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沉默,常常讓人忽略它的呼救。當乙型肝炎病毒(HBV)悄然侵入,這個人體最隱忍的器官便陷入無聲的戰(zhàn)役——早期可能風平浪靜,卻在暗處蠶食著健康防線。我們接診過太多這樣的患者:有人因一次體檢意外發(fā)現(xiàn)感染,有人直至肝區(qū)脹痛才警覺病情進展。這種"隱匿的破壞力",正是乙肝最危險的面孔。
醫(yī)學從未停止與之抗衡的腳步。從厘清疾病的分型特征,到建立精準的防治策略,醫(yī)患攜手完全有能力將病毒牢牢鎖控。乙肝不等于痼疾,然而也并非"無癥狀即安全"。唯有讀懂病毒的脾性,才能用科學護佑肝臟。
房震 副主任醫(yī)師
明光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
安徽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第七屆、第八屆委員
安徽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第八屆、第九屆委員
安徽省感染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委員
安徽省防癆協(xié)會第二屆結核病臨床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
安徽醫(yī)院協(xié)會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安徽省防癆協(xié)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
安徽省性艾協(xié)會艾滋病臨床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安徽省防癆協(xié)會結核潛伏感染防治專業(yè)分會委員
滁州市感染病質控中心副主任委員等
乙型肝炎的疾病類型
1. 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臟炎癥。通常起病較急,潛伏期為 45~160 天,平均90天。患者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qū)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黃疸,表現(xiàn)為皮膚和鞏膜黃染、尿液顏色加深。大多數(shù)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在半年內自愈,少數(shù)患者可能會轉為慢性乙型肝炎。
2. 慢性乙型肝炎
如果乙肝病毒感染超過6個月仍未痊愈,則稱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癥狀相對較輕,可能僅有乏力、頭暈、食欲有所減退、厭油、尿黃、肝區(qū)不適、睡眠欠佳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慢性乙型肝炎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逐漸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疾病。
3. 乙肝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發(fā)展的嚴重階段。根據(jù)肝臟功能的代償情況,可分為代償期肝硬化和失代償期肝硬化。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或僅有一些非特異性的癥狀,如乏力、食欲減退等。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則會出現(xiàn)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的表現(xiàn),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
4. 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陰性,但血清和(或)肝組織中 HBV DNA 陽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陽性。
乙型肝炎的治療注意事項
1. 定期復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肝臟超聲、肝臟硬度等檢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的變化,調整治療方案。一般建議每3-6個月復查一次。
2. 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目前常用的一線抗病毒藥物有核苷(酸)類似物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酯、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或艾米替諾福韋和聚乙二醇干擾素α。
3. 哪些患者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
● 對于血清HBV DNA陽性,ALT持續(xù)異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議抗病毒治療;
● 對于血清HBV DNA陽性者,無論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建議抗病毒治療:(1)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HCC家族史;(2)年齡>30歲;(3)無創(chuàng)指標或肝組織學檢查,提示肝臟存在明顯炎癥(G≥2)或纖維化(F≥2);(4)HBV相關肝外表現(xiàn)(如 HBV相關性腎小球腎炎等);
● 臨床確診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無論其ALT和HBV DNA水平及HBeAg陽性與否,均建議抗病毒治療。同時應注意尋找并治療肝硬化的其他病因(如酒精、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或遺傳代謝性肝病等)。
注意:患者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并嚴格按照醫(yī)囑按時服藥,不能自行停藥或隨意增減劑量。
乙型肝炎能“徹底治好”嗎?
慢性乙肝患者有望實現(xiàn)"臨床治愈"——這意味著在完成抗病毒治療后半年內,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續(xù)消失,乙肝病毒DNA也檢測不到,有些人還會出現(xiàn)保護性抗體。這相當于把病毒牢牢控制住,疾病不再進展。
哪些人更容易達到臨床治愈呢?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人群成功概率較高:新生兒和18歲以下青少年;攜帶病毒但癥狀輕微的特定患者(尤其肝功能異常者);產后三個月內的高病毒載量產婦;青壯年治療前肝功能波動者;以及治療中病毒量快速下降或表面抗原顯著降低的患者。
當前的治療策略
對于正在服用口服抗病毒藥(如恩替卡韋)的患者,若表面抗原水平較低,加用長效干擾素治療48周可提升治愈機會。無癥狀攜帶者也適用干擾素療法。更令人期待的是新一代療法:靶向病毒基因的"基因剪刀"(如ASO、siRNA藥物)、阻止病毒組裝的衣殼抑制劑、激活免疫的檢查點抑制劑等已在研發(fā)中,其中ASO藥物進展最快,有望成為未來聯(lián)合治療的核心武器。
調整生活方式,
科學管理乙肝
1. 合理飲食
患者應保持均衡的飲食,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
2. 休息與運動
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在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
3. 心理調節(jié)
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家屬和醫(yī)護人員應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如何預防乙型肝炎?
1. 接種乙肝疫苗: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并按照0、1、6個月的程序完成全程接種。成人如果沒有感染過乙肝病毒,也沒有抗體,建議接種乙肝疫苗。
2. 避免血液傳播: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使用血制品,避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
3. 性傳播預防:乙型肝炎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因此要保持健康的性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
4. 母嬰傳播阻斷: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婦應在懷孕后期進行抗病毒治療,以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新生兒在出生后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斷母嬰傳播。
結語
乙型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了解其具體的疾病類型、預防和治療注意事項,對于控制乙肝的傳播、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縣級醫(yī)院,我們要加強對乙肝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和公眾的認知水平,同時為患者提供規(guī)范、有效的治療和管理,為乙肝防治工作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Jun A, Bau S, Kim JS, Phillips SJ. Overview of chronic hepatitis B management. Nurse Pract. 2025; 50(1):7-13.
[2]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 感染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9; 27(12): 938-961.
[3] Liu T, Wang H, Zhao Y, et al. Drug develop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functional cure: Recent progress. World J Hepatol. 2025;17(4):105797.
[4] Lin-Li Zheng, Yang-Yang Lin, Xiao-Yan Zhang, et al. Best bone of acetabulum for cup component placement in Crowe types I to III dysplastic hips: a computer simulation study [J] Chin Med J, 2019,132(23) : 2820-2826.
作者:房震明光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