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最近你們有沒有感覺到,一種趨勢越來越強烈了。
就拿這兩天刷屏的一個消息來說吧:9月15號起,房東租房要正兒八經(jīng)交稅了。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規(guī)定不是早就有了嗎?
沒錯,法條一直在,但過去基本是“民不舉,官不究”,大家心照不宣。
可這次不一樣了,隨著9月15號《住房租賃條例》的落地,這事兒恐怕要動真格了。
新規(guī)的殺手锏就兩個字:強制備案。
房東出租房子必須去備案。
租客呢,可以用備案信息抵扣個稅,這就有動力了。
萬一房東偷懶不備案,租客反手一個舉報,房東就得面臨罰款。
好家伙,這不就是現(xiàn)代版的“告緡令”嗎?
租客和房東之間,突然多了一層微妙的博弈。
大家最關(guān)心的問題也來了:這筆稅,最后會由誰來扛?
說白了,就看誰更強勢。在一線城市,房子不愁租,房東腰桿硬,大概率會把這部分成本轉(zhuǎn)嫁到租金里,或者干脆和租客商量好,咱倆都別備案,相安無事。
但在那些房子多得租不出去的三四線城市,房東可能就只能自己默默把這筆稅給吞了。
那要繳多少呢?
房產(chǎn)稅的法定稅率是4%,但普遍減半按2%。
個稅明面是按10%,實操中,很多地方核定在0.5%。
算一筆賬,一套月租5000的房子,一年租金6萬,按目前2.5%的綜合稅率算,一年要交1500塊。
你可能覺得,好像也不多?
但別忘了,這已經(jīng)是各種減免后的“優(yōu)惠價”了。
誰能保證,未來的某一天,這個優(yōu)惠不會被取消呢?
不過這事,只是冰山一角。
把很多事情連在一起看,味道就出來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最近一兩個月,關(guān)于“稅”和“費”的新聞,一個接一個地沖上熱搜,像約好了一樣。
先是境外投資收益要補稅了。
不少在海外炒股、投資的大戶都現(xiàn)身說法,說接到了稅務的電話,分紅和盈利都要按20%交稅。
很多人納悶,為啥我大A股民不用交,偏偏“出?!钡木鸵?/p>
其實這是個誤會。
咱們的稅法一直都規(guī)定股票收益要交稅,只是A股一直享受著“暫免”的福利。
注意,是“暫免”,不是“永免”。
這就像頭頂懸著一把劍,雖然一直沒掉下來,但它確實在那。
冷知識:我們存銀行的利息,理論上也屬于個稅征收范圍,只不過同樣處在“免征期”。
為什么現(xiàn)在才開始嚴查境外收入?
很簡單,以前盯著那點小錢,征稅的成本可能比稅款本身還高,不劃算。
現(xiàn)在技術(shù)進步了,大數(shù)據(jù)一跑,誰在全球有多少資產(chǎn),一目了然,征稅成本大大降低。
以前只抓大魚,現(xiàn)在“小魚小蝦也是肉”了。
緊接著,國債利息也要恢復征稅了。
根據(jù)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的公告,2025年8月8日起,新發(fā)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利息收入,要恢復征稅。
你可能覺得,我又沒買國債,這事兒與我無關(guān)。
但你買的銀行理財,底層資產(chǎn)大部分就是這些債券。
源頭的收益要交稅了,你拿到手的理財收益,自然也就會跟著縮水。
然后就是最近讓很多人焦慮的社保新規(guī)。
有人會說,社保是保障,怎么能算稅?
如果你看得透一點,社保,尤其是被“統(tǒng)籌”走的那部分,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稅。
它強制繳納,由稅務部門征收,在地方財政里,它和稅收被放在一個叫“全口徑收入”的籃子里。
所以,所謂的社保新規(guī),其實就是更嚴格地在收一種“社保稅”。
境外稅收緊、債券利息開征、社保強制征收……這一系列操作,看似毫無關(guān)聯(lián),實則指向同一個方向:應收盡收,稅收征管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硬核”模式。
為什么偏偏是這幾年?
答案,可能就藏在國家的賬本里。
2024年全國財政收入21.97萬億元,稅收收入?yún)s同比下降3.4%,非稅收入暴增25.4%。
今年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92915億元,同比下降1.2%,政府性基金收入19442億元,同比下降2.4%,非稅收入22651億元,同比增長3.7%。
一邊是賣地收入斷崖式下跌,曾經(jīng)賴以為生的“土地財政”難以為繼(2024年全國賣地收入較上年跌16%,相比2021年巔峰期縮水近六成);
另一邊,養(yǎng)老、醫(yī)療、刺激經(jīng)濟……哪哪兒都要花錢,支出只增不減。
錢從哪兒來?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答案只能是:開辟新稅源,把以前沒收上來的錢,一分不少地收上來。
如果你把時間線拉長看,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早就有跡可循:
2018年,個稅APP上線,社保劃歸稅務局管;
2019年,明確把你的全球收入都納入征稅范圍;
2021年,直播網(wǎng)紅們被查稅,動輒上億;
2024年,一些企業(yè)被“倒查30年”……
與此同時,一個叫“金稅四期”的系統(tǒng)已經(jīng)全面鋪開,它就像一張巨大的、無形的天羅地網(wǎng),讓每一筆資金流動都有跡可循。
你猜未來還有哪些領(lǐng)域可能會成為目標?
數(shù)字經(jīng)濟、虛擬資產(chǎn)、遺產(chǎn)稅、房地產(chǎn)稅……每一個聽起來都和我們息息相關(guān)。
未來的稅收會有多重要?
我給你看個數(shù)字就明白了:2025年國考計劃招錄近4萬人,其中稅務系統(tǒng)自己就占了2.3萬,接近六成!
這國家在用最實際的行動告訴你,未來什么最重要。
我覺得,趨勢已經(jīng)很明顯了:征稅的重點,正在慢慢地從企業(yè)、從機構(gòu),轉(zhuǎn)移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身上。
不信你現(xiàn)在打開個稅APP看看,除了工資,是不是已經(jīng)多了很多關(guān)于“資本收入”的選項?
這感覺,越來越像美國了。
在美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稅收無法避免。”
而在今天的中國,這句話,似乎正在被賦予全新的、無比真實的含義。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