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固然有不迎合消費者的權(quán)利,可消費者實在沒有接受“水果店義務(wù)教育”的責任。
教育消費者月薪5000元不要吃巴奴火鍋的杜仲兵已經(jīng)道歉了,教育消費者沒有努力工作李佳琦也道歉了,教育消費者的鐘薛高的已經(jīng)鐘薛不高了。
這一次,教育消費者的換成了百果園。
近日,有網(wǎng)友吐槽百果園水果太貴,“月薪2萬吃不起”“隨便買買就百元沒了”。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回應(yīng)“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我們在教育消費者變成熟”的短視頻引發(fā)爭議。當天,“百果園稱不會迎合消費者”沖上熱搜第一。
怎么,賣個水果何德何能搞起了“義務(wù)教育”?這種自帶優(yōu)越感的表達,讓廣大網(wǎng)友不滿。在大家看來,董事長這番言論,是莫大的冒犯,百果園固然有不迎合消費者的權(quán)利,可消費者實在沒有接受“水果店義務(wù)教育”的責任。
8月10日,百果園相關(guān)負責人答復記者稱,該短視頻有意截取了董事長發(fā)言最具爭議的部分制造對立,“完整的內(nèi)容有前因后果,并非文中斷章取義”。但余惠勇還提到,“百果園這么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絕不在品質(zhì)上做讓步”。
高價得配得上高品質(zhì)
董事長這段居高臨下的話,讓網(wǎng)友們感覺非常不爽。網(wǎng)友戲稱:“從出生開始,幼兒園被教育,小學被教育,中學被教育,大學被教育。終于出來工作了,去買個水果,以為自己是上帝,誰知還要被教育?!?/p>
被百果園認為是“斷章取義”的言論,出自視頻中余惠勇說的以下這段話,原文是:“我認為商業(yè)就兩種,第一個利用消費者的無知,第二個教育消費者成熟,像百果園這么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他并不清楚的,所謂的便宜之類的,我們想告知消費者,最后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
一直以來,百果園主打高品質(zhì)水果,面向愿意為好水果掏錢的消費者。事實上,從月薪過萬吃不起水果的質(zhì)疑,到隨便買水果就花百余元的吐槽,百果園的“貴”已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
圖/有消費者在百果園買了四個進口櫻桃李,花了51元。
筆者查詢發(fā)現(xiàn),以荔枝為例,在北京某百果園店的單價為每500克39.9元,而鮮果匯某門店的價格是每500克16.8元。百果園門店工作人員解釋稱,他們的荔枝甜度和味道比較好,都是經(jīng)過檢測的。但也有消費者表示,其實百果園的水果“又貴又不好吃”,“常買到壞或者不新鮮的水果,會員到期已經(jīng)不續(xù)了”。
對于“教育消費者”的說法,很多消費者表示不以為然,“中年男老板這么喜歡爹味兒?吃個水果還要被人教育?”“屬于得了便宜還賣乖”。筆者以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選擇,這無可厚非。有人愛路邊攤的實惠,有人愿意為“高端”買單,消費者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
但問題是,高價格得配得上對等的高品質(zhì)。消費者不是傻子,愿意為“高端”掏錢,前提是得吃出區(qū)別,吃出價值??涩F(xiàn)實呢?不少網(wǎng)友吐槽,百果園的水果“也就那樣”,甚至“還沒菜市場新鮮”。
更有甚者,有媒體曾報道,百果園門店被曝將爛果做成高端果切高價賣。在黑貓投訴上,截至8月10日關(guān)于“百果園”的投訴近3000條。這些負面反饋,讓百果園的“高品質(zhì)”承諾顯得底氣不足。如果花了大價錢買的水果,口感和新鮮度還不如路邊攤,“高端”二字名不符實,消費者自然不買賬。
被詬病的不止百果園
值得一提的是,百果園從2009年推出的“三無退貨”服務(wù),也被詬病。
百果園從2009年推出“三無退貨”服務(wù),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也多次公開強調(diào)“三無退貨”服務(wù)——無實物、無小票、無理由。初衷是商家要對顧客100%負責。
但有自稱百果園加盟商的網(wǎng)友表示,“加盟4年開了四家店,也一直在做三無退換服務(wù),但去年開始公司改為承擔60%,而且是整單的金額利潤全扣除,而不是被退的果品利潤,本來利潤就非常低,壓貨壞貨公司卻不管”。該網(wǎng)友稱,加盟商在虧損。
百果園走到今天,應(yīng)該說,有獨到之處。其構(gòu)建的品質(zhì)分級體系有一定合理性,將水果劃分為招牌、A、B、C四級,這種分級模式滿足了一些消費者的需求。然而,一些自相矛盾的營銷,無疑是在敗好感。上一次百果園被送上全網(wǎng)熱搜,還是消費者核銷團購優(yōu)惠券時,被店員嘲諷“貪便宜買的西瓜就是不甜的”。
資料顯示,百果園的成功始于2001年,創(chuàng)始人余惠勇用400塊錢創(chuàng)辦了深圳百果園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2023年,百果園掛牌港交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公司業(yè)績火速變臉,營收增速驟降至0.69%,歸屬凈利潤增速降至11.88%。
其招股書中寫著“好吃不貴”的承諾,15元一顆的獼猴桃、50元一個的蜜瓜,很多消費者直觀的感受卻是好吃存疑、不貴落空,以及團購低價水果時遭遇的服務(wù)歧視。
百果園2024年財報顯示:收入102.73億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稅前虧損3.9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3.81億元的盈利,翻車得有點慘。更扎心的是,門店數(shù)量凈減少近千家,只剩5127家。這不是簡單的數(shù)字下滑,而是市場用腳投票的結(jié)果。
消費者為什么不再選擇百果園?答案很簡單,品質(zhì)沒跟上。雖然百果園是水果界的高端定位,但在迅速規(guī)模擴張后,品控是否能一如既往?從爛果切盤到食品安全投訴,已經(jīng)說明了問題。
筆者注意到,近年來,輿論場上因“爹味”栽跟頭的人,遠不止百果園的這一個。有科技公司創(chuàng)始人在用戶質(zhì)疑產(chǎn)品缺陷時,怒懟“你用不好是不會用”;有的餐飲品牌老板面對口味爭議時,直言“消費者不懂真正的美食標準”;還有的零售品牌在價格爭議中強調(diào)“低價就是對品質(zhì)的妥協(xié),懂的人自然懂”。
這些發(fā)言看似在堅持品牌理念,實則暴露了對消費者感受的漠視,把用戶反饋解讀為認知不足,本質(zhì)上是一種傲慢,將品牌與消費者放在了對立的位置上。
可如今的消費市場,早已不是品牌說什么就是什么的時代,消費者也不需要一個高高在上的導師,而是期待平等的溝通、貼心的服務(wù)。在消費者眼里,只有品質(zhì)和價格的平衡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