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說:我家孩子從出生起,就一直是姥姥家住。
有一天我爸的朋友來了說:
姥姥姥爺再親也是白費,孩子長大了還是和人家爺爺奶奶親,和人家爺爺奶奶才是一家人,人家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
我爸聽了之后,眼神都失落了。
朋友說:我真是不明白,孩子只跟爺爺奶奶有血緣關(guān)系嗎?
跟姥姥姥爺都不算血緣關(guān)系了嗎?為什么只強調(diào)爺爺奶奶更親?姥姥姥爺?shù)母冻龆既P否定嗎?
到底是奶奶親,還是姥姥親?科學的排序現(xiàn)實又扎心,對照看看和你想得對不對?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來看看科學的排序
這個問題究竟有沒有答案呢?
論血緣親疏,爺爺奶奶是最靠邊站的。
因為爸爸的線粒體在精子鉆進卵子的時候就全部丟失了,其他DNA也極大概率突變。
而因為母系遺傳的主導性,母親的線粒體100%傳給女兒的。
爺爺?shù)木€粒體在傳給爸爸的時候,已經(jīng)完全丟失,奶奶的部分丟失(如果是女兒不會,會完全遺傳)。
所以,爺爺奶奶的基因傳到孫輩,已經(jīng)少之又少了。
由此可知,血緣親近是:媽媽>爸爸>姥姥>奶奶>姥爺>爺爺。
所以,別被世俗認為的血緣親近誤導了。
我閨女也是姥姥帶,偶爾喊著想去奶奶家,但是那個感覺真的不一樣。
和姥姥,就是那種抱著親昵的撒嬌;和奶奶,就是展現(xiàn)自我,等著得到夸獎。
我閨女也會喜歡跟奶奶逛公園,主是奶奶好說話,我閨女說什么她都同意。
但是,我閨女從不肯跟奶奶睡覺,午覺都不愿意,再困都硬扛到我回家,或者姥姥在的時候。
到晚上孩子要睡覺的時候,就可以看出究竟和誰親了,其他的都是一時的新鮮感。
奶奶因為不常見的新鮮感,然后見一面給娃吃這吃那。吃的都是平時媽媽、姥姥不讓吃的,所以娃喜歡。
但是晚上睡覺試試看,還是找?guī)Ш⒆訋У镁玫娜?,孩子的安全感也是來源于?jīng)常帶他的人。
孩子誰帶就跟誰親
對于孩子來說,血緣上都很親。但是誰付出的感情多,孩子就跟誰親。
心理學里有個詞:依戀。
一般來說,孩子在4個月之后,就會出現(xiàn)第一個主觀表現(xiàn)——認人。
孩子會認人的時候,就會有明顯的排他性。
當孩子餓了、困了、不舒服的時候,只認準那個經(jīng)常帶他的人。
這種“一對一不可分開”的情感,就是心理學里的“依戀”關(guān)系。
一般來說,孩子的依戀感在6個月左右出現(xiàn),會一直持續(xù)到12歲左右。
并且,孩子的年齡越小,他的依戀感越強烈。
你看,孩子對誰更好,喜歡親近誰,都是他的本能反應而已。
小孩子單純,只知道誰對自己好,就喜歡誰。
當然了,這不也代表,孩子只親近經(jīng)常帶他的那位老人。
一位網(wǎng)友@樂晨說:
我是奶奶,因為還沒有退休,沒有時間長帶孫子,基本都是外婆和媽媽帶。
但我這個奶奶,也會抽時間盡量帶孫子幾天。
我們一家都是大大咧咧,相處得很好,沒有任何矛盾。
我也不求孫兒特別親近我,孩子親近外婆也很正常呀,畢竟是外婆帶大的。
但求做好自己,問心無愧、心態(tài)擺正、心中無雜念就行。
真心覺得這位阿姨做得很好,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家庭才不會內(nèi)耗。
帶孫子,這個真的是辯證看待,老人不常帶娃,不代表不愛、不關(guān)心孩子。
小孩子可以通過很多細節(jié),看得出來誰是真心愛他的。
最煩有些老人問孩子:是喜歡姥姥還是喜歡奶奶?
這種拉踩、非要孩子偏心的做法,就是是制造新的家庭矛盾,要么讓孩子不高興、緊張,要么讓孩子有負罪感。
很多人打著血緣的幌子,謀的是自己的小算盤,孩子看在眼里,表達不出來,但會抗拒。
血源只是錦上添花,老人真心愛孩子,血緣才會讓你們更親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