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學生朱瑤君完成了《科研人生:回合制文字模擬游戲·學術攀登》初版原型,并在 GitHub 上向公眾開放討論。這款文字回合制模擬游戲基于作者的個人以及調研所得的科研經歷,旨在以游戲化方式再現科研流程與學術生態(tài),讓玩家沉浸式體驗科研工作者的日常與挑戰(zhàn)。
在原型版本中,玩家可填寫個人科研需求(研究方向、想學技術、過往技能、價值觀等),系統(tǒng)將自動匹配合適的導師,實現基于透明數據的雙向選擇。游戲內容涵蓋實驗設計、數據分析、論文撰寫與投稿審稿等環(huán)節(jié),并完整模擬向《Nature》《Science》《Cell》等包含頂級期刊在內的投稿的全流程。同時,原型還融入了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科研經費申請等內容,并設有學術行為評估機制,引導玩家思考科研誠信與學術聲譽的重要性。
在完成原型后,朱瑤君提出了升級版構想——《學術之路》。該版本計劃基于虛幻引擎X與AI輔助系統(tǒng),將文字玩法擴展為沉浸式互動體驗,涵蓋生物醫(yī)學、材料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領域。游戲將接入真實有效的導師數據庫(征得同意后使用),實現公開透明的導師匹配;玩家提交的科研構想將基于真實學術數據庫(如 Web of Science、PubMed 等)進行分析,生成切實存在且具有研究價值的科研問題。新版本還將加入虛擬實驗功能,讓玩家可操作 PCR 儀、冷凍電鏡等科研設備,并引入科研伙伴 AI 系統(tǒng),提供實驗設計、模擬審稿及論文修改建議。獨特的“虛擬突破”機制將允許玩家探索現實中難以實現的科研成果,例如阿爾茨海默病治愈方案。
玩法設計方面,《學術之路》將讓玩家學習多種實驗方法,掌握操作步驟與常見失敗原因,并通過科研值、體力、抗壓能力、實驗技能等多維度量化系統(tǒng)追蹤科研成長。心理學專家將參與科研心理與決策模擬機制設計,配合導師選擇與匹配系統(tǒng),讓玩家體驗不同科研指導風格下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學術生態(tài)模擬還將進一步拓展至學術會議社交、科研經費申請、研究所運營、國際合作與團隊管理等場景,并通過學術誠信系統(tǒng)動態(tài)影響玩家聲譽與學術生涯。
朱瑤君表示,當前的《科研人生》仍是初步原型,較為粗糙,希望專業(yè)開發(fā)團隊及相關企業(yè)的力量,將《學術之路》打造成可在 Steam 等平臺上線的高質量科研模擬游戲,讓科研工作者與愛好者在虛擬世界中同樣實現學術夢想與價值。
本平臺所發(fā)布信息的內容和準確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單位獨立承擔完全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