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個民謠,叫做“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新四軍在江蘇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加入新四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當年江蘇老百姓為啥不加入國軍呢?
因為當時留在“淪陷區(qū)”的國軍,不是偽軍,就是頑軍……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的江蘇省主席叫做韓德勤,老百姓對他也有一首民謠,叫做“天上有個掃把星,地上有個韓德勤,打鬼子他不會啊,專門欺負老百姓”。
作為江蘇人,談抗日,就不能不談新四軍。
當年在蘇中、蘇南、蘇北,幾乎處處都是新四軍的根據(jù)地……南京周邊的溧水、句容的茅山,泰州、泰興、姜堰、黃橋、鹽城、淮安,幾乎到處都是“革命老區(qū)”,江蘇很多村莊,幾乎家家有烈士,從小上學路過的地方,就是新四軍的烈士陵園。
新四軍不但會打仗,還非常會發(fā)展經(jīng)濟,影響力非常大,老人們都知道“新四軍當年在南京附近發(fā)展的很好,還自己搞煙廠,還收日本鬼子的稅”。
大家都知道,抗戰(zhàn)的時候,中國共產黨的兩只抗日隊伍,一支叫做八路軍,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臂章是“18GA”,由長征到陜北的紅軍主力部隊組成;另外一支叫做“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臂章是“N4A”,由南方的紅軍游擊隊組成。
他們統(tǒng)一都屬于“國民革命軍”序列,接受統(tǒng)一指揮,作戰(zhàn)在抗日一線。
大家有沒有想過,新四軍,為什么叫做“新四軍”?
有新編第四軍,那么就應該有“老四軍”。
是的,確實有,而且兩者淵源很深。
二十多年前,當我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一次因為骨折受傷住院,隔壁床的老爺子,就是一位新四軍老戰(zhàn)士,當時他得了肺病,身體已經(jīng)很不好了,但每天早上,都在陽臺用沙啞的嗓音唱歌,他方言很重,我聽了很多天才聽出來,他唱的是——“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輩的殊勛”……當時我還是個孩子,知識也不豐富,并不是完全懂這些歌詞的意思,只覺得慷慨激烈,非常有感染力,甚至后來和他一起唱“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當時我不懂,后來我懂了。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說的是大革命時期北伐的國民革命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說的是艱苦的游擊戰(zhàn)爭……
新四軍,繼承和對應的,其實是“四軍”,這個四軍的名號,是國共雙方都認可的。當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蔣介石領導的北伐軍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就是第四軍,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在定泗橋、賀勝橋戰(zhàn)斗中屢破吳佩孚……被稱之為“鐵軍”。當年第四軍之所以強大,是因為第四軍中有大量的共產黨員,他們意志堅定、思想先進、沖鋒在前,所以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
說實話,蔣介石很懷念那只第四軍。
第四軍這個名號,也是是蔣介石的愛將陳誠提出來的,他的意思是讓這支新部隊繼承北伐時期的國民軍革命……也是寓意“新四軍”像上次一樣,代表兩黨再次精誠合作。
教員也同意“新四軍”這個名號,因為他最初創(chuàng)建的那支紅軍,也叫“四軍”,全稱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為什么會選葉挺作為新四軍的軍長?這也是出于蔣介石的私心,因為當時的葉挺將軍,在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州失敗之后,長期脫離了組織,旅居澳門,已經(jīng)不是共產黨員了,屬于“第三方人士”。葉挺作為北伐名將、我軍的締造者,在雙方都德高望重。
蔣介石不愿意新四軍徹底成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所以選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同時,他也想以“私人感情”拉攏葉挺……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葉挺將軍在擔任新四軍軍長之前,第一時間就去延安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了,老蔣非常郁悶。其實想想就能明白,你老蔣當年都背叛革命、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屠殺戰(zhàn)友和同志了,葉軍長怎么可能跟你走?還談什么感情?
只不過為了抗戰(zhàn),為了全民族的事業(yè),再次合作而已。
新四軍的副軍長是項英,這在當時也沒有任何爭議,大家可能對項英同志不了解,但他是實際上當年南方游擊和根據(jù)地建設的專家,是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第一負責人,同樣德高望重,所以由他來和葉軍長搭檔,組建新四軍軍部。
建立新四軍,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大家普遍有個誤解,認為西安事變之后,國共就合作抗日了,其實根本沒有那么簡單……蔣介石采取的政策是“北和南剿”,對于北方延安的紅軍,國民黨是開始和談;但對于南方的紅軍游擊隊,國民黨是加緊“剿殺”。
因為當年紅軍主力長征之后,南方各大根據(jù)地遭到破壞,十幾支游擊隊分散在八個省份堅持戰(zhàn)斗,游擊區(qū)很多都在高山峽谷密林中,物資短缺,信息不通,很多游擊隊的同志早已和中央斷了通訊,根本不知道外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蔣介石和國民黨利用了這個信息差,封鎖國共合作的消息,試圖在短時間內剿滅南方游擊隊。
對中國共產黨在南方的革命力量,蔣介石的態(tài)度是:能不承認的盡量不予承認,能消滅者則盡量消滅之。在1937年2月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國民黨在同意國共合作的同時,通過了《關于根絕赤禍之決議案》,會后即調動重兵對南方各地紅軍進行大規(guī)模的“清剿”,企圖搶在國共談判前消滅這些分散在南方數(shù)省狹小地區(qū)的紅軍游擊部隊。
國民黨先后調集40多個正規(guī)師、60多個保安團,實行“搜剿”、“迫剿”、“堵剿”。直至七七事變后,在南方的大規(guī)?!扒褰恕辈抨懤m(xù)停止下來。這次秘密“清剿”使南方不少地區(qū)的紅軍游擊隊遭到了極其嚴重的摧殘。比如湘鄂贛邊的紅十六師,1700多人的部隊僅200余人突圍成功。
與此同時,南方游擊隊的同志,也開始在截獲的報紙上,得知了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消息。
1937年6月8日至15日,周恩來等到廬山跟蔣介石談判。經(jīng)過激烈地交鋒,蔣介石勉強同意“由中共方面派人聯(lián)絡南方游擊隊后實行編遣”。
當時新四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項英、陳毅領導的贛粵邊游擊隊,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的閩西游擊隊,粟裕、劉英的浙南游擊隊,關英的皖浙贛游擊隊,鐘得勝的閩贛邊游擊隊,還有高敬亭、傅秋濤、葉飛各自領導的游擊隊……其中,項英陳毅的部隊是當年中央蘇區(qū)最高領導機關的部隊;粟裕劉英的部隊是當年紅十軍團的余脈,最早叫做“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下一期詳細講)。
新四軍,其實是一個國共雙方長期博弈和妥協(xié)的產物。
關于南方紅軍的改編方案,我方的方案是編兩師四旅,直屬八路軍指揮,老蔣不同意。蔣介石明確說:“不能按八路軍的辦法”,“延安提出的干部名單不能同意?!笔Y介石的要求是,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后,由國民黨軍官擔任各級正職,由共產黨干部擔任各級副職……這擺明了是要吃掉南方游擊隊了,我方也堅決不同意。
直到葉挺作為“第三方”擔任新四軍軍長,蔣介石這才作罷。
新四軍的組建,也是一個非常困難和危險的工作,因為各個游擊隊長期被隔絕,信息不通,再加上三年游擊戰(zhàn)爭艱苦卓絕,戰(zhàn)友、家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屠殺,很多人和蔣介石政府有這血海深仇……這個時候忽然告訴大家,不打國民黨反動派了,甚至還要換上國民黨的軍服,帶上青天白日帽徽,很多同志是無法接受的,甚至認為是國民黨誘捕的陰謀,就連陳毅同志親自上山去做工作,都被戰(zhàn)友扣下了。當時的新四軍改編工作存在兩種問題,一是游擊隊不信任國民黨,抵制改編,二是游擊隊過分信任國民黨,導致麻痹大意,失去了獨立性,導致“改編”的過程中,被國民黨反動派埋伏、繳械、抓捕,比如說何鳴游擊隊的“漳浦事件”。
不能怪游擊隊的同志不信任國民黨,因為反動派們實在是太不做人了。
更重要的問題是,項英同志在新四軍的獨立性方面,和中央有著較大的分歧,教員多次電告:“部隊不要集中,依原有區(qū)域分駐”,“時時警戒,不要上國民黨的當”。但項英同志認為,部隊就是應該集中,接受國民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
“項英同志似還不明白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保持獨立性原則,似還更不明白不應無條件集中而應保持南方戰(zhàn)略支點的原則”。
這些問題,都給后來的皖南事變埋下了伏筆。
但無論如何,經(jīng)過艱苦而漫長的談判,為了抗戰(zhàn),為了民族大義,1937年10月12日,國共兩黨達成將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協(xié)議,新四軍正式成立了。
有人可能要問,都是抗日,南方游擊隊和新四軍,有什么不同嗎?當然不一樣,其實蔣介石發(fā)的那點軍餉可以忽略不計,但新四軍從此可以光明正大地奔赴抗日前線,各地國軍名義上不能阻攔,不能搞陰謀破壞,同時新四軍可以在大城市開設辦事處,從海外采購藥品和物資。
無論是在輿論、道義上,新四軍都能得到民眾的支持。
總而言之,全民族的抗戰(zhàn)開始了。
然而,新四軍開啟真正的傳奇篇章,還得看粟裕的那支“先遣隊”,沒錯,1938年,粟裕率領新四軍“東進抗日先遣隊”進入蘇南茅山地區(qū)……他又一次“先遣”了,并且又一次把“先遣隊”,變成主力了。(未完待續(x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