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勞動午報)
轉自:勞動午報
用愛與歸屬凝聚班級,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發(fā)揮才干,獲得認可與尊重,繼而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教研員李墨丹曾經(jīng)是一名教育經(jīng)驗豐富的班主任,她為學生搭建起“依戀-責任-夢想”三級成長階梯,讓學生懂得“成長不是獨行,而是彼此照亮”。
“依戀”階梯:用愛與歸屬凝聚班級
李墨丹2009年參加工作。她倡導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報以積極的心態(tài)靜待學生的成長。為了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她專門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攻讀教育心理學在職研究生學位,又考下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證書,以便更科學地掌握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提升教學策略的針對性和班級管理效能,提高對學生的引領和陪伴效果。
她運用專業(yè)理論知識,為學生搭建起“依戀-責任-夢想”三級成長階梯,作為帶班的行動框架,再根據(jù)不同的班情實施相應的特色管理策略,創(chuàng)設友善有益的師生關系。
“我把第一級階梯定為‘依戀’,因為剛進中學的孩子既期待新生活又留戀舊集體,我要盡快給他們創(chuàng)建‘家’的感覺,幫助他們找到歸屬感?!崩钅ぴO置了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元素,并巧借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創(chuàng)造儀式感,增強集體凝聚力,讓學生們收獲來自集體的溫情。
比如,她會組織全班一起討論班名,設計班徽、班服、班帽、班旗以及教室文化墻,在集體活動中全班學生穿戴一致,成為校園內(nèi)一道閃亮的風景線。她還為班級設立“班級生日”,每年的這一天,師生們都會在同一地點排成同一隊形,統(tǒng)一著裝合影,用照片定格屬于他們的珍貴瞬間。畢業(yè)時,學生們制作了《班級全歷程影音回憶錄》,將共同成長時光用影像鐫刻成永恒。
“我本以為生病多日,課桌上一定堆滿書本雜物,沒想到比我自己收拾得還要整齊。感謝每天幫我整理課桌的組長,你就是最溫暖的陽光……”在班會課上,李墨丹會安排大家書寫感恩錄,讓班會課成為班級的暖心時刻。孩子們用愛心貼紙寫下對彼此的感謝,大家輪流朗讀,然后張貼、珍藏。
李墨丹所帶班級的教室后墻上掛有一個鐵皮信箱,上面貼著“我在!成長信箱”名稱,雖然看著不起眼,卻是師生溝通心靈的一座橋梁。“同學們,這是我特別設計的,藏著我對大家的祝福,誰能猜出來?”看著臺下學生迷惑的表情,她俏皮地一眨眼,“翻過來讀,就是‘相信長成’!老師一直牽掛著你們,你們的每一個傾訴都會得到我的及時回應?!睂W生們不禁為她的巧思而驚嘆。
由于手機使用的便捷性,學生們更習慣給李墨丹發(fā)微信交流,成長信箱收到的紙信雖然不多,卻像一顆“定心丸”穩(wěn)穩(wěn)安在學生們的心中,沒有人提議將其挪走。學生們還主動擦拭信箱,讓其保持光潔如新。有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每當我有煩惱時,只要看到成長信箱,心中就會涌起一份安寧,因為我知道李老師在陪伴我,會幫助我?!碑斃习嗉壆厴I(yè)后,成長信箱就被傳遞到新班級中,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2022年,李墨丹輪崗來到石景山區(qū)一所初中校帶初二一個班。帶班前的暑假,她拿著班級初一期末統(tǒng)測成績、學生及其家庭基本情況信息表和暑假學生規(guī)劃調(diào)查問卷仔細研究,對學生們建立起初步了解,再從8月中旬開始提前聯(lián)系班干部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和他們一起策劃開學后的班級建設。
“我發(fā)現(xiàn)這個班非常團結,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們在學習和為人處事上有著非常明確和理性的計劃,不用老師多‘嘮叨’。我的成長階梯方案就及時調(diào)整內(nèi)容,變成我要平穩(wěn)快速地融入新集體,根據(jù)班情開展工作。”李墨丹提出“拒絕低效、聚焦成長”的口號,幫助學生們在有限的備考時間里提高學習和生活效率,很快就顯現(xiàn)出效果。
“責任”階梯:讓每個學生在集體中得到展示機會
當學生對班級產(chǎn)生歸屬感后,他們開始希望獲得認可與尊重,“責任”階梯應運而生。李墨丹推出各式班級活動,讓“集體影響個人,個人成就集體”,實現(xiàn)彼此的成長。
比如,她創(chuàng)新班級崗位設置,設立常規(guī)崗和特色崗,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揮才華的展示機會。其中,常規(guī)崗通過競聘形式組建團隊,再安排循序漸進的崗位培訓,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與組織領導力。特色崗則聚焦于存在特定成長需求的學生,幫助他們加速成長。班上一位女生細心乖巧但稍顯自卑,李墨丹便為其量身定制“小園丁”崗。在這個崗位上,這位女生一直都在默默地付出著。當其他同學看到她的努力后,便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久而久之,這名女生也逐漸綻放出了自信的笑容。
班級綜合評價體系名為“我家果園”,每個學生“認領一棵樹”,通過注意自己的日常表現(xiàn),繼而全面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樹“開花結果”。當“果園”實現(xiàn)“豐收”時,孩子們不禁歡呼,“原來我的努力與進步,真的能讓班級更美好!”
“夢想”階梯:為學生更好成長注入推動力
“老師,我向往遠方,但總覺得未來離我很遠……”面對學生的迷茫,李墨丹搭建起“夢想”階梯,助力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她組織“與目標做朋友”主題活動,教學生使用管理學知識“SMART”制定明晰可行的有效目標,合理分配時間,實現(xiàn)高效學習。備戰(zhàn)年級籃球賽時,她引導學生用組織行為學知識“SWOT”分析自己和對手的優(yōu)劣勢,制定有針對性的戰(zhàn)術,班級男女隊得以雙雙奪冠。這些活動讓學生學會運用科學方法擁抱挑戰(zhàn),最終實現(xiàn)夢想。
學生小林的自覺性不足,暑假作業(yè)經(jīng)常拖延不做。李墨丹與他一起分析,找到他拖延的根源是自控力不強,激勵他燃起改變的斗志。隨后,她教給小林幾個簡單有效的時間管理辦法,比如“20秒能量啟動法”讓其把精力專注于完成學習任務上,減少手機使用時間;“目標拆解法”讓其把提高英語成績的大目標拆解為“每天多背十個單詞”“每周謄抄錯題”等小目標;列出每日待辦清單,留出執(zhí)行任務的彈性時間……不到三個月,小林的拖延癥就大為改觀,成績明顯提高。
李墨丹還借助同伴、學長、家長、社會等不同力量,為學生成長注入推動力。通過舉辦“助夢分享會”,邀請不同群體來班分享成功經(jīng)驗;通過密切聯(lián)系家長,指導家長關注孩子在家狀態(tài),及時疏導情緒;通過鼓勵學生主動投身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體驗中開闊眼界。
一位學生在武漢科考活動歸來后興奮地寫道:“原來,書本之外的世界如此廣闊,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遠方!”
從教十余年,李墨丹始終致力于把一屆又一屆稚嫩少年培養(yǎng)成有愛、有責、有志的青年,所帶班級曾獲評北京市先進班集體,她也獲得北京市“紫禁杯”優(yōu)秀班主任特等獎、石景山區(qū)教育系統(tǒng)“師德標兵”等多項稱號。如今,她以教研員的新身份繼續(xù)深耕教育沃土,引領區(qū)域班主任隊伍專業(yè)成長,迎接“百花齊放”的動人景象。
□本報記者 任潔 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