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恒
這一年是我在教書,更是高原在教我,它讓我讀懂了比書本更厚重的情誼,接觸到比課堂更遼闊的天地
從一名學(xué)生,到一名老師,再到一名基層干部,我的身份在變,但有一個信念始終不變,那就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青春之花絢麗綻放,不負韶華
2018年,作為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我從山西來到西藏墨脫,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教學(xué)工作。短暫的一年令人難忘。2022年碩士畢業(yè),我面臨許多機會,但思索良久,還是毅然選擇了回到墨脫,成為甘登鄉(xiāng)的一名基層公務(wù)員。相比上一次臨行前的加油鼓勁,這一次父母并不理解。
去年,父母來到墨脫,看到我忙碌又充實的生活,遇見那些淳樸友善的鄉(xiāng)親,目睹日新月異的西藏,懸著的心終于放下??擅看瓮ㄔ挘傲粼诩亦l(xiāng)多好”的嘆息,依然會不時響起。
直到今天,還是有人問我,為什么選擇那么偏僻的地方?你不是已經(jīng)奉獻過了嗎?去一次還不夠嗎?我想,只因他們未曾在這里生活與感受,沒有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和熱愛。
難忘那份無法割舍的情懷與感動。支教初期,孩子們都怯生生的,不敢和我交流。直到有一次周末,我走進宿舍查寢,沒有了課堂紀律約束,他們像小麻雀般圍了上來,把我當成“樹洞”,你一言我一語聊了起來。有孩子告訴我,從縣城回家只有一條路,而且無法通車,只能步行;有孩子說著說著哭了起來,想念去世的母親……自那天起,每到假期我都會帶他們一起玩耍、學(xué)習(xí),嬉戲歡笑間,友誼和羈絆悄然生長。
真心換來了真心。一次閑聊中,有學(xué)生說起家鄉(xiāng)山上的野生板栗。因為好奇,我多問了幾句。沒想到的是,一天早晨,我房間的門被敲響,打開一看,門把手上竟然掛了一袋剛摘的板栗。這是孩子們特意上山采來送給我的。捧著這份沉甸甸的心意,我喉頭哽咽。支教結(jié)束,大家相擁而泣,我知道,這一年是我在教書,更是高原在教我,它讓我讀懂了比書本更厚重的情誼,接觸到比課堂更遼闊的天地。西藏讓我成長、讓我蛻變,我也要用自己的青春服務(wù)它、回饋它。
再次回到墨脫,發(fā)現(xiàn)已然山鄉(xiāng)巨變,這里不再是“吃苦”的代名詞,而成了發(fā)展的大舞臺。一開始,得知自己被分配到甘登鄉(xiāng),有些驚喜,也有些忐忑。驚喜于支教時遇到的許多學(xué)生便來自這里,這何嘗不是一種命運的重逢;忐忑則因為當年曾想過去家訪,卻因道路阻隔而不得不放棄,看來這次少不了得“艱苦奮斗”一番。
可前往工作地點報到后,我卻大吃一驚。原來,昔日崇山之中的甘登鄉(xiāng)已經(jīng)整體搬遷,來到了交通條件更好的新安置點。隨著這些年國家投入的持續(xù)增長,過去的懸崖村換了模樣,基礎(chǔ)設(shè)施十分完善,開車就能輕松抵達,只能靠雙腳翻山越嶺的時代一去不復(fù)返了。高原觸網(wǎng)、快遞進鄉(xiāng)、幢幢新居林立,站在這嶄新的高原上,為西部發(fā)展添把力的豪情在胸腔激蕩。
在基層工作,就是和鮮活的人、具體的事打交道,對我而言,其中的獲得感和成就感,要遠遠大于在城市高樓里面對電腦工作。幫群眾收玉米、在蓄水池清淤泥、上門講解政策,這些工作很細碎,卻讓人干得很安心、很自豪。村里的老年人拿到補貼時,滿臉都是舒展的笑容;生活難題被解決了,村民拉著我直呼感謝;與曾經(jīng)的學(xué)生重逢,他們高喊著“老師”跑過來……守在基層,服務(wù)鄉(xiāng)里,看到個人的付出能讓大家也感受到自己收到板栗時的心情,就是我最開心、最幸福的時候。
青春該是什么模樣?或許很難說得清楚。不過,從一名學(xué)生,到一名老師,再到一名基層干部,我的身份在變,但有一個信念始終不變,那就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青春之花絢麗綻放,不負韶華。這是我的初心和承諾,也是我的堅守和行動。
(作者為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墨脫縣甘登鄉(xiāng)基層干部,本報記者徐馭堯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05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