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說 。
講了跑鞋的“卷”、賽事的“卷”、嚴肅跑者的“卷”,
但在大眾跑者之間,我們發(fā)現,跑圈或許可以有另一種卷...
凌晨4:50,當你還在為今天要提交的方案抓破頭皮的時候,手機頂端彈出一條刺眼的信息——跑團群里有人曬出今日首跑:25K,均速4′05″,平均心率145。你不禁思考:“內卷的風,終究還是吹到了跑圈?!?/p>
大眾跑者的“卷”不是誰拿了冠軍,誰登上了領獎臺。而是發(fā)現身邊有人辭職在云南開個民宿,只為從天亮練到天黑,朋友圈配文“為夢想燃燒”,點贊列表里一半艷羨一半嫉妒:“家里有礦吧?”
就像精致的朋友圈和潦草的人生一樣,一個個大神在高原訓練的細節(jié)被剪輯成一段段勵志的切片,精準的推送到你的關注里。而你,也想像他們那般跑課表,但實際操作起來,總是潦草到一塌糊涂。
或許,對于精英來說,交叉訓練是:游泳、騎車;而對你來說,交叉訓練是早晚高峰的擠地鐵。他們的力量是抱著杠鈴片一組組的深蹲,而你的力量訓練是那句:“小李,去幫忙把水換了?!?/p>
同樣,在高原訓練的精英們,有教練每一圈精確到秒的掐表;而你,只能伴隨著運動APP里的溫柔女聲:“您已經跑了2公里,用時……”圍繞小區(qū)機械式的繞圈;別人跑后享受專業(yè)理療師手法松解,你恢復體力的方式是蜷縮在末班地鐵角落打盹。
身體在燃燒,靈魂在折舊。是啊,在訓練上,你拿什么和他們比,他們跑強度從不看星期幾。
當你在幾款跑鞋之間反復糾結時,有人輕描淡寫說到:“成年人不做選擇?!笔装l(fā)配色、聯名限定、親友版本在鞋柜里列隊。你說鞋子測評看一千遍,他說不如上腳那一瞬間;你說鞋底磨穿才是戰(zhàn)士,他說鞋底沒沾灰才算體面。
能量膠也分三六九等。你吃著臨期的自我催眠“勁兒更大”,他撕開進口的黑科技膠,味道都帶著氮泵的金屬感,“某某冠軍同款”的標簽比膠體本身更提神。參賽服?你把北馬紀念T剪成背心,他每場比賽都要穿不同的限定款。
你拿什么和他們比,他的背心帶限定編號,你的背心有線頭;他的手表預測完賽時間,你的手表提醒房貸還款日。
跑圈如今的“卷”,何嘗不是數字時代被媒體洪流所裹挾的一場焦慮的盛宴?
在閃光燈照不見的陰影里,破三獎牌旁躺著膝蓋的核磁共振片子;凌晨完成的168沖線,甚至沒有一碗熱食用來果腹;為攢報名費加班三個月的人,體檢報告也亮起了紅燈。我們被績優(yōu)主義PUA太久,誤以為數字是唯一勛章,卻忘了心跳的節(jié)奏本不需觀眾評分。
所以,是否可以把PB重新定義為Personal Balance(個人平衡)。平時的有氧就不穿碳板鞋了,不再為了數據的好看而增加腳踝的負擔;比賽訓練也適當的平衡一下想要的目標和身體的狀態(tài),不再逼迫意志力帶自己剎車重圍而造成損傷。
那么,如果非要“卷”,請換個賽道:
卷誰在奔跑時笑得更放肆,卷誰能拍下路燈下拉長的影子舞蹈,卷誰先發(fā)現便利店門口的三花貓換了新項圈。跑崩了照樣發(fā)朋友圈,因為崩得坦蕩。
新跑鞋不必是最強戰(zhàn)靴,新的配色足夠取悅自己;全馬沒進四小時?大大方方宣告世界——每一步都算數,但不是每一步都要算配速。終點線外,我們終將在同一個地方相遇,不是領獎臺也不是計時毯,而是那個大口喘氣卻笑得像個傻瓜的自己。
所以,別再把“卷”當成唯一動詞。跑步,還可以是“躺”,是“嗅”,是“聽”……躺下看流云給摩天樓鑲金邊,嗅雨后桂花跌進衣領的甜,聽耳機里突然響起二十歲時那首老歌。此刻配速歸零,心跳卻寫滿詩句,里程數消失,快樂值爆表。
今晚八點,摘下手表,系緊那雙舊跑鞋。3公里或5公里不重要,風會在轉角等你。跑圈的新內卷?任它在高空卷成華麗風暴,你只需要在地面與心跳并肩,同快樂等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