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之后,《東極島》原本被寄予厚望,有望爭奪一下暑期檔冠軍席位。
但現(xiàn)實很骨感,上映第一天就宣判了結(jié)局,預測總票房一路下滑,如今只有5億多了。
這部投資5億、籌備6年、7個月拍攝,被譽為“中國電影工業(yè)化里程碑”的影片,算是失敗了。
影片鏡頭對準1942年里斯本丸號沉沒事件:日軍運輸船載著1800多名英軍戰(zhàn)俘在舟山海域被擊沉,東極島漁民冒死展開營救。
當巨輪斷裂時形成的死亡漩渦裹挾著戰(zhàn)俘軀體,金屬摩擦聲與海水灌進船艙的轟鳴穿透銀幕。
必須承認,主創(chuàng)團隊在攻克拍攝海洋特效這個世界級難題方面,確實“為中國電影工業(yè)化蹚出一條新路”。
然而,這是一部優(yōu)缺點都非常明顯的電影,在漁民跟日本侵略者的家仇國恨和營救英國人之間并未找到平衡點。
01、 中國電影的“海洋革命”
在管虎團隊之前的華語電影界,只有林超賢對海洋有著近乎狂熱的癡迷。
《緊急救援》是首部海上救援題材工業(yè)大片,《蛟龍行動》則將戰(zhàn)場聚焦在深海和核潛艇內(nèi)部。
本片在前人基礎(chǔ)上,完成了一場不可能完成的“海洋革命”,朝著電影制作的“死亡禁區(qū)”勇敢邁進。
全片實現(xiàn)水下實拍,水下戲份占比高達40%,且要呈現(xiàn)驚濤駭浪中的沉船救援。
支撐這場影像革命的,是揚州影視基地斥資打造的超級水景基地。
劇組用接近1:1復刻的“里斯本丸號”同樣功不可沒,道具船“能抗12級風”。
從這艘船被美軍的魚雷擊中到完全沉沒,影片近乎完美還原了這一過程,如關(guān)押俘虜?shù)拇撛诓煌怀尸F(xiàn)的變化。
本片的最燒錢的高潮戲分為兩部分,阿赑(朱一龍 飾)打開艙門救出戰(zhàn)俘后和留守日軍殊死戰(zhàn)斗,及阿花(倪妮 飾)帶領(lǐng)眾漁民營救俘虜。
戰(zhàn)斗場面宏大,調(diào)動演員多達千人。
里斯本丸號即將完全沉沒,千百英國人紛紛落水。
日軍動用小型機動船,配備輕機槍和步槍對落水者展開無差別攻擊,這近乎一場屠殺。
阿赑憑著良好的水下機動性,借助一塊海中帆布,將其丟入船的螺旋槳,致使船不能移動。
獲救的英國戰(zhàn)俘在軍官的指揮下,用血肉之軀冒著槍林彈雨掀翻日寇的小船。
于是攻守易勢,并接連將剩余日寇全部殲滅。
這些英國戰(zhàn)俘被日軍長期虐待,很多人本就處在亞健康狀態(tài),越來越多人因體力不支而沉入海底。
阿花率眾漁民駕駛幾十艘木帆船趕到,是本片最震撼的畫面。
里斯本丸號在海浪和力的作用下被“割裂”成兩塊,如滔天巨物轟然倒塌時,造成了巨大的水中漩渦和海洋虹吸。
人只要被卷入其中,必死無疑。
漁民必須搶在漩渦吞噬所有人之前,跟時間賽跑救人,救出更多人。
漁民眾志成城,冒死完成了救援。
據(jù)事后統(tǒng)計,他們一共救了384人。
02、“日本子”的惡:是系統(tǒng)性從上而下的惡
在隔壁的《南京照相館》里,成功塑造了偽善的伊藤秀夫,他不愿意拿武器上戰(zhàn)場,卻無法掩飾其侵略者的本質(zhì)。
在本片也有一個看似“友好”的胖日本兵,他是長期駐守東極島的兩個日軍之一。
在接受阿赑賄賂時,他會用蹩腳的中文主動示好。
在吳老大(倪大紅 飾)和村民葬禮上,其他日本兵開槍挑釁、騷擾,他跪在崗哨里無動于衷。
可在陳先生(陳明昊 飾)持槍闖入崗哨,并打傷了他,他便原形畢露。
他只是看似“友好”,報復起來比誰都狠。
他用汽油澆滿陳先生的全身,并將其活活燒死。
這是一場公開、儀式化的處刑,旨在警告島上的漁民:這就是反抗的下場。
其次是登島的日軍小隊,打著搜查英軍俘虜?shù)钠焯枺瑢u民實施殘忍殺害。
家里的父母倒下,哭喊的幼童也沒有躲過刺刀。
吳老大為保護村民,被日寇刺穿肚子,再被開槍打死。
為彰顯軍威并懲戒逃跑的英國戰(zhàn)俘,日寇小隊長將其斬首示眾,高舉首級泄憤后,將頭扔進大海。
下達命令的最高指揮官,是日寇海軍的軍官,一身白色海軍制服,看似披著高級的人皮,實則是衣冠禽獸。
他喝著酒,平淡地下達沒有人性的命令:封死戰(zhàn)俘艙的出口讓一千多人等死,為防止消息走漏要對東極島實施屠村。
正因如此,本片最高燃的場面,私以為還是殺鬼子。
朱一龍和吳磊經(jīng)過特訓,練成的壯碩肌肉,及太陽曬的黝黑皮膚,在大銀幕上展現(xiàn)出爆棚的荷爾蒙。
尤其是當他們向鬼子瘋狂撲去、廝殺,那是中國人藏在DNA里的基因動了,這是真過癮。
手撕鬼子為什么受歡迎,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這并不是一部商業(yè)爽片,也并沒有像昆汀·塔倫蒂諾拍《無恥混蛋》那樣徹底放飛自我。
這畢竟是一部改編、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且有方勵導演的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珠玉在前。
因此,不得不說說本片的缺點。
03、 抗日和營救未找到平衡點
在本片殺鬼子有多么令人血脈噴張,那么同樣的漁民實施營救就有多么令人失望。
在本片著重刻畫了三位主角,阿赑和阿蕩兄弟倆,及阿赑的戀人阿花。
阿赑無疑是貫穿本片的靈魂人物,而他之所以兩次登上里斯本丸號,一次是為營救弟弟,另一次是為復仇。
阿花是村長吳老大的養(yǎng)女,她打破了祖上“女人不能出?!钡囊?guī)矩,率領(lǐng)眾人出海營救。
可就在不久前,她剛剛和阿赑用海盜的方式私定終身。
因此,當她聲嘶力竭地動員島民跟她一起出海營救時,反而削弱了歷史的真實性。
島民們像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工具人,他們世代遵守的古訓“海上有難,必救”,則不幸淪為一句口號。
最后吐槽一點,多達一千多人的英國戰(zhàn)俘,只塑造了一個讓人能記住名字的托馬斯·紐曼,就是那個逃跑后被斬首的年輕人。
正是這些被營救主角群體的塑造太過單薄,使得他們說的最多的臺詞“中國人謝謝你”,顯得并不是那么的具有感染力。
后記
整體上而言,《東極島》是一部合格的商業(yè)片。
用工業(yè)化巨制重現(xiàn)驚濤駭浪中的數(shù)百艘木船,全方位呈現(xiàn)一場史詩營救,主角對于日本侵略者的反抗和血性極為出彩。
早在本片立項時,基于查閱的資料,筆者就曾幻想中國電影人能在大銀幕上完成一個超越《敦刻爾克》結(jié)尾的畫面。
英國普通民眾自發(fā)組織民用船只接送他們前線的孩子回家。
歷史上,東極島的中國漁民,營救這些英軍戰(zhàn)俘,是他們樸實的、自發(fā)的善良與人性,這是影片的主題和核心。
很可惜,電影用日本人的惡行激發(fā)了漁民的仇恨,從而削弱了這個善良的出發(fā)點,反而顯得漁民有點狹隘。
這份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沒有講明白,可以說是電影最大的敗筆。(撰文:木未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