中山陵。
這個習慣一直到1952年9月7日她逝世于澳門才停止。
作為孫中山的第一任妻子,盧慕貞依靠自己的善良和堅守成為了所有人敬佩的對象。
若是沒有包辦婚姻,盧慕貞一定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