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砍兩棵樹也會被抓?2022年內蒙古一村民就因為砍了四棵樹,竟被警察帶走了。
然而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村民砍的那四棵樹過去都是當柴火用的。這究竟是什么樹,為何現(xiàn)在砍不得?
2022年6月,在鄂爾多斯的保護區(qū)的一塊土地上,散落著一些干枯發(fā)黑的樹枝。有人路過這塊地時,發(fā)現(xiàn)這些樹枝有些不一樣。
這人仔細看了看這些樹枝,覺得它們應該出自一種保護樹,于是他連忙報了警。民警緊急趕到現(xiàn)場調查。
經過查驗,這些樹枝確實是保護植物的樹枝。那這些樹枝究竟是如何出現(xiàn)在此處的?
民警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了盤查,最后找到了家住在鄂爾多斯海南區(qū),賽汗烏素村的村民陳某。
據(jù)陳某說,他想在保護區(qū)里開墾一片土地種點兒東西,但是這片地上長著四棵樹。
因為這四棵樹有點占地方,他就把這它們砍了。他把砍掉的樹運到其他地方時,就遺落下了些樹枝。
這些樹長的普普通通的,陳某也沒多想,當民警找上門來的時候他都傻眼了。
民警告訴陳某,他砍掉的四棵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砍兩棵以上就算犯罪了,更何況他還砍了四棵。
陳某估計也沒想到,自己就砍了幾棵樹,竟造成了刑事案件。即使是無心之舉,陳某砍樹的事實存在,于是他被警方帶走了。
更讓人意外的是,有網(wǎng)友了解到此案件之后竟稱,過去人們經??尺@種樹,拿它們當柴火燒,沒想到變成二級保護植物了。
如果過去大量被當柴燒,說明這種樹應該很普通,可現(xiàn)在它卻被重點保護起來了。它們到底是什么樹,又經歷了什么?
這種由柴火變保護樹的植物,叫做四合木,是一種矮小的落葉灌木,常生長在沙漠旱地里。
四合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億年前,在古地中海植物區(qū)系就有它們的身影。
它們同樣也是中國特有的孑遺種植物,因為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它們又被稱為“植物活化石”。
單看四合木的外觀,確實稱不上亮眼,因為它們的植株高度不超過一米,長在地上十分的普通。
它們的枝干和莖為黑紫色或棕紅色,次年新生出來的枝條則為黃白色,這在植物界也較為平常。
不過,它們的枝條表面光滑,沒有疙疙瘩瘩的突起和多余的絨毛,倒是有點兒精致在。
遠觀四合木,則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美感。在蒼茫的荒漠背景下,一叢叢四合木會化身成一個個綠色的圓球,堅韌地站在地上。
這是因為它們在生長的過程中,分枝會逐漸增多,并向四周伸展。這些枝條以主干為錨點,向外界放射性生長,就會形成類球狀。
四合木的葉片形狀為倒披針形,前端尖銳還長著短短的尖刺。這些葉片摸起來比較厚實,表面還像涂了蠟一般光滑。
不少見過四合木的人,都覺得四合木的葉子更像是“多肉”,如果可以人工養(yǎng)殖,說不定它們還會沖擊多肉植物的“地位”。
地位的沖擊暫且不提,四合木的葉子長成這樣,并不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好看,而是要保護自己。
因為它們生長的環(huán)境大多干旱,這樣的葉片能夠減少水分的蒸發(fā),為它們保存一定的水分,讓它們更好地存活。
四合木每年在5到6月開花,它們的花有白色和淡黃色兩種,花開四瓣,十分小巧。每當花開時,沙漠里便會出現(xiàn)一道“繁星點點”的美景。
花開之后,四合木會結出一種四棱形的果子,果子最初為灰綠色,慢慢地就會變成深褐色。
果子成熟之后會裂成四瓣,散落出里面的種子進行植物繁衍。或許是因為花朵和果子都帶有“四”的特性,它們才被稱為“四合木”。
四合木的分布范圍比較狹窄,主要集中在寧夏、內蒙古等干旱的地方。
它們能夠在環(huán)境較惡劣的地方生長,主要依靠它們強大的根系。它們的根系比較發(fā)達,能夠牢牢扎根在貧瘠的沙質土壤、礫石土壤中。
由于進化出了“省水”的葉片,加上它們特有的適應性,四合木展現(xiàn)出極度耐旱、耐旱的特點。
沙漠地區(qū)缺水、晝夜溫差還大,夏熱冬寒,可四合木卻能夠大量的生長。冬去春來,人們依舊可以看見它們。
能在沙漠里生長下來的植物,都算是植物里的“佼佼者”。四合木因為能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而被今人當作改造荒漠植被的“好助手”。
不僅如此,成熟的四合木木質堅硬而脆,過去住在沙漠附近的人們發(fā)現(xiàn)它們十分耐燒,就砍伐它們當燃料,還稱它們?yōu)椤坝筒瘛薄?/strong>
以前的物資比較匱乏,人們找不到更多的燃料,就盯上了四合木。況且過去的四合木不少,獲取又比較容易,所以不少人都有一段“拿四合木當柴燒”的記憶。
可是隨著人們的不斷砍伐,四合木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更要命的是,雖然四合木適應能力強,可它們生長的速度很慢。
四合木一年可能就長個幾厘米,很多生長多年的四合木枝條,半徑也只有4-5毫米粗。而且它們的果實敗育率達到98%,難以迅速繁衍。
就這種緩慢的生長速度,壓根兒追不上人們的破壞速度,漸漸地四合木就到了瀕危的危險境地。
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植物,四合木不論是科研價值,還是生態(tài)價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它們不應該因為人類的活動而滅絕。
因而我國將其列為了二級保護植物進行保護,同時它們在主要生長地內蒙古,被列為一級保護植物。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態(tài)保護意識的加強,人們越來越了解到四合木的珍貴,并加入了保護四合木的行動中。
更喜人的是,隨著生態(tài)保護行動的不斷進行,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烏海市轄區(qū)內的四合木,已經達到了3000萬叢。
從燒火柴到保護植物的轉變,說明了人們在不斷地進行思考,思考人與動植物,與自然的關系。
而保護的行動則說明思考的結論為:人與自然必須和諧共生,并對珍稀動植物加以保護。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家園中。
很多人們習以為常的動植物,都逐漸變成了保護植物。這說明我們的生態(tài)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生態(tài)建設,共同為更適宜的自然環(huán)境而努力!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