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把錢送到小樹林!”本想通過兼職賺錢的陶女士,不僅沒有賺到錢,還在對方的“離譜”要求下,將3.2萬元錢送到了一處偏僻小樹林里,這是怎么回事?
據陶女士陳述,8月8日上午,她收到一個陌生快遞,內有一張標有“某平臺購物禮”的小卡片,出于好奇,陶女士掃描了卡片上的二維碼,下載安裝了一款陌生App,隨后被所謂的“專員”拉入一個群聊。
群內一名自稱是“數據導師-肖老師”的人,聲稱按照國家短劇扶持計劃,只需下載App觀看指定短劇并截圖,每次就可獲得8.8元返現紅包。
看到群內不斷有人曬出返利截圖,陶女士十分心動,嘗試幾次后,確實收到了小額返利。當陶女士準備繼續(xù)參與時,“肖老師”卻告知普通任務已結束,建議其付費升級為學員,并承諾升級費用將全額返還。為獲取信任,對方還發(fā)來了所謂的“包賠合同”等文件。陶女士隨即向指定賬戶轉賬1999元。轉賬后,對方突然稱陶女士“操作失誤導致數據異常”,需要“修復數據”才能回款,并不斷向陶女士施壓,稱因操作失誤導致賬戶凍結,造成商家損失,必須立即處理。
在陶女士答應預付32000元完成“修復”后,“肖老師”又提出匪夷所思的要求,讓陶女士從銀行取出現金,用紙盒包裝好后,送至某偏僻小樹林的指定位置。令陶女士沒想到的是,自己將錢送到指定地點后,“肖老師”仍然聲稱要繼續(xù)配合專員轉賬進行周轉,才能收到回款。意識到可能被騙,于是選擇報警。
接警后,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責任區(qū)刑警三隊民警楊宇澤、王旭浩楠等人,趕到陶女士所說的送錢地點,不出意外,錢已被取走。民警立即開展偵查,發(fā)現前來取錢的人是一名中年男子,警惕性很高,作案期間頻繁更換衣著和交通工具。經過縝密偵查,警方于當晚21時許,將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抓獲歸案。經訊問,劉某某交代其專門為詐騙團伙提供線下取現服務,已非法獲利9000余元。
在我們的印象里,電信網絡詐騙往往是通過誘騙受害者,進行網銀轉賬和銀行柜臺轉賬等“不見面”的形式實施詐騙。近期,警方在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發(fā)現,詐騙分子不再只是讓受害人轉賬匯款,而是引導受害人將錢款送至指定地點后,由專人取現。
目前,該案件串并外地發(fā)生的5起電詐案件,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上述案例中,陶女士遭遇了升級版的刷單返利類詐騙。在實施詐騙的過程中,不法分子除了使用傳統(tǒng)詐騙手段,還誘導受害人線下取現再送至指定地址,達到既詐騙又洗錢的目的。
第一步:前期引流
詐騙分子通過快遞、網站、社交軟件、短視頻平臺等渠道發(fā)布兼職廣告,招募“點贊員”“刷單客”,并將其拉入兼職群聊或推薦下載虛假刷單App。
第二步:小額返利
入群后,受害人完成刷單、關注公眾號、為短視頻點贊評論等刷單任務,并發(fā)放小額傭金獲取受害人信任。
第三步:實施詐騙
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為誘餌,引導受害人做“進階任務”,然后以“操作錯誤、賬戶被凍結”等各種理由誘騙受害人加大投入進而騙取更多資金,直至受害人發(fā)覺自己被騙。
此類新型騙局的詐騙過程減少了轉賬環(huán)節(jié),詐騙方式從銀行轉賬變成了取現寄送現金。不法人員讓受害人將大額現金或黃金通過親自交付給指定人員或快遞、網約車運送到指定地點的方式,在實施詐騙的同時“洗白”詐騙資金。此類手法相較于線上轉賬而言更加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記者 張毅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