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抗CD20單抗全面升級破局,賦能MS疾病管理。
多發(fā)性硬化(MS)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炎性脫髓鞘疾病,以CNS多部位受累和病程反復發(fā)作與進展為特征。根據臨床病程特點,MS主要分為成人復發(fā)型多發(fā)性硬化(RMS)和原發(fā)進展型多發(fā)性硬化(PPMS)[1]。鑒于B細胞靶向療法一直是治療MS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其中以CD20為靶點的抗CD20療法通過多途徑協同耗竭B細胞[2],打破炎癥和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的致病循環(huán),減少復發(fā)頻率,為MS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選擇,開啟MS“治愈”之路的第一步,而抗CD20療法的升級則引領更多MS患者奔赴“治愈”新征程。
奧瑞利珠單抗療效升級,填補PPMS治療空白
目前中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治療MS的抗CD20單抗包括奧瑞利珠單抗和奧法妥木單抗。既往一項涵蓋41篇隨機對照治療研究以評估疾病修正治療(DMT)藥物對RMS相對療效的薈萃分析顯示[3],在延緩殘疾進展方面,在奧法妥木單抗(HR=0.39, 95%CI:0.25~0.62)的基礎上,奧瑞利珠單抗(HR=0.46, 95%CI:0.30~0.68)進一步降低了3個月確定的殘疾進展(3mCDP)風險,同時還優(yōu)于其他傳統(tǒng)小分子DMT藥物,降低6個月確定的殘疾進展(6mCDP)風險與奧法妥木單抗等效;在控制復發(fā)風險方面,奧瑞利珠單抗(RR=0.34, 95%CI:0.25~0.45)降低年復發(fā)率(ARR)與奧法妥木單抗(RR=0.30,95%CI:0.22~0.41)相當,在減少復發(fā)頻率上優(yōu)于其他獲批的傳統(tǒng)小分子DMT藥物,為RMS患者維持病情穩(wěn)定、降低急性發(fā)作風險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當前國內獲批用于MS的DMT藥物中,包括奧法妥木單抗在內的大多數藥物僅適用于復發(fā)型多發(fā)性硬化(RMS),而奧瑞利珠單抗是唯一同時獲批用于RMS和PPMS的DMT藥物。相較于RMS,PPMS疾病進展更快,呈進行性加重,致殘性更高,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帶來的疾病負擔也更沉重[4]。《多發(fā)性硬化診斷與治療中國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推薦MS患者在確診后盡早接受DMT治療[1],然而在奧瑞利珠單抗獲批之前,PPMS患者長期面臨無合適DMT藥物可用的困境。作為抗CD20單抗類藥物,奧瑞利珠單抗的適應癥覆蓋PPMS,進一步拓寬了治療場景,填補了PPMS領域的治療空白,為我國PPMS患者的疾病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
半年一次,長效安心:奧瑞利珠單抗低頻給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MS患者對DMT藥物的依從性與臨床結局密切相關,良好的依從性可以顯著降低復發(fā)風險、急診就診及住院的可能性。美國一項基于商業(yè)索賠數據庫的真實世界研究結果顯示[5],奧瑞利珠單抗12個月停藥率僅為8%,顯著低于其他靜脈注射類DMT藥物(28%,RR=3.3, 95%CI:2.3~4.6)、口服類DMT藥物(32%,RR=3.8, 95%CI:3.0~4.9)及皮下注射類DMT藥物(43%,RR=5.5, 95%CI:4.1~7.5);至18個月時,奧瑞利珠單抗的停藥率仍維持在較低水平(17%),而其他藥物的停藥率則高達40%~55%。
在依從性的量化評估中(以覆蓋天數比例≥80%為標準),奧瑞利珠單抗12個月依從率達92%,優(yōu)于其他靜脈注射類DMT藥物(62%,RR=4.9, 95%CI:3.6~6.8)、口服類DMT藥物(61%,RR=5.1, 95%CI:3.9~6.6)及皮下注射類DMT藥物(53%,RR=6.8, 95%CI:5.0~9.3);18個月時,奧瑞利珠單抗的依從率仍保持在86%的高水平,其他藥物僅45%~59%[5]。
奧瑞利珠單抗為何在長期治療中能實現更高的依從性及更低的停藥率?究其原因,不僅得益于奧瑞利珠單抗確切的療效和可靠的安全性,低給藥頻率也是關鍵因素。據指南建議,奧法妥木單抗需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其余口服DMT藥物均為1~2次/d給藥,而奧瑞利珠單抗每半年1次給藥的方案在提高了患者用藥便利性的同時,有效規(guī)避了頻繁用藥導致的治療疲勞與用藥疏漏,為患者提供可持續(xù)的長期疾病管理基礎,從而控制病情并改善整體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母嬰安全證據鏈:奧瑞利珠單抗實現從妊娠到哺乳全程安全治療
MS好發(fā)于 29~39歲,女性更為多見,男女患病比例為 1:1.5~1:2[1],其中育齡期女性患者在妊娠、哺乳期因治療安全性顧慮被迫中斷DMT而導致復發(fā)及殘疾進展風險增加。在2025年美國多發(fā)性硬化治療與研究委員會(ACTRIMS)上,公布了奧瑞利珠單抗用于妊娠期(MINORE研究)和哺乳期(SOPRANINO 研究)MS患者的安全性數據。
MINORE研究納入35例末次月經前6個月內或妊娠早期(中位孕周1.9個月)接受治療的MS患者,發(fā)現94.3%(33/35)新生兒臍帶血及嬰兒6周齡血清中奧瑞利珠單抗?jié)舛鹊陀跈z測下限,個別檢出值遠低于治療閾值。所有嬰兒6周齡時B細胞計數均在對應年齡的正常下限之上,未觀察到耗竭現象[6]。
SOPRANINO 研究針對13例產后2~24周接受治療的哺乳期患者,證實母乳中奧瑞利珠單抗的含量極少,且30天后嬰兒血清100%未檢出藥物,所有嬰兒B細胞水平均維持在正常范圍。兩項研究均為報告嚴重不良事件,母親的感染情況與奧瑞利珠單抗已知安全性特征及產后人群基線風險相符[6]。上述數據提示在妊娠和哺乳期未觀察到奧瑞利珠單抗對嬰兒的影響,為MS特殊人群帶來了安全可靠的治療選擇。
專家寄語
董強 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學科帶頭人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2014-2024)
國家神經疾病醫(yī)學中心(華山)副主任(2021- )
上海市神經內科醫(y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2009- )
上海市重中之重神經系統(tǒng)疾病臨床醫(yī)學中心主任(2017- )
上海市神經內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培、專培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2017- )
獲得人才項目與稱號
曙光學者(2002)、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2011)
上海市醫(yī)學領軍人才(2015)、上海市領軍人才(2017)
第二屆“上海市十佳公共衛(wèi)生工作者”(2015)
專業(yè)學術團體任職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二屆)
上海市醫(yī)學會神經內科專委會主任委員(二屆)、前任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y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yī)師分會會長(二屆)、名譽會長
中國卒中學會副會長(二屆)、常務理事
上海卒中學會常務副會長、會長
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和獎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 項目負責人
科技部重大專項十三五、十四五項目首席科學家
中國卒中學會2019-2020年度“中國卒中獎”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寄語
多發(fā)性硬化作為一種進展性、高致殘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長期以來面臨著治療選擇有限、特殊人群需求難以滿足等困境。奧瑞利珠單抗的出現,標志著抗CD20療法在多發(fā)性硬化治療領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產品升級,從疾病管理的核心痛點出發(fā),在治療廣度、疾病長期管理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臨床難點實現了突破,為多發(fā)性硬化治療格局帶來了全新改變。 期待奧瑞利珠單抗能盡早納入國家醫(yī)保目錄,打通可及性的“最后一公里”,讓我國更廣泛的多發(fā)性硬化患者能夠獲益于這一創(chuàng)新治療方案。同時,期待這一標志著治療升級的突破性成果,進一步提升我國多發(fā)性硬化診療的整體水平,開啟中國多發(fā)性硬化診療新篇章。
全超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內科 教授 主任醫(yī)師 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內科 脫髓鞘疾病亞專業(yè)組組長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委員
上海市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副組長
上海卒中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神經眼科專委會委員
中國卒中學會腦健康分會委員
中國醫(yī)藥教育協會神經免疫專委會常務委員
ICC-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linical Consortium for NMO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sortium for MOGAD,member
Neuroimmunology Reports
編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
參編《實用內科學》、《可治性罕見病》及《實用神經病學》
寄語
臨床實踐中,多發(fā)性硬化的管理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何更有效延緩殘疾進展以降低致殘率、如何提高患者長期治療依從性以維持療效、如何為特殊人群提供安全可控的治療方案。奧瑞利珠單抗作為抗CD20療法的升級產品,為破解這些臨床難題提供了關鍵助力。在療效方面,奧瑞利珠單抗不僅能更有效延緩復發(fā)型多發(fā)性硬化的殘疾進展,而且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用于原發(fā)進展型多發(fā)性硬化的藥物,填補了該領域治療空白;其次每半年一次的低頻給藥方案能顯著提升患者依從性,為長期疾病管理提供保障;此外奧瑞利珠單抗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中的安全性數據,為育齡期女性患者帶來治療選擇。這些優(yōu)勢使奧瑞利珠單抗成為多發(fā)性硬化患者管理的優(yōu)選藥物,為改善疾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提供了全面支持。期待奧瑞利珠單抗能盡早納入國家醫(yī)保目錄,讓這一能切實解決臨床痛點的升級療法惠及更多患者,能夠切實轉化為我國廣大多發(fā)性硬化患者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的強大助力。
調研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多發(fā)性硬化診斷與治療中國指南(2023版).中華神經科雜志,2024,57(01) : 10-23.
[2]張超,黃振寧,王春陽.靶向CD20陽性B細胞的多發(fā)性硬化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21, 34(6):4.
[3]Samjoo IA, Drudge C, Walsh S,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herapies for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Comp Eff Res. 2023;12(7):e230016.
[4]Purmonen T, Hakkarainen T, Tervomaa M, Ruutiainen J. Impact of multiple sclerosis phenotypes on burden of disease in Finland.J Med Econ. 2020;23(2):156-165.
[5]Engmann NJ, Sheinson D, Bawa K, Ng CD, Pardo G. Persistence and adherence to ocrelizumab compared with other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for multiple sclerosis in U.S. commercial claims data.J Manag Care Spec Pharm. 2021;27(5):639-649.
[6]K. Hellwig,et al.Infant B-Cell Levels, Ocrelizumab Placental Transfer and Maternal Humoral Responses During Pregnancy: Primary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IV MINORE Study.ACTRIMS 2025.
*“醫(yī)學界”力求所發(fā)表內容專業(yè)、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