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小伙偷換美國一圖書館的中國文物,還帶回了中國!這到底是英雄還是盜竊呢?據觀察者網報道:一名華裔男子假冒日本人姓名,數次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借出中國古代文獻資料后,用贗品歸還,真品則被帶出境,其中部分古籍已有600多年歷史。
雖然官方沒有公布確切的失竊數量,但是證詞顯示至少10冊古籍失蹤。此外,應某還被指控2020年以"藤本"之名盜取13世紀和16世紀古籍各一冊,其盜書行為可能持續(xù)五年之久。調查顯示,嫌疑人近年頻繁往返于中國大陸與香港等地,檢方懷疑這些被盜古籍可能已被轉移至海外藝術品市場,或通過私人渠道流向了收藏家。
這事曝光后,網友們也是炸鍋了。有網友表示:"這些古籍本就是西方當年掠奪走的,他這是'曲線送文物回家'!"還有人翻出歷史:自1840年以來,超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僅國家一二級文物就有100多萬件,很多是被搶、被偷出去的,"憑什么他們能占著,我們拿回來就叫偷?"不過,其中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有網友認為"用犯罪手段只會幫倒忙!這可能助長針對華裔的歧視,以后想接觸、研究這些古籍都難。"
不過,現(xiàn)在更關鍵的問題應該是:這些古籍到底去哪了?如果被他私藏牟利,那就是純粹的盜竊;要是真交給了國家,爭議或許會少點,但至今,古籍下落仍是個謎。所以要說他這是“愛國之舉”,還是有待商榷的。
其實就算心疼流失文物,也不能給犯罪找借口。1000萬件文物的"回家路",靠的從來不是個體冒險,2025年戰(zhàn)國帛書回歸,2019年意大利歸還796件文物,都是靠國際公約、外交協(xié)商、民間追索基金這些"正道"。就像有網友說的:"真正的尊重,是讓文物在陽光下傳承,而不是藏在暗市里交易,更不是靠偷搶來證明歸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