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的“去中國化”,讓越南構(gòu)建起了自己的“民族主義”,華人的發(fā)展被嚴格限制,變成了越南社會微不足道的1%?!?/p>
你好我是移民觀察員無憂,科普華人移民的博主。
2024年4月11日,越南女首富張美蘭被一審判處死刑,后改判終身監(jiān)禁。張美蘭祖籍廣東汕頭,是越南第四代華人。如果她沒有出事,那么現(xiàn)在的越南富豪榜上還會有華人的一席之地。
今年新公布的越南富豪榜中,十大富豪里首次不見了華人姓名。
在東南亞國家里,華人的政治地位雖然不高,但是經(jīng)濟地位一直領先。像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富豪榜前十名中至少有一半是華人。印尼十大富豪里七個是華人,馬來西亞十大富豪里更是有九個都是華人。
天生“經(jīng)商圣體”的華人,為什么在越南混得這么差呢?
幾十年來的“去中國化”,讓越南構(gòu)建起了自己的“民族主義”,跳出了自古以來“中華附庸”的自我認同,同時也讓華人的發(fā)展被嚴格限制,變成了越南社會微不足道的1%。
越南1億人口里面,華人數(shù)量已經(jīng)不足90萬,占比還不到1%。
不僅在經(jīng)濟領域影響力日漸式微,政治領域更是沒有華人的身影。
而就在幾十年前,越南華人的數(shù)量和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語。
1975年之前,華人幾乎掌控了越南南邊城市的經(jīng)濟命脈。包括金融、食品、化學、電子、冶金、批發(fā)等行業(yè)??梢哉f除了歐美資本,南越就幾乎只剩下華人資本了。尤其是在西貢的堤岸區(qū),到處都是華人開的賓館、餐廳、酒吧。
華人資本還進入了金融領域,私人銀行除英法開設的銀行外,就只有華人開設的銀行。華人數(shù)量更是超過了120萬,占越南人口的2.6%,華族成為越南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
大量華人在越南安居樂業(yè),建立起了華文學校、商業(yè)街、祠堂、廟宇。他們的先祖,在明末清初的時候為逃避清軍的屠殺而來到越南,也庇佑著子孫在這里享受了一段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時光。
然而歷史的風暴終于還是沒有放過越南華人,1975年,北越解放了南越,越南結(jié)束了近30年的國家分裂,實現(xiàn)統(tǒng)一。這對于越南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是對與南越政府關系良好,富裕的華人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無論是“奸細”還是“資本家”,任何一個帽子都能輕易剝奪華人的一切,包括生命。
所有越南華人首先想到的是跑。有能力的都擠上了船,逃往中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周邊國家,還有不少逃到了香港島。香港知名導演徐克,那時就是隨父母從越南逃到了香港。
剩下沒有能力跑的越南華人,只能苦熬日子。財產(chǎn)會被稱為剝削勞動人民的黑錢,然后被沒收,逼著他們只能離開城市到農(nóng)村開墾種地。
從此之后,越南華人就逐漸凋零,再也沒能成為這個國家經(jīng)濟的主導。而且越南還開始推行本國文字,華文教育也退出歷史舞臺,從新一代人開始“去中國化”。
現(xiàn)在越南大約90萬華人,有70%聚居在胡志明市的第五郡。許多前來探尋越南華人歷史的背包客們,走進這個老城區(qū)的第一感覺,就是仿佛穿越回了100年前的廣州。
這里就像是一座鮮活的越南華人歷史博物館,關于這段歷史的所有細節(jié),你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
越南唐人街關帝廟
華人們居住的社區(qū),仿佛是從老廣州搬來的,建筑風格、居民所講的粵語與老廣州幾乎沒有差別。其中有一個社區(qū)叫做“豪仕坊”,建筑歷史有近百年,曾經(jīng)住的全部都是華人家庭。后來年輕的一代離開,房子也被出租,目前只有一半的住客還是華人。
不久前我看過一位中國香港旅行博主的視頻。他來到“豪仕坊”,路過一戶家庭,一位老人用親切的鄉(xiāng)音招呼他坐下。
看到故國來人,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滔滔不絕地給這位年輕后生講述了家族歷史。
老人的先輩來自廣東東莞,但具體是東莞哪個地方,老人說,爸爸曾跟她說過一次,但她當時還年幼,已記不清楚。
“過去我們很苦的,七口人住一間屋,沒得吃,要節(jié)省很多年才買了現(xiàn)在這個屋子,沒得吃,沒得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個家”,老人說:“現(xiàn)在好了,三餐溫飽”。
香港后生問:“那你現(xiàn)在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多一點還是越南人多一點”。
老人說:“當然是中國人多一點,我70幾歲了,到現(xiàn)在中國字都認得,越南字還認不全”。
香港后生問:“那年輕一代呢?”
老人說:“年輕一代就不一樣,他們的華文都是選修課,越南文才是必須學的,以前還有華文學校,現(xiàn)在都關得差不多了?!?/p>
香港后生問:“那你想不想回中國,回島東莞老家去看看?”
老人說:“當然想啊,可是沒有銀紙(錢)啊”。
在“豪仕坊”里,大多都是在這樣老一輩的華人,或者小孩,很少見到年輕的華人。他們都出去工作賺錢,很少還居住在這里。
年輕一代的華人,已經(jīng)融入到越南社會中,他們認同了越南人的身份。
隨著越南的“革新開放”,過去離開的越南華人也有不少回來投資發(fā)展,年輕一代也積極學習中文,希望可以多開發(fā)一點中國客戶。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在新一代華人的身上又重新燃起。
離“豪仕坊”不遠處的義安會館,有一座關帝廟,是老一輩華人集資建造,至今已有200年歷史。關圣帝君的法相威嚴,那是“反清復明”的華人先輩從故土帶來的信仰。而牌匾上鐫刻著“佑我邦族”四個大字,更是幾代華人美好的愿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