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本就是無聲的語言,光影的情感張力,遠非單純的場景復刻所能比擬?!?近日,在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藝術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藝術作品新媒體運營管理人才培訓》班上,中國國家話劇院燈光設計、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王琦以《舞臺燈光的色彩與情感》為題,為培訓班學員帶來了一場關于光影藝術的深度課程。他的授課不僅聚焦舞臺技術,更揭示了光影作為情感語言的核心價值。
授課過程中,王琦以野獸派畫家拉蒙的作品、小說《生命冊》中的場景轉換及梵高筆下的夕陽畫作為例,生動揭示出舞臺上突破自然邏輯的色彩運用能夠直擊觀眾內心。他指出,光影能夠隱喻時間地點、渲染人物情緒,主張摒棄對事物表象的機械復刻,要用富有情感的光色構建敘事,并通過多光色投射強化戲劇張力。此外,王琦特別提到,在兒童劇創(chuàng)作中需謹慎處理剪影等元素,避免引發(fā)孩童的恐懼心理,應迅速切換到明快色彩以營造歡樂氛圍,這體現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溫度與責任感。
結合多個經典舞臺場景案例,王琦又講述了光影在敘事中的關鍵作用。他提到,在 “戰(zhàn)風車” 場景的呈現中,受早期多媒體技術限制,創(chuàng)作者通過兩束光線投射出風車影子,讓演員圍繞影子表演,以巧思在簡單條件下構建出沉浸感,這印證了創(chuàng)作的核心在于想法以及對文學內涵的精準提煉。而針對 “檀香刑” 的場景設計,他強調了氛圍營造的重要性。為呼應故事中殘酷的行刑方式,布景采用巨大人形結構形成視覺壓迫,光影的配合則讓場景更顯陰森,強化了觀眾對劇情中痛苦與緊張的感知,他建議大家親臨現場,感受這種比影像更強烈的沖擊力。
談及現實主義戲劇中的光影運用,王琦以歌劇《駱駝祥子》為例,說明創(chuàng)作者需從光線投射角度細致模擬現實光影邏輯,利用明暗、清晰度差異構建舞臺透視—— 明亮清晰的元素靠前,模糊微弱的元素靠后,再結合季節(jié)、時間調整色彩,讓場景更貼近生活真實。
在繪畫與光影的共鳴方面,王琦深度剖析了梵高《羅納河畔的星空》《吃土豆的人》等杰作中色彩所蘊含的情感爆發(fā)力。他強調,舞臺創(chuàng)作同樣需要細致觀察、深刻感受生活,并將其轉化為藝術表達,最終目標是觸動觀眾心靈。
面對傳統戲曲的光影設計,王琦提出“守正創(chuàng)新”理念。他以秦腔《紅河谷》為例,說明在運用沙漠投影、雪峰場景等現代技術手段時,核心仍在于精準把握時機,確保光影切換能讓觀眾清晰捕捉演員的妝容、身段、表演等戲曲本體魅力。
王琦還舉例闡述了生活場景中的光色需求:家裝中客廳偏好明亮偏冷的光線,臥室則需要溫暖偏暗的光源;火鍋店、冷飲店、會議室等不同業(yè)態(tài),對光影功能有著截然不同的訴求。“生活中處處是光影設計的學問。” 他說。
授課尾聲,王琦以“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是驅動力”作結,鼓勵學員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用心感悟生活與藝術,讓光影真正成為舞臺上直抵人心的情感畫筆。
主辦方表示,本次培訓將持續(xù)為藝術領域輸送深諳新媒體語境、掌握核心藝術表達力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推動傳統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新傳播。
(圖片拍攝:李昕)
責編:勾曉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