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轉自:求是網
調制皂液、入模、定型、切皂、修皂、晾皂……在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季宅鄉(xiāng)的“浙南油庫·興林益農共富工坊”,手工皂制皂師們正在忙碌著,經過這一道道工序,一塊塊色澤溫潤、散發(fā)著山茶油清香的手工皂呈現在記者眼前。“農閑時我們來這兒做工,一個月能拿到4000塊,掙錢多,還離家近?!敝圃韼熇鑲ハ几浾哒f。季宅鄉(xiāng)共富工坊自2024年底建成以來,已帶動1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è),人均增收1.2萬元。
圖為共富工坊工人在流水線上分揀油茶果。 青田縣委宣傳部供圖
“以前我們這兒就是種油茶,但是好種不好賣,日子并不富裕?!崩鑲ハ颊f。青田種植油茶歷史悠久,素有“浙南油庫”的美譽。然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特征導致林地相對分散,林農各自為戰(zhàn),既難形成規(guī)模效應,也無力應對市場風險,很長一段時間,這里的人們守著“浙南油庫”的金山卻過著窮日子。
為了從油茶果里榨出“真金白銀”,近年來,青田一直把油茶產業(yè)作為農業(yè)主導產業(yè)來培育,在培育良種油茶、改造提升低產油茶林、油茶精深加工等方面給予政策、資金扶持。通過基地化種植,青田縣油茶種植面積擴大到現在的30.67萬畝,帶動了當地百姓脫貧,也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但是,當地油茶產業(yè)仍面臨經營碎片化、產品質量不高、產業(yè)鏈短等痛點。
怎樣打通堵點,把“含綠量”轉化為“含金量”?青田以“共享林事”破題,在季宅鄉(xiāng)試點建設了興林益農共富工坊,為油茶全產業(yè)鏈服務,用“共享”這把鑰匙,打開了共富的大門。
針對“低、小、散”的問題,工坊提高畝產、擴大規(guī)模、統(tǒng)一生產多管齊下。“去年,工坊投產運營后,我們一共收購了280萬斤油茶果,每斤收購價比周邊縣市高出1毛到3毛,最后產出了12萬斤油,產值近一千萬塊?!惫哺还し恢骼砣?、季宅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夏茂介紹說。工坊探索創(chuàng)新“國企+強村公司+合作社+私企”的聯(lián)建聯(lián)營機制,攜手7家鄉(xiāng)鎮(zhèn)強村公司、縣供銷總公司、上鐵文旅公司和民間資本力量,共同出資成立興林益農供銷有限公司,通過整合規(guī)劃造林地、低效茶園,培育高產新品種等,季宅鄉(xiāng)油茶種植面積擴大至2萬畝以上,油茶果畝產量從300斤大幅提升至600斤。
光提升產量還不夠,還要在質量上下功夫。共富工坊又配備了6條現代化加工生產線和標準化廠房,實現油茶果烘干、脫殼、晾曬、榨油“一站式”處理,引進的“鮮榨冷提”自動化生產鏈,完整保留山茶油天然活性成分?!霸瓉砦覀儾烧蠖际峭赁k法壓榨,現在送到這里統(tǒng)一榨油,標準統(tǒng)一了,油的品質也更好了?!奔菊l(xiāng)下莊村村民陳永生對記者說。作為村里的油茶種植大戶,陳永生帶動村內20余名農戶發(fā)展油茶產業(yè)。
工坊實施“保底收購+利潤分成”模式,確保農戶利益最大化,村民通過林地流轉、股份分紅、參與勞務等方式都可獲得收益。僅去年一年,村集體也通過廠房租金、土地流轉等方式增收近30萬元,村民實現年均增收5萬元。青青油茶山變出的金山銀山,富了百姓的荷包。
除了生產傳統(tǒng)的山茶油產品,共富工坊進一步延伸山茶油產業(yè)鏈,開發(fā)出山茶油手工皂、山茶油護膚品、山茶油咖啡等。以油茶為主題的觀光園、展示館、餐廳及民宿也在這里落地生根,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讓當地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飯”。
當然,青田油茶還存在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不夠、延伸產品創(chuàng)新性不足等問題。未來,共富工坊將強化品牌推廣,打造集技術培訓、設備共享、研學體驗、文化展示、高效辦公、直播銷售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yè)服務平臺,匯集更多林農、返鄉(xiāng)青年的智慧與力量。
離開季宅鄉(xiāng)時,記者登山俯瞰,萬畝油茶林,郁郁蔥蔥,滿眼青翠盡是蓬勃生機。
(采寫:李璇 劉名美 周璐銘 審核:李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