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走進泉州僑批館南安分館,第三展室“紅色印記”里的一件件文物,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那段南安華僑及僑屬與祖國共同抗日、共赴勝利的熱血記憶。
展柜中,泛黃的僑批箋上“貨已發(fā)”“家安”等暗語背后,藏著僑胞們?yōu)榭箲?zhàn)傳遞情報、輸送物資的秘密;“還我 河山 箋”上遒勁的字跡,是僑胞對國土淪陷的痛惜與收復失地的吶喊;印著“抗戰(zhàn)到底”“復我河山”的僑批封,貼著戰(zhàn)火中輾轉的郵票,每一道折痕都刻著跨越重洋的家國牽掛。
抗戰(zhàn)時期從菲律賓回國的僑生洪鷺洲,曾任抗日遠征軍的少校翻譯官,解放初期,他就任蓬華華僑自衛(wèi)隊中隊長,帶領自衛(wèi)隊員,奪回被土匪搶劫的六擔僑批銀元,配合駐軍,剿滅土匪,保護了僑親的利益,維護了社會治安。
新加坡愛國僑領洪永安,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是僑領陳嘉庚的重要助手,穿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籌集資金和物資支援祖國抗戰(zhàn)。抗戰(zhàn)勝利后,擔任東南亞日寇罪行調查委員會委員,為東京審判戰(zhàn)犯提供確鑿證據(jù)。
新加坡歸僑洪捷閩的名字,被刻在老家大演村鰲騰堂的抗日殉國匾上。1940年7月,湖北棗陽戰(zhàn)場上,這位主動回國參戰(zhàn)的華僑戰(zhàn)士,在與日軍的激戰(zhàn)中犧牲。
在菲律賓參加華僑青年抗戰(zhàn)特別工作總隊的洪德全,他在1944年一次營救戰(zhàn)友的行動中,不幸殉難,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同胞”二字的重量。
菲律賓布業(yè)大王洪開年,曾任菲華抗敵會委員,被日軍囚禁一年多,出獄后第一件事,便是捐巨資支援菲律賓華僑抗日。
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的蓬華鎮(zhèn)華僑先輩,在烽火歲月里用不同的方式書寫著赤子丹心。80年過去,硝煙早已散盡,但這些藏在僑批里、刻在記憶中的故事,依然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作為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讓更多人看見華僑們的赤子之心。如今,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成為凝聚僑心、傳承愛國精神的載體,吸引著海內外僑胞與家鄉(xiāng)人民一道,銘記歷史、共話鄉(xiāng)愁,為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續(xù)寫新的篇章。
來源:仙境蓬華
編輯:吳雪嬌
一審:尤逸群 | 二審:蘇敬元 | 三審:蔡毅
點亮和
轉發(fā)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