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 李夢瑤
從迎春燈會的一抹亮色,到比肩超然樓的網(wǎng)紅地標,再到如今遷址升級、謀求“長留”。這盞會“眨眼”的古風少女花燈,其魅力密碼除了藏在席卷全國的流量風暴里,更根植于“夏雨荷”IP的現(xiàn)代轉譯中,跳動在泉城悄然煥新的年輕脈搏里。
流量裂變:
文旅經(jīng)濟的乘數(shù)效應?
“湖畔雨荷”可以說掀起了一場現(xiàn)象級的流量革命。
12米的“身高”、“古風+潮流”的裝扮與面孔,再加上“會眨眼”的科技,去年12月18日,“湖畔雨荷”在大明湖南岸初亮相便吸睛無數(shù),短短幾天,“大明湖雨荷花燈亮相”“12 米高雨荷” 等話題短視頻播放量躥升,“全濟南人都在偶遇夏雨荷” 更是登上同城熱搜。
亮燈時,創(chuàng)造“聽取‘哇’聲一片”的名場面,更是成為比肩超然樓的網(wǎng)紅打卡點——一首《壁上觀》歌曲,搭配花式與“湖畔雨荷”合影的俏皮姿態(tài),這樣的短視頻曾在多個社交平臺刷屏,成為打卡的固定“模板”。?
“湖畔雨荷”更是憑一己之力在社交網(wǎng)絡“卷”起全國花燈比拼。一份截至去年12月25日14時17分的數(shù)據(jù),話題“全國各地的花燈卷起來了”登上某短視頻熱榜,有3612.3萬人在看;“各地花燈大PK”話題位列上升熱點之列,有137.8萬人在看。
流量迅速轉化為線下的“人潮”,無數(shù)游客因網(wǎng)絡種草,將“打卡湖畔雨荷”列為濟南之行的必選項目。
“來濟南之前就在網(wǎng)絡上看到‘夏雨荷’花燈非?;穑蕴氐貙泶说卮蚩?。”一位來自廣東的游客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說。
“人流量”的背后,自然少不了一筆“經(jīng)濟賬”:“湖畔雨荷”的商業(yè)價值持續(xù)“裂變”為經(jīng)濟增量——以其為藍本開發(fā)的主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成為游客爭相收藏的文化紀念品;旅行社將“湖畔雨荷”納入濟南本地游線路,推動跟團游產(chǎn)品煥新升級。大明湖景區(qū)正誼廣場周邊餐飲、住宿行業(yè)借勢火爆,值得一提的是,熱衷于拍照打卡的“古風少女”更是為漢服店提供全新的營銷思路,推出的“雨荷同款”妝造一度成為當紅產(chǎn)品。
文化新生:
傳統(tǒng)符號的現(xiàn)代轉譯?
這波流量,為什么屬于“湖畔雨荷”?
她的原型——夏雨荷,這個瓊瑤筆下的虛構人物,在濟南人心中卻真實得如同鄰家姑娘,她承載著市民游客對泉城文化的共同想象,卻因抽象而稍顯遙遠。
直到“湖畔雨荷”出現(xiàn),傳說終于有了溫度,“夏雨荷”也成為看得見、可體驗的文化實體:孩子仰頭數(shù)她眨眼的次數(shù);“古風少女”擺著各種姿勢與她合影;還有人在燈下復刻《還珠格格》的經(jīng)典臺詞……
“大家不只是來看燈,更是來見一見心里那個‘傳說中的女子’。”有市民這樣認為。
“‘夏雨荷’這個點抓得巧妙,”濟南大學文化和旅游學院副教授孫競表示,借助其深入人心的形象,“湖畔雨荷”將大明湖的IP進行拓展,當下眼球經(jīng)濟、流量經(jīng)濟盛行,城市競爭愈發(fā)激烈,人們對城市的關注精力有限,想要“先聲奪人”,就得“出新招”。
“在傳統(tǒng)文化中,人物的上半身往往被視為情感與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湖畔雨荷”花燈組,也是第44屆天下第一泉迎春花燈會制作執(zhí)行人員何遠盛介紹,以人物上半身形象設計花燈,既尊重了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觀念,又以現(xiàn)代的設計手法進行呈現(xiàn),“是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意表達”。
而圍繞這一全新地標,春節(jié)假期期間,濟南天下第一泉景區(qū)開通新春游船賞燈專線,一站式打通湖畔雨荷與趵突泉花燈,讓市民游客泛舟游湖,賞泉城燈火。
不僅如此,文旅體驗更是“突破邊界”,景區(qū)進一步整合資源——通過明湖市集巧妙地將大明湖景區(qū)與明府城連在一起,形成“白天逛廟會,晚上看花燈”的新春游園模式,拉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長,拓展了游覽項目與版圖,打造“泉水游”“夜游”新體驗。
“‘湖畔雨荷’很好地詮釋了以‘內(nèi)容為王’的理念來做文旅。”孫競表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又潮流大膽的玩兒法,豐富了文旅體驗場景,極具科技與互動感、靈動的少女形象迎合了市場,或者說年輕人的口味,“歸根到底,展示了濟南文旅資源的豐厚‘家底’,以及文化創(chuàng)新力”。
氣質煥新:
城市形象的立體重塑?
“湖畔雨荷”的爆火,始于“顏值”與創(chuàng)意,如今仍舊被津津樂道,“長紅”卻“忠”于氣質——她在正誼廣場與超然樓隔湖相望,一個代表濟南的厚重,一個彰顯濟南的靈動。
“以前拍濟南,總想著拍千佛山的日出、趵突泉的三股水、超然樓亮燈,現(xiàn)在不一樣了,還得拍‘雨荷wink(眨眼)’?!睌z影師陳曉的鏡頭記錄下這種變化,他不禁感嘆:“我感受到鮮活、年輕的氣息,原來老城也能玩出新花樣?!?/p>
當年輕人圍著燈組跳起新潮的舞蹈,當外國游客試著用中文喊“夏雨荷”……透過“湖畔雨荷”看濟南,不僅是“老舍筆下的泉城”,更是一座敢玩、會玩的活力之城。
這種“氣息”甚至改變了濟南的夜間生態(tài)——燈組周邊每晚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守候在游客身邊的,也展示出“好客”的溫度。
“只有持續(xù)增添新的內(nèi)容,才能讓游客切實感受到城市變化與活力?!睂O競看來,圍繞“湖畔雨荷”的花式玩法,更展示出城市的潮流、創(chuàng)意基因,“她出現(xiàn)、走紅是城市活力,甚至說創(chuàng)造力的生動寫照,讓大家知道,濟南既有泉水文化的千年積淀,又擁有創(chuàng)新的無限可能”。
濟南,這座因泉而生、因文而興的城市,總能以活力的姿態(tài)孕育新的城市符號。時至今日,“湖畔雨荷”早已留下比燈光更長的影子,未來,也將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驚喜——畢竟,能讓萬人仰望、驚嘆的,從來不只是燈火,而是燈火背后,城市那永遠年輕的心跳。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