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海體育場,你會想起什么?是年代略微久遠的第八屆全運會,還是如今在那里“安家”的中超上海申花?最近幾天,他們都需要暫時“避讓”,因為這個場地的主角,是8月20日起,5天連開4場演唱會的偶像團體——時代少年團。
即便是在承辦過無數國內國外巨星演唱會的上海,這場演出帶來的熱度也不多見。社交媒體上,有關“時代少年團演唱會”的詞條,占據了文娛熱搜榜單的前幾名,火爆的景象背后,演唱會經濟、粉絲經濟所蘊含的巨大潛能如何被有效發(fā)掘和使用,是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攻心”與共情
演唱會是市民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國內國外,只要表演主角有足夠的知名度,便能引起蝴蝶效應。需要承認的是,相比文娛產業(yè)起步較早,發(fā)展較為成熟的日韓,國內將演出與“經濟”掛鉤的時間相對較晚,明星和粉絲的培養(yǎng)模式也大都從近鄰學習而來,不過經歷一定時間的沉淀后,我們的承辦方開始學以致用,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
時代少年團人氣高企的原因之一,在于“養(yǎng)成系”模式,亦即粉絲從隊伍出道開始,一路見證團員從表現力有限的少年,一步步成長為能夠掌控舞臺的藝人的全過程,并且為之付出愛與金錢等“努力”,是粉絲把他們從素人“養(yǎng)成”偶像。
這一模式在日韓男女團中被普遍使用,業(yè)內人士將其戲稱為“偶像攻心術”,創(chuàng)造韓國“男團”“女團”盈利模式的著名制作人李秀滿多次表示:“娛樂公司推出的歌手和團體想要成功,需要及時、充分了解粉絲的心理狀態(tài),人們想要的除了華麗的表演,還有如母親看見孩子成績不斷提升的那種欣慰感。”在日韓業(yè)界有所謂“出道初期被詬病越多的組合如果實力獲得明顯提升,后續(xù)更容易獲得粉絲喜愛和高人氣”的說法,在國內頗具知名度的少女時代、KARA等都遵循這一模式。從效果來看,“養(yǎng)成系”若能成功,不僅能吸引粉絲為相關團體的各種活動掏出真金白銀,更可能給年輕一代帶來積極影響,促使其立下未來從事相關行業(yè)的志向,從而促進文娛行業(yè)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
如今時代少年團的粉絲群體中,便有不少人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每看一次舞臺表演都能感受到進步的情緒價值以及成長見證者身份帶來的共情,成為粉絲經濟成功的驅動力。四場演唱會門票短時間內被一搶而空的火爆場景,不僅證明國內相關產業(yè)已經開始嘗到粉絲經濟的成果,更讓人看到未來更多的潛能。
聯動與創(chuàng)新
演唱會能帶來的收益,從來不該局限于門票收入,尤其在文旅商體展聯動越發(fā)深入的當下,將城中熱事的演出“推”到更多維度,將可能帶來的正面效應和收益盡可能放大,是一道需要做好的功課,其中,有兩個關鍵詞不容忽視,那便是聯動與創(chuàng)新。
此次時代少年團演唱會期間,宛平劇院推出延時直播活動,將演出現場搬到劇院,這便是演唱會等文娛活動走向更多維度的一次嘗試,在社交平臺上也得到許多正向反饋,幫助劇院刷了一波“存在感”。事實上,將演出與劇院、電影院乃至網絡直播平臺聯動,甚至通過高科技手段讓現場和屏幕前的觀眾能夠獲得更加“沉浸式”的體驗,正成為新的流行趨勢,未來也可能成為粉絲經濟的重要收入來源,對于國內為數眾多的影院和科技公司而言,若是能利用好演唱會的溢出效應,便可形成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此外,不少文娛體育行業(yè)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都會在演唱會周邊設置專門的周邊產品售賣區(qū),比如申花在每個主場比賽中,都會在特定區(qū)域售賣官方產品,收入十分可觀。對于火爆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演唱會,這樣的模式,同樣值得嘗試。
這樣的改變,便是此次時代少年團演唱會帶來的寶貴財富,也是行業(yè)在未來更進一步的重要基礎。
原標題:《新民藝評丨陸瑋鑫:時代少年團為何這么紅——讓粉絲看到“偶像”成長的欣慰感》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沈毓燁
來源:作者:陸瑋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